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纸
2011-12-03 15:19:02   来源:   点击: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韵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五代词人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中,对珍贵之生命的消逝,抒发别离的哀感与孤寒寂寞之情,令人感同身受。

    慎终追远的观念,一直深植在国人的心中。不仅具有道德教化的功效,而且,人死则灵,敬祀鬼神,以祈福寿平安,也一直是民俗中重要的部分。在祭典仪式中,除了安排的贡品之外,再加上一些糊纸的冥器,更增显隆重的气氛。

    糊纸技艺发源自汉朝,不过当时并不十分盛行,一直到唐朝李世民时代,才在首都长安城内开始盛行。纸乃是中国的大发明之一,在国人的创造力之下,将纸剪成了平面的花饰;或辅以竹枝,建成了立体的造型。无论是用在丧葬祭典,或是喜庆节日;无论是平面的,抑或是立体的,这类用纸制出的各式用具,本省均称为「糊纸」。一般而言,用在喜庆祭典中较少;而用在吊丧礼仪中,则较占多数。

    依照台湾的习俗,一般「糊纸」使用的场合,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岁时祭神:在普渡、建醮时,也有糊纸山岳,高约一公尺,大致有金山、银山、经衣山、观音山、六宿山等。金山、银山是分别以金、银柏糊贴,成山岳状,为赏赐孤魂的冥币。经衣山称「孤衣山」,又可称为「裤衣山」,其上糊贴许多经衣,以供孤魂所需的衣料;六宿山则是在建醮中「安龙谢土」时使用。这些均是为孤魂野鬼而设,故放置於到场之外。

    二是喜庆节日:至於喜庆节日的场合,用到糊纸的,多见於元月十五的元宵灯节日。各地方的庙宇,往往搭结灯棚供民众观赏,还有婚庆、年节等,也会有花灯装饰。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凡眼所能见,手所能触,几乎没有不能用纸糊出来的。

    三是吊丧礼仪:在吊丧礼仪中,糊纸广为使用。所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丧葬习俗发展至今,已有一套规矩,而糊纸更在丧葬仪式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灵厝」的外型,有旧式传统建筑的形式,也有新式洋房的形式,并配合花园、庭院、喷水池等,应有尽有。依照顾客的要求与艺者的习惯,在细节上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但需注重对称平衡的原则。如果,为求隆重,还可糊成「三进厝」、「五进厝」的大手笔。

    糊纸的制作技术,包含了纸艺的精华,糊纸作品的本身,就是一件工程浩大的纸艺、竹艺手工艺作品。在彰化市、鹿港、台南市、新竹市的老街上、艋舺龙山寺的附近,尚有全台湾最古老的糊纸店,在台北市牯岭街也有两、三家糊纸店。

    白纸糊成的厝屋、楼阁及一切奴婢、跟随仆从及纸轿等,在丧礼撤灵後,点一把火……将这些作品烧为灰烬。生与死,制作与毁灭之间,都只在刹那之间……在这刹那里,却看到死离的苦痛,和不忍诀别之情的自然流露。「糊纸」的行业,在这些民俗的陪伴下,也继续向前迈进。

    参考资料

    1. 【参考文献→资料来源:◎同威图书出版◎名称:台湾民俗大观2
    2. 名家糊纸店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38330343/history/01.ht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红毛井
下一篇:竹山隆恩圳隧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