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有禄撰【高雄县政府,《发现古蹟之美》p.65】
- 汉寅德着 《三级古蹟明宁靖王墓调查研究与修复计画》
根据汉光建筑师事务所做的《三级古蹟明宁靖王墓调查研究与修复计画》一书中所举证的清代文献显示,在清代时王墓的所在地极其清楚,只不过因为日久缺乏照料,遂湮没於荒烟蔓草中。现今王墓的所在地被发现是在日治昭和十二年(1937),台南州关庙人李清风因雨水冲蚀使磁碗露出才发现的,王墓被发现後陆续被盗了几次。
台湾光复後,於民国四十八年(1959)曾进行重修,当时王墓的位置与形制与现在有所不同,唯一不变的是两棵百年老树的位置,当时的王墓的所在地是在现今王墓的右前方,面对着两棵老树,遥望着位於路竹乡的明宁靖王庙,老树的另一端是一座形制简单的四角水泥凉亭,王墓的形制为龟状,背上的纹路也如同龟甲般并呈现立体的沟纹。此外,还有一条小路经过王墓与老树及凉亭。我们现今看到的墓园是在民国六十六年(1977)由高雄县政府修建的。因为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当初发现的就是真的王墓,历次整修的纪录也不甚齐全,所以目前的王墓是空棺墓。
明宁靖王墓在民国七十七年(1988)被指定为三级古蹟,虽然墓体是很晚期的建筑,但是明宁靖王墓的本身的象徵意义大过於实质意义,在民国九十二年(2003)的时候,湖内乡公所还曾提报要将明宁靖王墓提昇为国定古蹟。从墓体的形制来说虽称不上是有特色的建筑物,墓里面也没有墓主,然以文化资产保存的观点仍有其时代意义,且湖内乡对於乡内唯一的公告古蹟也积极维护,并相继进行两期的景观改善工程来美化园区,希望提供民众一个良好的休憩场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