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敬惜字纸活动开始於当时全台首善地区—台湾府城(今台南市)。府城南门外的敬圣楼祭祀文昌帝君,为此一活动的中心。移居到美浓地区的先民们,虽然是以农业为主的生活型态,客家人传统上对於倡导文风的工作还是不遗余力的。今日,若是经由国道10号前往美浓一游,在沿路满满的绿意陪伴下,第一个出现在眼前的古蹟,就是位於中山路旁的「弥浓庄敬字亭」。敬字亭建於清朝乾隆四十四年(1779),至今已有225年历史,由地方仕绅梁启旺发起弥浓庄人合建,以倡导地方文化风气。据载,当年共募得26两银,兴建过程中用了福州砖1,000余块,石灰70余包,费时56天半完工。建造完成後,当时的右堆总理林长炽先生更组织了一个字纸会,由各庄派人参与,负责敬字亭的香火、煎神茶及环境维护等工作。嘉庆末年及光绪十五年(1889)曾两度重修,到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因当时清朝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普遍引发了各地的抗日行动,而敬字亭也在日军与客家六堆部落交战时毁於战火,翌年整修後,至民国八十四年(1995)才又进行第一次修复工作。建筑形式方面,其主体建筑为砖造六角形三层式的平面格局,造型古朴优美。亭身由下而上,高度比例为2:4:3,第一层亭座每面中间皆有装饰性之壁饰,仅背面留有通风口。第二层亭身,正面作有高50公分之拱形炉口为焚化字纸之用。第三层亭身,除正面作有炉口外,另设有仓颉圣人、大成至圣先师、文昌帝君等神位供人膜拜,但亦已风化消失,仅书卷图案之门额还保留至今。
内政部於民国八十年(1991)五月公告弥浓庄敬字亭为第三级古蹟,民国八十四年(1995)经县政府重新整修,但仍出现原捐资者碑记佚失、新的碑文内容记载错误的情形。在地方人士反应之後,民政局於民国八十六年(1997)连同周围景观再次进行重修工作,成为今日的风貌。
参考资料
- 陈正夫撰【高雄县政府,《发现古蹟之美》p.89】
- 阎亚宁着《高雄县弥浓庄敬字亭之研究与修护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