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台北水道水源地

台北水道水源地
2011-12-03 15:27:03   来源:   点击:

    日治初期(西元1896年)为展开台北自来水设施之规划,台湾总督府特聘请英国人威廉巴尔顿(William K. Burton)来台进行卫生工程及自来水建设之调查工作。1907年依据巴尔顿先生之建议,以新店溪为主要水源,於公馆观音山脚下溪畔设立取水口以引取水源,再於观音山麓设置自来水净水场,将处理过之清水,以抽水机抽送至观音山上之配水池,藉由重力自然流下的方式供应市区日常用水。1908年首先完成用来安置8座抽水机组的「唧筒室」建筑与取水口,待1909年输配水管、净水场及配水池全面完工後,台北自来水才正式迈入现代化供水系统。

    而在自来水第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後,1977年唧筒室便完成使命功成身退,但其兼具古典外观与象徵现代化功能的建筑体,充分反应当时建筑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1993年6月内政部将其列为三级古蹟,1998年更斥资8,000余万元加以修复,同时多方蒐集资料并充实周边设备,完成全国首座的自来水博物馆,开放民众参观。2002年2月,为加强古蹟保存,台北市政府遂将整体指定范围扩大,唧筒室连同观音山蓄水池、量水室、浑水抽水站列为第三级古蹟,成为台北市自来水事业最佳的历史见证。

     现作为自来水博物馆使用的「唧筒室」,为一仿欧洲古典样式的钢筋混凝土建物,拟由总督府营缮课野村一郎所设计,为日治时期官方建筑代表之一。主体建筑共占855坪,正前方为一宽广的花园,以便从远方即可瞻仰建筑体的雄伟,塑造出一种权威感。平面布局特别注重对称,由中轴线向两侧展开呈一弧形平面,左右各7根具有卷涡形的希腊爱奥尼克柱(Ionic)形成一排宽敞的柱廊;柱廊两端为拥有铜片圆顶的侧室,外观山墙上有丰富的古典装饰,并在圆顶四角竖有尖帽,上有昭和10年(1935年)共荣商会防水标记,以昭示距今遥远的年代。整体建筑外观,可谓充分展露出浪漫古典建筑的语汇。内部屋架为铁骨构造,空间高敞,8组抽水机械分别设於半地下约3公尺半及2公尺的地坪上,期以自然引水方式导入新店溪原水。参观走道上展示有相关自来水历史的照片与文字,可让人进一步了解台北自来水步入现代化系统的始末。

     「蓄水池」位於观音山顶,为台湾首座经科学滤净的净水储存设施,出入口立面采新古典主义风格装饰,砖造的外墙以洗石子为主要表面材料。「量水室」则为一长宽各约9公尺的砖造建物、屋顶为钢筋混泥土,据推测应是台北主水道工程完工後至大正初年的增建工程,立面原采红砖外露搭配鹅黄色灰泥的装饰线,为当时特殊的日式建筑风格式样,後因水泥粉刷而不复见相当可惜。至於「浑水抽水站」乃为民国50年因应战後所需而建,为二层楼钢筋混凝土建筑,以洗石子及暗红色马赛克磁砖为表面装饰,呈现简洁、几何的现代主义式样。

    参考资料

    1. 台北市三级古蹟水源地唧筒室之调查研究
    2. 第三级古蹟「台北水道水源地」(量水室、观音山蓄水池及浑水抽水站)调查研究
    3. 台北自来水事业处http://www.twd.gov.tw/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台北市政府卫生局旧址
下一篇:台北府城门--北门、东门、南门、小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