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arch.ncku.edu.tw/Tainan/be.html
- http://web.cca.gov.tw/culture-net/books/70315/apx1-4.html
清乾隆元年(1736),「台湾府」城门由木造改为砖石结构;乾隆53年(1788), 城垣亦全面改以三合土建造,大东门在同时改建成今日所见的「歇山重檐」形式,城基宏伟雄厚, 为台湾府城门之最!「大东门」顾名思义乃位於府城东方,故外门额题有「东安门」;又依据阴阳五行观念, 东方属木、属春,所以在内门额题作「迎春门」。昔日每年立春前一天,官方会在大东门外举行「迎春礼」, 这在古时农耕社会是一件盛事。当天,台湾知府率所属官员到城外的春牛埔, 向「春牛」及「芒神」行慎重的三献爵礼;礼毕,鼓乐引导春牛前行,芒神与官员随行在後陆续进城, 春牛行经之处,群众争相围观触摸以沾新春喜气,一整天城内热闹非凡,犹如嘉年华会。大东门城外门额曰「东安门」,门内额曰「迎春门」, 周围有春、夏、秋、冬 四座节气碑,两座牧童牵春牛塑像 城内尚镶有一块道光二十八年(1848)所立的石碑,主要内容是钦命不许士兵对来往此城的农商零贩,予以勒索,算是纪录当时清廷对付贪官污吏的方式。
【建筑特色】
大东门在造型上属於「重檐歇山单脊燕尾」形式的城门,其两侧的城墙於日治时期因为市区的扩张与道路的辟建,因而拆毁大东门附近城墙,光复後大东门逐渐倾圮,民国43年毁於台风仅存城门基座,民国64年台南市推动观光年,於是在得到中央政府的补助之後,由市政府专员王瑞北先生设计大东门的修护工作,重新以钢筋混凝土修护建造,即为目前所见的城楼风貌。现在的大东门及其所属的圆环空间被规划成为一圆环公园的型态,偶有民众到此来散步、遛狗,另外也植树、提供座椅以供人休憩,但因敷地位处交通要冲,车流量和噪音均大,且缺乏高大绿树的遮蔽感,因此鲜少有人在此游憩停留、参观大东门、摄影留念,仅是道路端点的静态展示作用的视觉焦点与地标作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