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宫位於嘉义县新港乡大兴村中正路73号,大殿面宽进身均为单开间,前设拜亭,形制窄小,规模简洁。最早的由来大概是在明末天启年间,由颜思齐率领三千多人马,由水路登陆台湾的笨港,随他来台的漳州七县乡亲众多,其中有个姓吴的人从福建漳州青礁村,也就是他的家乡的慈济东宫恭请保生大帝的金身护卫来台,之後就安奉在自家的厅堂,左邻右舍早晚前来膜拜,直到清乾隆32年(西元1767年)才集资兴建宫庙,称为笨港慈济宫,不过笨港街的民众大都称为「保生大帝庙」或「大道公庙」,清嘉庆年间笨港溪泛滥,洪水冲毁庙,宫庙改迁,重新建立在麻园寮(即新港)。嘉庆9年(西元1804年)新宫庙落成,王得禄将军以「香火大兴」之意取名为「大兴宫」,并赠书卷案桌壹张,以表虔诚。清道光26年(西元1846年)及清咸丰8年(西元1858年)再度整修。日本明治32年(西元1904年)及明治39年(西元1906年)两次地震庙催圮,次年经地方士绅林维朝发起,乡民出资大修始成今貌。民国43年(西元1954年)成立董事会,发动乡民捐款重修,抽换部分水泥柱、彩绘大门神等。庙後厅舍,光绪11年笨港丞署由宫口郑府移此视事,於光绪13年(西元1887年)暂以此庙为县丞署,後因北岸划归云林县辖署务缩减,更为办产馆,是官员驻紮所,但这个曾是古笨港县丞署的後厅堂,现只剩两扇雕花窗等古文物是重要的历史见证(按:其余均为民国92年整修时新建)。大兴宫大殿面宽进身均为单开间,前加拜亭,亭之四隅立八柱,内侧两根为龙柱,亭内采歇山顶四架卷棚,并瓜筒叠柱,为最常见的轩之木构形制。除为一般祠庙外,又曾长期担任县丞署之用,具衙署的型态,台闽地区的保生大帝庙名列古蹟的不少,但兼具衙署的仅此一座,非常珍贵,,民国74年(西元1985年)11月27日,经内政部评定为第三级古蹟。民国88(西元1999年)年遭逢 921 大地震,庙宇受损严重亟待整修,经庙方委员会决议修护并力争补助,获嘉义县政府允拨款维修并督导工程,共新台币1320万元,由何肇喜建筑师设计,久镇营造公司施工,民国92年(西元2003年)1月兴工,进行包括正殿、後厅堂、拜亭、庙埕等修护工作,除庙宇的翻修重新彩绘外,并新建凉亭与金炉,改造盥洗台及排水设施,至民国93年(西元2004年)2月竣工,同年5月3日保生大帝圣诞日举行竣工大典。
参考资料
- 李乾朗研究主持,《嘉义县历史建筑调查》,嘉义县:嘉义县立文化中心,1998。
- 陈锦煌等着,《对话新港:记录台湾?新港移风易俗的脚步<1989~200>》,嘉义县:新港文教基金会,2000。
- 周炳志等编辑,《新港慢步香》,嘉义县:新港文教基金会,2002。
- 林德政主修,《新港奉天宫志》,嘉义县:财团法人新港奉天宫董事会,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