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永济义渡碑

永济义渡碑
2011-12-03 14:50:32   来源:   点击:

    建筑所在县市:南投县

    建筑名称:永济义渡碑

    建筑等级:三级古蹟

    建立年代:清光绪五年(西元1879年)

    公告日期:民国七十七年(西元1988年)二月二十六日

    建筑位址:南投县名间乡浊水村福兴巷福兴宫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及竹山镇社寮紫南宫

    「永济义渡碑」共设两处,为社寮与浊水村两庄之间的交通要隘,一在原彰化县沙连堡距邑治五十里的社寮庄(今竹山镇社寮),一在旧云林县东南四十余里的浊水庄(今名间乡浊水村),为沙连在台湾府与彰化县间的要津,目前存放於福兴宫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内。岸东属彰化,岸西属沙连保。两碑遥隔浊水溪相峙,碑址附近正是当年的渡船头。清同治初年(约西元1862年),沙连堡隘寮庄人董荣华以及举人简化成等人商议筹建义渡,後来因为董荣华突然逝世而计画中断。清光绪五年(西元1879年),董荣华之子董钟奇,继承其父亲志业,邀吴朝阳等协力劝捐,台湾镇总兵吴光亮捐俸,共得银二千八百圆,并购买置田终於完成义渡,并立碑为记,上书:「永济义渡碑记」。两碑皆於民国七十七年(西元1988年)核定为三级古蹟。

    竹山过去称之为水沙连,北有浊水溪横断(又称虎尾溪);西疆则是旧称阿拔泉溪的清水溪阻隔,东南两侧俱是高山险阻。昔日对外交通联系不易,除了翻山越岭艰辛崎岖的山路外,惟有仰赖双溪环抱的水利交通。竹山与名间浊水分居浊水溪中游两岸,在春夏之至,每逢大雨,溪湍流急,居民往来两地受阻。

    「永济义渡」扮演名间乡与竹山镇之间重要的交通工具角色,当年撑船的人免费为需要渡河的人撑渡,永济义渡於明治四十四年(西元1911年)八月交由日至政府接办,成立财团法人继续经营,至昭和九年(西元1934年)六月集集吊桥竣工後才中止义渡,前後历时一百零五年的永济义渡,造福二岸百姓无数。

    永济义渡碑於南投县共设两处,一在名间乡妈祖庙福兴宫前(目前移至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内),一在竹山镇社寮福德祀紫南宫前。尺寸、碑文与所用石材都相同。碑高一百八十五公分,宽八十八公分,花岗石造,字迹明晰。

    义渡碑文由简化成拜撰,碑文中除载明捐金名录、田产明细、议定章程外,更详细描述捐建义渡之缘起,碑文全文如下:

    「盖文溱洧济人,尚广乘舆之惠;汉江渔父犹高辞剑之风。况桑梓之乡,涧溪之险,一水横流,万人病涉;苟不给值以偿劳,谁肯刺舟以待客。如彰属之沙连保浊水渡者,当内山南北溪流之冲,湍激涨急;加以春夏之间,久雨缠绵,山水暴至,溜急似箭、浪涌如飞;舵工稍一松手,即翻船触石,凶占灭顶。论者谓:『台湾一小天地,浊水之势与黄河等』;非虚语也。董君郁文,家浊水之滨;深痛其事,尝与化成董业师大经论兴义渡。师劝而勉之,董君遂倡捐佛银六百员。时有吴君联辉、陈君再裕等同心赞成,而董君遽逝,事遂中停。兹其令嗣锺奇心存继志,念切扶危,再邀吴君朝阳等协力劝捐,共得银二千八百员买置美田十段岁收子粒四百石,逐年完租纳税,发给工赀,修理船具。议定章程,胪列於左。夫市议捐金篙工不忧乏食;雇舵买棹,宝筏用渡迷津,利涉可占,自无望洋之叹。将宾至如归,盛德与溪流俱远;碑传不朽,嘉名共山水争光,岂非跋涉行人所恃以为利赖哉!爰为之志其缘起以勒诸石。」

    参考资料

    1. 南投县文化休闲导览手册,南投县政府文化局,南投县南投市,2001年3月,曹美良等,p109
    2. 台闽古蹟资讯网「http://sowf.moi.gov.tw/www2/」
    3. 南投县政府文化局「http://www.nthcc.gov.tw/」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水蛙窟(堀)遗址
下一篇:水头417地号洋楼(出洋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