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隆市政府www.klcg.gov.tw
- 基隆港务局www.klhb.gov.tw
- 中天电视台http://www.ctitv.com.tw
- 基隆关税局
- http://keelung.customs.gov.tw/public/Data/511015183171.pdf#search=%22%E5%9F%BA%E9%9A%86%E6%B5%B7%E6%B8%AF%E5%A4%A7%E6%A8%93%22
- 2004年,黄俊铭,基隆港合同厅舍调查研究计画
基隆港在日治时期历经港口开放及市区改正等相关建设,基隆港当时为最接近日本的重要港口,促使当地贸易业务蒸蒸日上,成为近代化的港口设施,昭和3年(1928 年)完成了以基隆为起点的纵贯铁路线,带动相关产业之发展。
为因应港口业务需要,总督府交通局即计画兴建「基隆港合同厅舍」(海港大楼前身),而担任此一设计重任建筑师为日人铃置良一,担任基隆港合同厅舍(海港大楼前身)的设计与工程主任一职,而此工程主要是将分布於港岸两边之公务部门等共十二官厅合并於此建筑物内。
1934年建成的基隆海港大楼,创建原因为日本人要加强台湾与日本之联系交通以便统治管理台湾地区,因应日渐兴旺的贸易及考量基隆港与日本的距离最近的便利性,兴建五层楼高海港大楼,是日治时期基隆最高的大楼,这是基隆港市近代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民国34年(1945年)因业务扩大需要,港务局又於主栋建筑加建一层,目前主栋为五层建筑,附属栋三层建筑,作为港务局及关税局等相关单位使用之海港大楼,未来计画更新协调海港大楼变身为基隆港博物馆。
建筑特色
昭和5年(1930 年)11月动工至昭和9年(1934 年)12月20日 竣工,完成後成为当时基隆港的重要地标,他采取台湾近代建筑史上具代表性的「折衷主义」建筑样式,其建筑特色包括:强调要求机能与构造相符的新型态,钢筋混凝土搭配耐震壁结构,外观混合拼贴多样色彩的面砖、加以点缀金属装饰。
为容纳所有官署同时办公,因此设计将建筑物的分成两部分,主栋建筑部分设计为地下一层及地上四层与部分五层,另附属栋建筑设计为地上三层,下方阶梯高,因邻近港口及基隆多雨特色,增加排水孔系统,设置乾燥烤箱排水沟,经流入下水道保持乾燥环境。
建筑基础结构上,地基十分稳固,再以钢筋混凝土稳固,再梁柱系统采用耐火、耐震之十字梁柱结构设计,1945年因业务之需要,港务局又於主栋建筑加建一层,目前主栋为五层建筑,附属栋三层建筑,作为港务局及关税局等相关单位使用之海港大楼。
近年修复建筑将原设计为二层之上下拉窗,改为铝制水平推窗及铸铁金属器物构件,方便换气流通,室内之木材采上漆处理,当初在构造外部则使用红桧及杉木装修,适应环境气候采用吸湿的建材,重视结构工法的安全性,才能随时进行补强保持完整的状态直至今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