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闽古蹟资讯网http://sowf.moi.gov.tw/www2/
- 南投县政府文化局http://www.nthcc.gov.tw/
建筑名称:楠仔脚蔓社学堂遗迹
建筑等级:三级古蹟
建立年代:清光绪十三年(西元1887年)
公告日期:民国七十七年(西元1988年)二月二十六日
建筑位址:南投县信义乡望美村部落
壹、历史沿革
「楠仔脚蔓社学堂」位於南投县信义乡望美村部落,陈有兰溪支流楠仔脚蔓溪北侧,民国七十七年(西元1988年)经内政部指定为国家三级古蹟。楠仔脚蔓社 (Namakaban)为番社名,此社名源自曹族「肥沃平原」之译音。楠仔脚蔓社学堂为清光绪期间所设置的七处番学堂之一,也是刘铭传在「治台抚番」策略中於阿里山番界中设立的教育机构。同时期所设置的学堂除此处外,还包括:台北番学堂、恒春县义垫、凤山番学社、卑南义学、顶破布鸟庄番学、峦大社番学等共七处。
楠仔脚蔓社学堂设置於清光绪十三年(西元1887年),台湾府为陶铸汉化原住民,开办番学堂於楠仔脚蔓(今南投县信义乡久美村),民国七十年(西元1981年)时原址已废弃严重,荒烟蔓草,并新建水泥五角亭供人缅怀,并竖立洗石子方碑,上段嵌「万兴关」原旧有碑题「光绪十三年春月」,下刻:「岭南陈世烈建」,下段嵌「万兴关纪念碑纪略」。
清光绪十一年(西元1885年)台湾议建行省,刘铭传为首任巡无。在为防内乱,以御外侮的战略思考下,试图令全番归化,并伐山林,以扩充内需与战争之粮饷。并於翌年创设抚垦总局,并在各番界成立抚垦局,由抚垦局设立学堂施教化。清光绪十三年(西元1887年)选择楠仔脚蔓社外之地,比照书院规模造番学堂一座,以招徕原住民孩童,施以文教。学堂外的入口处加以立碑,题「万兴关」三字。学堂授以简易汉文,教导读书写字,期使逐渐汉化。初时收入学童二十余名,但因教学方法不能因地制宜,又未因材施教,以训番俚言为主,兼授三字经,急於灌输汉字而忽略孩童智能,故学童对读书愈加缺乏兴趣,逐渐产生厌倦。因此,孩童大多逃避就学,最後导致学堂日益荒废,命运与其他番学堂雷同。
贰、建筑特色
楠仔脚蔓社学堂的原有配置,历史资料已不存,现场亦无法取得考证,故无法得知当时实际建筑规模,但从「拟书院新建」研判,应当颇具规模。楠仔脚蔓社学堂是清朝台湾建省时期刘铭传继沈葆桢「开山抚番」政策下,抚垦措施中最具体的展现,也是教育体制推向後山的先例,尽管结局并不如预期的效益,遗迹至今仍具历史保存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