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妃庙建於明永历三十七年(一六八三年),明末宗室宁靖王的五位姬妾的长眠之所,也是台湾少数仅存的明郑时代史蹟之一。当年,清朝派出明郑降将施琅攻陷台湾,朱术桂自杀殉国前,将财产分给五位妃子,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五人。这五位妃子却抢先在宁靖王府自缢,朱术桂将妃子葬在府城南郊桂子山,称为「五烈墓」,清朝乾隆年间才改为「五妃庙」。五妃庙旁还有座小庙称为「义灵堂」,供奉的是宁靖王的总管太监。五妃自杀後,宁靖王嘱咐总管太监安葬五妃,总管太监安葬五妃後,就当场自缢,後人再建庙,供奉表彰他们的气节。而宁靖王与元配则合葬於今高雄县湖内乡。
五妃庙建筑最大的特色在於墓塚与庙宇紧密相连,墓碑就直接嵌在前方祠庙的墙面上,刻着「宁靖王从死五妃墓」的字样,是典型「墓庙合一」的阴庙。五妃庙为一单殿式庙宇,其殿用硬山式的燕尾翘脊屋顶;正殿前立四柱歇山马背式屋顶的拜亭,庙门绘以手捧壶、桃和石榴的侍女,以及手捧鼎炉、牡丹的太监,异於一般庙宇的庙门彩饰;门的左右为红色的院墙,连接左右两护龙的山墙面,与三弧形的马背屋顶脊,构成高低起伏的外观。庙的左前方有「五妃之碑」,详述五妃庙沿革,并歌颂五妃节烈。庙门石联上刻着「殉难芳名胜蹟,千秋五烈遗徽」。而正殿屋顶下的有八根楹架,与一般庙宇采奇数楹架不同,这是匠师建庙时,遵循「阳奇阴偶」的民间禁忌所致。
殿前悬有一匾「名留青史」,柱上对联曰:「王尽丹心妃尽节,地留青塚史留芳」,这是歌颂朱术桂与其五妃的对联。内殿高悬「贞灵咸着」匾,「血化一元鸟哀帝魂,香流五桂花是女贞」对联并列。殿内端坐五尊五妃神,案上置有刻着「五妃墓」的石香炉,并供有梳妆用品,极具特色。
五妃庙位於台南市五妃街二○一号,最近一次修复於民国八十六年落成,修复时用色方面较有限制,要适度的降低色彩的明度,如原本庙里的红柱就要施予暗红色做仿古之效。庙宇中环境幽雅,空旷开朗,三百年来香火持续不辍。根据《府城传统画师潘丽水作品之研究》内文记载得知,由於潘丽水随年岁增长,体力无法负荷长期之工作,尤其需长时间住在外地工作时,便会将部份工作交给潘岳雄来完成,而他自己仅需处理其中几个较重要的部份。其中以1960年其父春源翁的退休,与1976年长子岳雄的出师做为分期点,将作品数量共分三个时期,前期共 2座,中期共36座,而後其则达41座(另外有 5座未知其年代);因此我们推算潘岳雄与其父亲完成的作品约有41座,在加上於父亲丽水过事後自己所独立完成的作品,最少也有四、五十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