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饼二鱼文化事业公司编辑制作《认识古蹟日游览手册》,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2。
- 台中市文化局http://www.tccgc.gov.tw/。
- 台中市政府http://www.tccg.gov.tw/。
- 走读台湾http://www.tccgc.gov.tw/report/taichung/。
- 台中张家祖庙调查研究与修复计画,东海大学建筑系,1992。
【历史沿革】
张家祖庙为早期来台中之张姓垦民奉祀入闽开基祖张文通公的宗祠。从现有的族谱资料得知,张姓族人来台先祖於同治9年 (西元1870年)先後分批抵台,以张家祖庙的祭祖活动分为七个阵会(现只存五个阵会)各在不同的日期举行,即可推测张姓族人分批来台,而张家祖庙就是由不同阵会的张姓成员共同出资兴建。
咸丰末年,下横山的「谦兴堂」成为张氏族人的祠堂。同治9年(西元1870年),分布在水尾仔、上牛埔仔、水堀头、下七张犁,租借上牛埔仔(今水湳机场内)的一户民宅,将入闽第一世祖文通公奉祀於内,俗称「牛埔仔公厅」,并且开始集资购买土地作为祭祀之用。西元1905年峻工,命名为「发祥堂」。
民国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经内政部公告指定为台闽地区第三级古蹟,民国七十五年(西元1986年)祖庙建筑群及附近环境总共1万4千208坪,进一步指定为「台中市七号古蹟保存区」,正式在都市计划中予以充份保障、限制。
【建筑特色】
张家祖庙外埕前有半月池一座及後面零星果树符合当地口谚「前鱼池、後果子」之环境配置概念,竹林围绕的双堂双横格局为台湾中北部常见的民宅格局。其位置座落於大肚台地东边与筏子溪西岸间,背山面水,风水极佳,是属於散村型态的单体建筑。建筑物本身坐西朝东,是一座两进两廊四护龙的四合院建筑。其建筑形式非常特别,有别於一般的对称建筑,几乎全为左右不对称之建筑形式,各具代表意义。建筑不对称是因为要区分地主与佃户地位之差异,如:
1.前厅大门的隔扇:左边花扇门螭处、右边花扇门蝙蝠,左边略高於右边。
2.八卦竹结窗:左边竹结为横向、右边竹结斜向,左右窗边砖雕不同。
3.外护龙:左外护龙屋顶建材为瓦屋(翻修後才是,翻修前为芦苇)、右外护龙屋顶为茅草屋(冬暖夏凉,取材为水份少之清明节前的孟宗竹及冬季收割之稻草为主)。
4.左右鸟踏造形不同。
5.吉坠图形不同。
正身堂屋间架以及前後厅均为三间九架、三架出檐。至於内部空间之功能分配,堂屋是为祭祀空间,左侧外护龙为管理人住处,右侧外护龙则供作佃农住宿,内护龙则做为祭祖时,参祭人员短暂住宿之用。三开间的前厅与正厅,均用柱廊形式,柱廊内,左右次间为红砖斗仔砌墙体,前厅红砖墙上开八卦三棂竹节窗,窗外框以砖雕构成,两边图案及雕法亦各有明显差异。正厅红砖墙上开直棂木窗,形式较前厅简单。厅堂室内大木结构多用硬山榈檩,只有两厅的前檐廊及左右墙廊有雕刻及彩绘的抬梁结构。屋顶全为硬山形式,两厅及内外护龙的院门屋顶都有弯曲起翘的燕尾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