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林姓先民自福建漳州府南靖县迁台时,携带唐山龙腾宫保生大帝之香火,以保平安,林姓先民徙居月眉厝後,於 康熙六年二月(1667)起雕刻保生大帝神像供奉,其後并共同出资草创简陋小祠於北投山麓(俗称柴梳山)。其後因信徒日增,乃於 乾隆五十年代,始由六房林浸捐献附近小祠之土地,於 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一月完工,而後经历了民国四十八年的八七水灾及四十九年八一水灾後,经过多次整修,终於在六十五年春,原管理人林金泉接受林金狮捐献之退职金六万元而同意改组为管理委员会,由庄民共同出资七十余万元着手重修,并复建左边护廊,翌年八月完工,於是恢复灾前旧观。
【古蹟特色】
龙德庙座东北朝西南,是一座单进两护龙带拜亭的横展式庙宇建筑。整体的空间有拜殿、正殿、翼房、厢房,以正殿为中心,未建山门或後殿的龙德庙与台湾一些庙宇比较起来显得简单朴实。并且保留清代年间以至日据时期的建筑样式庙内保存的文物很多,具特色者如花岗岩刻龙柱,遒劲有力。前有宽阔的庙埕,浓荫密布的古榕与庙宇相互辉映,此老榕树曾於八七水灾救人无数;庙旁立着一座「泰山石敢当」,此石敢当从猫罗溪畔搬运至此,置於路冲,有挡煞之说法,并与保生大帝同样,在民间信仰中扮演着乡土保护神的重要地位;此外也有二尊造型相同之可爱逗趣的虎爷立於桌下;还有旧式的药签桶。
龙德庙所存的匾额不少,如乾隆五十八年(西元一七九三年)所立的「龙德庙」匾,咸丰元年(西元一八五一年)所立的「真元寿世」匾等。其中,最具有意义的是丁曰健的「刑期无刑」匾。匾有落款:「同治三年秋九月,曰健奉天子命统军剿北势湳巨逆,亲冒矢石,备极危险,屡荷神灵显佑,捣穴擒渠施生戮死,从此莠艹除,而嘉禾斯植,尚望神威永着,使有儆畏而免於刑,则曰健与兹土人士,并受无疆之福矣。 钦加二品顶戴台澎督学使者皖江丁曰健立」。另外,还保存有 同治十二年(1873)打造之石香炉,上镌有「保生大帝」「龙德庙」,以及龙德庙迁现址後,聘请大陆师父雕凿之大小神轿各一顶;目前庙内除奉祀主神保生大帝外,并祀有天上圣母,千里眼、顺风耳等二十余尊神像。
龙德庙的价值在於与台湾开拓史关连性,同时建筑上的作法可看到清代中部地方匠师的状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