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兴贤书院

兴贤书院
2011-12-03 15:33:51   来源:   点击:

    【古蹟所在县市】彰化县

    【古蹟名称】兴贤书院

    【古蹟等级】第三级古蹟

    【建立年代】清嘉庆十二年(1807)

    【古蹟位址】员林镇中正里三民街1号

    【历史沿革】

    兴贤书院创建的年代为嘉庆十二年(1807),由当时武东堡、武西堡、燕雾下堡〔今员林镇、大村乡、埔心乡、永靖乡、社头乡〕的士人合力捐建,而兴贤书院又称员林文昌祠,为员林地区最早的教育设施。并於光绪七年(1881),经地方上秀才劝募三千圆,整修已经逐渐颓倾的书院屋宇。

    兴贤书院於大正九年(1920)始具有完整的双进式建筑格局。而在大正十四年(1925)书院建筑再次大规模整修,增建文昌祠前月台上的歇山拜亭。昭和十五年(1940),书院大规模整修,屋面全部改铺水泥瓦的日本式屋面,厢房檐廊的日式木檐板及正殿重新彩绘,也在此年完成。

      台湾光复後,书院功能转变成地区性祭祀先圣先贤的文教场所,自此之後,管理委员会委员日渐凋零,而在民国七十四年(1985)经内政部公告为第三级古蹟。而民国七十七年(1988)始由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修护工作

    民国八十八年(1999)因受到921地震灾害,兴贤书院倒塌过半,并且经内政部灾後统计判定为「全毁」。民国八十九年由泰南营造公司承包动工,并将早年的员林公园设施拆除,而在民国九十四年底完工,目前所见的兴贤书院则是经过完全重建的建筑

    建筑特色】

    新建完成的兴贤书院,尽量保持原先的风貌,建筑物座北朝南偏东十五度,整体空间配置为三合院式的对称组合形态,采两进建筑格局。在主轴中心线上中间为三开间的正殿,其次为独立的後堂,现存规模七开间,在主轴两侧为对称的斋舍,皆为三段七开间的平面格局,在围墙入口有惜字亭一座。

    正殿内有点金柱雀替的四只鳌鱼,而墙上有四维及忠孝节义等美德典故的彩绘。正殿内神龛奉祀着文昌帝君,左护法诸葛孔明、右护法赵子龙,各执着祝福文辞。文昌帝君与关圣帝君、朱衣神君、孚佑帝君、魁斗星君合称五文昌。

    後殿的「圣贤堂」,奉祀着至圣先师及制字先师仓颉圣人、经始先师邱海香座。左厢房办公室和会议室,右厢房提供艺文展览及教学活动。

    兴贤书院虽然完全重建,有些过去建筑物所留下的文物,依然出现在新的建筑中。就如龙陛石的石阶登上佾台,四蝠拱卫的匾额,三川门的柱联、方形门印和多幅彩绘;正殿内神龛的对联,是大正十四年(1925)山长黄溥造先生撰句书写的;「瑞光联斗」是大正十四年(1925)林天爵先生书写的古匾;殿内布置着「孔子问礼」「关公明义」「大禹尚廉」「句践知耻」,及忠、孝、节、义等彩绘;三门的门楣上有方形门印,左门是「科甲联登」,右门是「福禄寿全」;又有「杨震辞金」(廉)、「北海牧羊」(节)的彩绘。

    参考资料

    1. 薛琴 《员林镇古蹟兴贤书院现场清理保存计画案报告书》,彰化员林:员林镇公所,2001。
    2. 台闽地区古蹟资讯网:http://min.cro.cca.gov.tw/cgi-bin/hi.asp?Xrade=h025
    3. 兴贤书院相关网站:http://www.yljh.chc.edu.tw/~schweb/goodsite/HsingHsien2/ssr01.ht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台湾府城大东门
下一篇: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