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时期「台北帝国大学」成立於1928年,为台湾大学的前身, 1945年11月改制成「国立台湾大学」,由罗宗洛博士担任首任校长,并将帝国大学校门门额上的『台北帝国大学』刻石取下,冠上『国立台湾大学』门额,新门额由前教育部长朱家骅先生所提,惟提名字样目前已模糊难辨认了。
台湾大学校门则建造於1931年,原本为台北帝国大学正门及守卫室,目前仍为台大公馆院区正校门,除了作校门之外,也具管制学生进出及戒备用途,该大门原本建物为对称设计,其中嵌入警卫室在当代曾被认为是威权统治的象徵。
1990年代,台湾大学部分围墙整建拆除之际,曾在校内热烈讨论,正校门曾有存废之议,台北市政府於1998年5月公告校门口为台北市市定古蹟,之後保存下来的校门口广场依据日治时代门口道路意象复建,结合校门警卫室与傅园形成具有人文历史艺术价值的公共开放空间。
建筑特色
校门的形式颇像堡垒,施工作料扎实,约3公尺高呈现厚实坚固之感,设计采对称设计,外型朴实不取巧,建筑物由当年总督府官房营缮课设计,样式和首批建造的原帝大校舍面墙咖啡色雷同,全部建材使用台湾所烧制咖啡色面砖与北投唭哩岸石,颇具本土特色。
空间状态
台湾大学校门前的广场广阔,孕育创校数十年来青年学子的言论广场,充分利用空间见证之意义,在台湾戒严时期亦为推动台湾民主的主要地点之一,台湾大学有个象徵自由的图腾空间,表达学生对时事政治的不满,单纯的校门,成为了民主与自由的建筑空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