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睿友学校

睿友学校
2011-12-03 15:11:19   来源:   点击:

    历史建筑之创建年代及时期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间,赴南洋发迹的陈睿友先生,提拨银元二万元,委托同宗华侨陈德幸先生,全权返乡(碧山)筹建「睿友学校」。是校规划构想,有礼堂、教室、教师办公室、教职员宿舍、运动场、升旗台、厨房、浴厕,占地约二十公亩,建筑物占地约三分之一。前为二楼西式建筑,其建材采石、砖、花岗石及木材构造、正面走廊石柱踏阶,皆自晋江之泉州白,大礼堂横梁系用南洋运用之冰片木材,而墙壁全由大陆定制之红砖砌成,不透风不透热,冬暖夏凉。第一期主体建筑於民国二十五年竣工,美奂美仑。建物正面仿西洋巴洛克建筑形式,高大比例的山头,引人注目;山头上有国旗及国民党旗、印度警察及乐仪队、花草及鹤的泥塑主题。第二期教师生活设施及体育运动场所正准备施工,惜因抗日战争爆发,金门陷日而停辍。剩余建材殊多嗣後被国军搬运充作军事工事建材。

    学校竣工後,随即招收碧山及邻村山后、山前、东珩、东店、西吴、阳宅、田浦、大地等村社儿童就读,概免学杂等费。睿友学校办学认真,曾由槟榔屿乡侨陈能显向厦门集美学校校董陈嘉庚提出申请,补助办学经费及支援师资。因此,校长聘任十分严谨,需经厦门集美学校董事陈村牧先生介绍。首任校长为王国祯先生担任,并聘本村师资陈振坤、陈安补等教员。

    睿友学校建校理想甚为长远,为免往後经费不继,捐资壹万元以陈文允、陈智炎、陈允妙等三人代表名义,专户定存厦门中国银行,以孳息聘请教职员且添购设备。

    抗战胜利後,政府无力普设小学,里人经集议由陈怡情执笔,函南洋乡侨陈智从、陈能显、陈允妙等前辈,向侨埠乡侨募款,乃央集美学校陈村牧先生介绍安溪才俊李择土先生任校长,为时虽暂,惟成绩斐然、蜚声全岛。惜因大陆战局急转,李校长逼於民国三十八年十月初返大陆,学政暂由本乡教员陈文聚、文和昆仲维持,旋即古宁头战役,校舍为青年军迁作营房、学校被迫停课。迄民国四十年秩序粗定,时政府始设县立碧山小学,仍借用睿友学校校舍上课,嗣後并借三山村公所使用。

    参考资料

    1. 计画主持人:江柏炜《金门县历史建筑清查计画》,2003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眷村文化文物馆
下一篇:碧峰国民小学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