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北港义民庙

北港义民庙
2011-12-03 09:21:42   来源:   点击:

    义民庙奉祀「义民公」,配祀「义犬将军」,为塚与庙合一古蹟,整体为二进建筑的庙宇。乾隆51年(西元1786年)林爽文倡乱,笨港为自卫组义民团防卫,多次击追来犯贼兵,乾隆21年(西元1787年)5月30日夜,贼兵先毒毙守夜猛犬後攻入劫杀,义民团奋战有108人壮士为国捐躯,乾隆皇帝颁「旌义」匾额褒扬,乾隆22年(西元1788年)6月北港仕绅倡议将义民遗骸合葬瓦棺,并建立「旌义亭」,明订义民罹难之日为年度祭辰,以资奉祀。同治5年(西元1866年)戴潮春之乱贼兵攻笨港,义民团壮士36人壮烈成仁合祀於「旌义亭」中。同治2年(西元1863年)因”黄玉琮”敬献石雕香炉,上书「义民公」字样,於是「义民庙」之称呼逐渐取代旧有之「旌义亭」。

    经历数次修缮始具今貌,其中於光绪20年(西元1894年)重修三川殿及主殿,并增加义塚後进堂舍,为建立今日庙体主要规模的一次大修。其後於日治大正7年(西元1918年)进行三座义民塚之修缮;昭和5年(西元1930年)改土埆壁体为砖造壁体,并新增多项屋面、壁面、诗文、彩绘的设施;民国55年(西元1966年)更换部份受损木结构为水泥制品(天沟与三川电部份构材);民国58年(西元1969年)屋顶整修,重做剪黏脊饰;民国79年(西元1990年)由匠师”刘秋鸿”进行全庙新敷彩绘工程;民国80年(西元1911年)改建後堂次间与义民塚塚身为水泥建物。三川殿与正殿相连,没有丹墀及过水廊,庙身後侧紧靠墓体前壁。地面铺设尺砖及花岗石。庙身高度颇广,空间感觉威严静肃。雕饰俭朴,造型古意,木瓜拱及雕花配置中规中矩,两侧浮雕堵,博古样式,正殿两壁有「万古流芳」「旌旗飞扬」大壁画,把当时的兵荒马乱,百姓迁徙流离的情况,彩绘得淋漓尽致。义塚分别位於主殿正後方及庙身左右,义犬将军是整块大石头雕成,线条粗犷苍劲又婉约,造型甚有创意。

    义民庙庙体小巧精致,三川殿与主殿之间并未留设天井空间,两空间之室内金柱连成柱列,显得进深更长,加上主殿空间较为幽暗,因而形成不同於一般寺庙的祭祀空间形式。此外,除民国50年代(西元1961年代),因保存概念不彰,新增水泥仿木构架,殊为不当外,庙内木构多细致精秀,石作雕刻与诗文柱联亦为可观,同时并保有极多甚具历史价值与营建考证价值的匾、碑、牌位、石雕、营建部件等,多数保存完整,极为难能可贵。民国80年(西元1991年)公告为三级古蹟。

    参考资料

    1. 云林县政府文化局
    2. 云林县政府教育
    3. 云林县政府全球资讯网
    4. 云林县北港镇公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投新歌
下一篇:北投杂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