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老松国小

老松国小
2011-12-03 15:24:02   来源:   点击:

    【历史沿革】

    老松国小位於现今的台北市万华区,民前十六年(1896)五月创立,校名为「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第二附属学校」校址设立於艋舺学海书院内,民前五年(1907)一月, 改称「艋舺公学校」校址移至今地址。历经几次改名,於民国五十七年(1968)八月,政府实施九年国民教育,改称为「台北市龙山区老松国民小学」。民国五十五年(1966)九月,全校计158班,学生数达11,110人,创班级数最高纪录。长期以来,老松国小对艋舺地区人才的培养具有深刻的教育与文化意义,并培育出许多社会上的优秀人才。

    【建筑特色】

    老松国小民前五年(1907)一月迁建至现今校址时,校舍主要以木造为主,并非采用钢筋混凝土之构造方式。校内采钢筋混凝土构造的三层楼北栋校舍於日治昭和九年(1934)兴建,伴随着现代化技术之传入,钢筋混凝土用於建造之技术也日渐圆熟,於是有此栋屋舍之建成。校舍室内空间高大,具有良好的采光及通风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适用台湾亚热带的炎热气候,采用了回廊式的设计,并在二、三层的回廊立面中使用了古建筑经常使用的圆拱样式,甚具典雅之气息,乃是当时国小校舍的典型风格。於民国八十八年(1999)指定为市定古蹟。

    老松国小南侧校地为康定路及广州街口的剥皮寮历史街区,自日治时代的都市计画即划入学校用地,民国七十七年历经一连串的徵收补偿作业,至民国八十八年六月台北市政府确立「剥皮寮老街保存再利用」政策,将剥皮寮如期徵收,纳入学校用地。剥皮寮老街活化在利用目前仍在进行中,目前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进驻,期盼提供更丰富的乡土教育

    【位址】台北市万华区桂林路六十四号

    参考资料

    1. 张黎文编辑,《剥皮?蜕变 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台北市:北市乡土教育中心,2005。
    2. 老松国小网站http://web.tlsps.tp.edu.tw/
    3. 台北市大理高中网站http://www.tlsh.tp.edu.tw/~wanhua/chinese/antiquity/oldsan.ht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脊身
下一篇:台北公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