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仁江 《彰化庆安宫之调查研究与修护计画》,彰化: 彰化县政府,1990
- 台闽地区古蹟资讯网:http://min.cro.cca.gov.tw/cgi-bin/saelects.asp?Xrade=h020
【古蹟名称】庆安宫
【古蹟等级】第三级古蹟
【建立年代】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
【古蹟位址】彰化市大同里永乐街78号
【历史沿革】
彰化庆安宫创建於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又称作大道公庙,为过去彰化县城东门内,而主祀一般俗称大道公的保生大帝。
相传保生大帝为宋代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人,姓吴名本,字华基,号云冲。其医术精湛,去世後普遍为药商、医师及术士所崇奉,也被同安人视为当地守护神。
而彰化庆安宫随着早期同安人定居彰化地区後所兴建,依据《彰化县志》、《寺庙台帐》等资料所载,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三月,由同安县籍举人杨安然集资兴建,并利用庙宇两厢做为同安县籍人士的会馆,因此庆安宫又称「银同邑庙」(银同乃同安之别称)。
随着年代变迁,彰化庆安宫左厢倒塌,在日治时期大正元年(1902),彰化当地望族杨焕彩,个人捐助八百余日圆修建,且登记为管理人,聘请杨汉能氏管理庙的一切事务。
在第二次大战期间,庆安宫遭受美军飞机轰炸,部分屋顶及墙垣倒塌,且门口石狮亦受到破坏,至今仍可清楚看见当时战争留下痕迹。台湾光复後,庆安宫曾一度充作火药库,并且被占居,致使庆安宫受到严重破坏。
民国三十六年(1947),管理人变更为彰化市公所,但仍由庙祝执行庙务。民国七十二年(1983)彰化市民李奇聪目睹殿宇斑剥破旧,慨然出资整修,然因对古蹟维护的认知有差距,以致维护後原貌尽失。
民国七十四年(1985)内政部编列为三级古蹟後, 并於民国七十九年(1990)由杨仁江先生主持的调查研究与修复计画,开始进行修护工作,使庆安宫逐渐恢复原貌。由於庆安宫位处於彰化市永乐街内,而永乐街目前已经改造为形象商圈,庆安宫的前程广场也巧妙融入线形步行空间,成为永乐街的公共空间节点。
【建筑特色】
彰化庆安宫其座向为座西北朝东南的庙宇。庆安宫的结构为两进式,包括两殿两廊两厢房。三开间的前殿与正殿皆为燕尾翘脊的硬山屋顶,只有单开间的八柱拜殿为燕尾翘脊的歇山形式屋顶,此为庆安宫的主要建筑特色之一。
彰化庆安宫表现的两个特点一为三川门门前檐柱不用蟠龙柱,而用朴素的方柱,其二是凡会受雨水波及而腐朽的檐柱,不管是前殿、墙廊或拜亭,都改用石柱,并以方形截面为主。
庆安宫的纵深配置的庙宇以中轴线对称为原则,由前而後空间配置依次为第一进的前殿和第二进的拜亭与正殿。轴线两侧分为左右两廊及左右厢房。在前殿与正殿两侧使用斗仔砌土埆墙与两侧清楚界限。
正殿神龛上悬有两方古匾,一方为「惠我生民」,系嘉庆二十二年(1871)银同众弟子所立;另一方为「容保无疆」,乃道光四年(1824),开台进士郑用锡到庆安宫感谢神明保佑所献的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