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台中林氏宗祠

台中林氏宗祠
2011-12-03 15:28:38   来源:   点击:

    建筑所在县市:台中市

    建筑名称:台中林氏宗祠

    建筑等级:三级古蹟

    建立年代:日治大正八年(西元1919年)

    公告日期:民国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建筑位址:台中市南区民主里国光路五十五号

    壹、历史沿革

    林氏宗祠创建於清嘉庆年间(西元1796至1820年),由林姓先祖迎祖先神位到大里杙(今大里市),自立堂号为「尚亲堂」。之後宗庙迁移到旱溪庄的「祖厝内仔」,日治时期,重建於现址台中市南区。日治大正六年(西元1917年)由林子瑾等人发起募捐,筹备中部地区林姓大宗祠,中部地区多处林姓族裔包括雾峰林家、竹山敦本堂、社口林家、潭子摘星山庄林家、树王林家及地方士绅等集资兴建,并推举林献堂为建筑实行委员长。因此林氏宗祠於日治大正八年(西元1919年)十月在现址开始兴建,至大正十年(西元1921)年正殿落成,大正十二年(西元1923年)三川殿落成。全部建筑工程费时十二年,主持宗祠营建的师父是当时台湾颇具声望的陈应彬。陈应彬不但在清领时期曾参与北港朝天宫三川殿之兴筑,日治时亦参与台湾总督府(今总统府)的木造工事建筑,极具声望。林氏宗祠因建筑工艺精致讲究且保存良好,於民国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被内政部指定为三级古蹟。

    贰、建筑特色

    林氏宗祠的建筑构造基本上以闽南传统建筑的营建方式为建筑,其特色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山门与正殿极为繁复的装饰与高度的结构技巧。由於宗祠系以单纯的祭祀功能为主,因而省略了後殿的从祀空间。建筑规模呈现二进双龙的配置型态,左右对称的平面格局,在建筑的主轴上,前後座落山门与正殿,而两侧则以过水连接护龙。除外埕广场外,林氏宗祠二进双护龙的格局中藉由过水的空间安排,形成了七个院落,组织成为一个庞大的合院式建筑群体。促成林氏宗祠庄严宏伟的空间尺度。又从其建筑平面中,可察觉为顺应风水观念而形成前窄後宽的「畚箕厝」特殊造型。

    林氏宗祠的建筑结构采以承重砖墙与木构造系统为主,屋面造形有硬山、歇山、卷棚及升庵假四垂等式样。木构架部份,在传统匠师的细腻监督建造下,讲求造型美学与结构力学的完美组合,是建筑工匠艺术的极致表现。尤其山门与正殿二个建筑单元所呈现之抬梁式的构架、举架与叠五斗、假四垂的屋面形式、牌楼斗栱与看架斗栱、梭柱与石柱等作法皆是陈应彬个人建筑深厚素养之精致表现,融汇了造型美学与结构力学的完美组合。

    墙面与柱梁的装饰方面以雕刻、彩绘、文字、剪黏与泥塑多重组合,尤其以木雕为重点。林氏宗祠的中山门及正殿的木构架,以浮雕、圆雕、透雕等高度技巧,挹入丰富的花鸟、走兽及人物题材,使匠师的「巧夺工艺」不时呈现。

    参考资料

    1. 台中市文化局网站「http://www.tccg.gov.tw/tour/tour-8d.htm」
    2. 走读台湾网站「http://www.tccgc.gov.tw/report/taichung/travel/historic/historic-8.htm」
    3. 台闽古蹟资讯网「http://sowf.moi.gov.tw/www2/」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台南报恩堂
下一篇:台北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