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旭玲,《台湾艺妲风华》,玉山社出版,1999
- http://studentclub.tku.edu.tw/~taiwan/taiwan/b/02-3.htm
- http://www.xmnn.cn/dzbk/xmsb/epaper/html/2009-07/27/content_166571.htm
- http://blog.roodo.com/chensumi/archives/4028625.html
其中,位今台北市南京西路163号的「蓬莱阁」,是在1922年由淡水富商黄东茂(1876-1192)独资兴建,後转手给大稻埕闻人茶商陈天来,又於1957年以375万元转卖给徐傍兴医师(美和中学创办人),改装成拥有200床的徐外科医院,现在已经改建成商业大楼,目前由一旅馆经营。
黄东茂,光绪二年(1876年)生於厦门,排行第五,当时人称他为「五舍」(五少爷),12岁时,光绪十四年(1888)二月间,渡海来台,设籍於台北大稻埕,後於日本大正二年五月间迁居淡水竿蓁林鼻头村(今气象联队所在地),时常往来台北、淡水两地居住,因是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代理商,而有石油大王之称,富甲一方,事业触及交通、牧场等,经营「淡水兴业轻铁公司」更创建了淡水至小基隆旧庄(今三芝)间,以及淡水至水碓子间的台车线,1922年独资创建了台湾最豪华的酒店「蓬莱阁」,日本昭和四年(1929)七月七日卒於淡水。
「蓬莱阁」创建时,可谓是台湾最豪华的餐厅,打着「支那御料理」专门店,所以当时有不少盛大聚会、餐宴、典礼等都在这举行,同时也是文人雅士的聚会的处所,见证了台湾在日治时期的民主运动。
1927年3月12日,台北华侨在蓬莱阁举行孙中山逝世两周年纪念会,蒋渭水详述孙先生履历及三民主义;1928年2月18日,以蒋渭水为首的「台湾工友总联盟」,在蓬莱阁举行创立大会,并在门柱长型挂幅上书写着「同胞需团结,团结真有力」,且迅速发展为旗下有64个团体,会员2万多人,并成为工农解放运动的中心势力,也是台湾最大的工农组织,而蓬莱阁也成了台湾工友总联盟经常举行罢工得胜祝捷慰劳宴之处;同年11月,林献堂环游世界归来,友人暨民众也是在蓬莱阁设宴为他洗尘;1930年,「民烽演剧研究会」也在蓬莱阁召开成立大会;日治时期汉文通俗文艺杂志《风月报》(1937年7月20日至1941年6月15日间发行),也是找蓬莱阁酒店老板出资,邀请文学作家吴漫沙、徐坤泉和林荆南加入编辑行列,而编辑部就设在蓬莱阁酒店内,1941年7月後才迁到太平町的艺妲街仔内,改名「南方杂志社」,先後发行《南方》和《南方诗集》。
日治时代的风月文化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这些酒楼,经常设有豪华的排场提供艺妲戏精彩演出,让不少仕绅名流乐忘返,当时俗谚甚至说:「未看见艺旦,免讲大稻埕。」而艺妲必须通过考试,并取得「监札」才能正式挂牌营业的,根据邱旭玲的《台湾艺妲风华》(玉山社出版,1999年)说到,「『艺妲』在日治时期,可称为交际花,因其有文学修养,有风度,谈吐风雅大方,懂得接待客人礼仪,上流社会的交际联谊以及宴请高官名人,婚庆喜宴,都喜欢召其执壶,在席间招待、演唱、高吟,以娱嘉宾,让宾主尽欢。」由此可知当时艺妲的身份与地位,而且不论是衣着打扮与谈吐举止,都堪称是当代的摩登女郎,还有她们都有着不愿服侍日本人的共识,这傲骨气节更是不少文人所津津乐道。
在《日据时期台湾北部施政纪实》〈警治篇〉中也记载,当时一名制茶女工一个月的薪资最多有25元,但一名艺妲一个月的收入却可高达400至500元,差异之高也意味着拥有惊人高收入的艺妲,对老鸨来说也是可图的暴利。邱旭玲《台湾艺妲风华》提到艺妲「在现实生活中,其命运是可悲的,幼年被卖入『艺妲间』,由鸨母延请熟师曲师教学,学习书诗歌曲,学习之时,鸨母持藤鞭在旁监督,稍有怠慢就鞭打,忍泪吞声。」就算是即使标榜卖艺不卖身,但艺妲还是难摆脱操持贱业的烙印。
二次世界大战後,台湾面临极大的经济恐慌,在物价飙涨与物资短缺的威胁下,少了消费能力强、有闲的地主与文人阶级支持的艺妲行业,便迅速没落。而且「艺妲之名,也被普通妓女冒用,失去昔日风华,而今,艺妲也成为历史之名。」(邱旭玲,台湾艺妲风华,玉山社出版,1999年)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後,「蓬莱阁」被转手给大稻埕茶商陈天来,1957年再度转卖,改建成分驻台北、高雄两地,拥有200张病床的「徐外科医院」,人称「大将」的院长徐傍兴医师,除拥有高超的外科技术外,他对病人的关心与资助使当年求诊病人络绎不绝,更以一民间私人医院之姿,和台大医院、荣民总医院、三军总医院并称为「台湾四大医院」。之後,「徐外科医院」迁移院址,原址被拆除重建,成为现今的商业大楼。?
中文关键字: 黄东茂 , 陈天来 , 徐外科医院 , 台湾工友总联盟 , 风月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