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蔡振丰,《苑里志》,中国方志丛书-台湾28,台北:成文,1984。
- 2.高世贤,《清代苑里地区的开发-以汉番聚落的消长为中心》,东海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硕士班,2001。
- 3.苑里镇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苑里镇志》(上)、(下),苑里:苑里镇公所,2002。
清雍正末年,汉人进入开垦,有蔡、尤、李、陈、毛、郭六姓垦民向平埔族购得房里溪北岸的耕地,是房里最早的汉人开垦的纪录。而平埔族蓬山八社迁徙之後,咸丰年间由泉州人进入房里经营盐馆、染布、榨油业、蔺草工业,使房里成为市街,逐渐发展起来。
然而,房里街在繁荣之时却也经常发生漳泉械斗,於是泉州人移居新街,於咸丰五年筑城,城周围3里设4城门,城外遍植刺竹,竹外开沟。但至光绪年间,又发生闽粤械斗,房里城被烧毁殆尽,商业机能停摆。
日治初期,本聚落属苑里街,称房里里,清代房里街的商业繁盛情形到了日治时期因为对於台湾得对外贸易限制,海运逐渐没落,仅以南北运输为主,房里街因此商业逐渐萧条,因为海线铁路的兴建并未在房里设置车站,而是在其北边的苑里街设置车站,因此房里并没有得到铁路建设的青睐,逐渐从商业市街转变为住宅社区。
光复後,房里隶属於苑里镇的管辖,并设置房里里,为苑里镇最南边的行政单位,除了房里老街一带之外,其余大都为农业区域,近年设有苗栗县蓬山文教协会,主要为房里的社区再造以及房里的文化资产保存。目前的房里老街,犹留有蔡家古厝、房里溪渡碑、顺天宫、城门遗址与苑里圳柒道等可供作历史见证。
中文关键字: 房里 , 蓬山八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