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四四南村

四四南村
2011-12-03 09:43:17   来源:   点击:

    历史沿革

    台北市信义区的四四南村是台北地区光复後第一个自力兴建的军眷村,有台湾第一眷村之称,1948年从渖阳及汉阳兵工厂迁到现址,合并成「四四兵工厂」, 成员可分成三个阶级,将校级军官、中阶级军士官、无军人身分的技工,四四南村住的就是无军人身分的技工跟眷属,迁台後的四四兵工厂则担负「整军经武」的後勤资源任务。

    1999年,伴随着信义计画区的土地开发与眷村改建政策,全体居民迁出四四南村,2001年3月,经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审查委员会勘查,召开「台北市四四南村陈请申请古蹟」公听会,这是台北市古蹟审议制度改变後依法举行公听会的首例,会中将四四南村正式列为「历史建筑」。

    早期眷村,用铁皮、竹篱、木板等克难方式盖出来的透天厝,房舍偏矮、院落小,建筑多成狭长型,中间有开天窗或天井透亮光,居住久了生活空间不足,开始往院落加盖,或是向上增建,伴随着都市发展,多半改建成大厦国宅社区或是变更成其它用途。

    在台湾都市之居住环境发展的过程中,眷村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及时代背景,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都市的快速更新,眷村的旧连栋式的木造房屋及狭窄巷道,跟着翻新,尽显平凡建筑的不凡之处。

    在2001年12月5日四四南村进行整地,原眷村中10栋鱼骨状房舍中指定4栋建物保存规划为信义区公民会馆暨文化公园中,2003年10月正式启用「公民会馆」,以保存及纪念眷村特有文化。

    建筑特色

    1948年11月底,四四兵工厂及员工眷属们搭乘太康轮,从山东青岛抵达基隆上岸,初期居住在台北市郊日军留下的库房,仅以布幕隔间,之後转由兵工厂员工自行建造四四南村,使用的建材为竹筋,糊灰泥为壁体,屋瓦以竹椽土瓦盖顶的平板房舍。

    整个眷村采鱼骨状规律配置,每户室内空间仅三坪大,户外并配置有防空碉堡,巷道狭小,厨房多半设於户外空间,清楚呈现反共抗俄时期的典型眷村文化地景,巷头巷尾声波传递十分迅速,虽无隐私却又人情味特别浓厚。

    四四南村被指定为历史建筑群,台北市政府决定将面积一点三公顷的原有的十栋鱼骨状建物保留四栋原有建物,其余均予以拆除,而为了保存眷村特有文化也规划出公园区、中央广场区及特展馆(A馆)、眷村展示馆(B馆)、展演馆(C馆)、社区馆(D馆)四栋馆社。

    公民会馆建物为四四南村原有四栋对称的建筑物体,外观既保有眷村独特的建筑风貌,也成了热门的展览中心及校外教学指定地点,四四南村成了1950年代平民眷村文化的最佳展演地。

    参考资料

    1. 王玲玲(2003)眷村改建计划在新竹市之形构,国立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硕士论文
    2. http://www.pbase.com/zxchang/44south
    3. 信义区公所 公民会馆 http://www.syda.taipei.gov.tw/cgi-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立历史博物馆暂定国宝
下一篇: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建筑与古蹟保存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