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芬园宝藏寺

芬园宝藏寺
2011-12-03 15:37:22   来源:   点击:

    【古蹟等级】第三级古蹟

    【建立年代】清雍正11年 (西元1733年)

    【古蹟位址】台中县芬园乡进芬村彰南路三段135巷100号

    【历史沿革】

    芬园乡宝藏寺地处八卦山东麓,座西朝东,前临猫罗溪,远眺南投九九峰,为昔日号称台湾中部三岩二寺之一(即为鹿港龙山寺、芬园宝藏寺及花坛虎山岩、社头清水岩与南投八卦山麓的碧山岩)。宝藏寺创建年代的说法不一,相传初创於清康熙11年(西元1672年),有福建泉州人士由诸罗(今嘉义)携带香符来此,因威灵显赫,於康熙27年(西元1688年年)增建前殿。而後雍正11(西元1733年)地方士绅许炎光捐地倡议重建前殿,并迎来鹿港天后宫妈祖分灵神像奉祀。(周玺之《彰化县志》则记载「宝藏寺:在猫罗山下....)

    清道光28年(西元1848年),宝藏寺因年久未修,屋宇倾圮,再加上地震崩损,致寺内「天上圣母神像仅避风雨而已」,乃由廪生唐宪荣,首事江成春、张成业、林妈愿、张永药、张永勇等人倡议兴修重建,历时二年冬竣工,从此雕梁画栋,庙貌焕然改观,始具今日规模。後於清光绪11年(西元1885年),张金赤、陈乐山等人又重加修建。日领时期明治39年(西元1906年),宝藏寺历经大地震及暴风雨侵袭,庙宇受损,直到日大正2年(西元1913年)方由张春波向四方劝捐,募得二千余元加以翻修。

    民国52年(西元1963年),张龙池等人倡捐,於寺後建玉皇大帝殿一座,并随即成立「重修委员会」,以郭温泉为总经理,对年久未修的宝藏寺进行整建工程,於民国60年(西元1971年)竣工。民国74年(西元1985年),宝藏寺由内政部评定公告为台闽地区第三级古蹟。民国84年(西元1995年),在政府补助经费下,同时进行翻修庙宇、增建钟鼓楼、戏台、扩建庙埕并加以美化及整建後山等工程,并将原附设於右护龙的「义民祠」,独立建祠於庙之右侧而成现貌,使得整体环境焕然一新,而成为中部地区一处生气盎然兼具人文景观与历史古蹟的游憩区。

    建筑特色】

    芬园宝藏寺原为一座三开间两进两廊两护龙的庙宇建筑,玉皇大帝加建後,增为三进。寺之格局为三殿双护龙建筑,前殿面宽三间,屋顶木造栋架属粤派手法,前殿为硬山燕尾翘脊屋顶,次间大木及檐口升起非常明显,屋顶脊饰高大,型式与一般庙宇不同。正殿屋面颇大,脊饰较匀称,神龛上悬有嘉庆时所立的「宝山第一」古匾。宝藏寺三川殿平面为长方形,由列柱分隔成面阔三开间,进深为三间九架楹四柱式前步口置步通上有狮形座斗叠两斗,三川殿在屋顶的造型为断檐升箭口式,明间升高,形式为错开檐口线与次间成高低状,脊饰高而大,堵中摆置精致的泥塑,脊顶上则置双凤及福禄寿三星。

    现存过廊为马背脊的四楹卷棚式,一侧架於山墙,另一侧以接柱方式立柱,下面为石柱,上面木柱,所用的柱为方形。於三川殿及正殿交接处又以砌砖墙分之连接,并有博风板作为收尾,柱间置寿梁支撑予以连贯。正殿大木作以前後分别於第四架立金柱,前七架再立檐柱为主架构,整个平面的安排有别於一般庙宇的排列方式。於架内为三通五瓜形式,以大通贯接前後金柱,下置雀替,上立趖瓜筒,叠四斗承三架楹於第二斗上置二通及雕草纹员光。

    参考资料

    1. 资料来源:
    2. 1.芬园宝藏寺,http://www.hlps.chc.edu.tw/~changhua/other/bauz.htm
    3. 2.台闽地区古蹟资讯网,http://min.cro.cca.gov.tw/cgi-bin/saelects.asp?Xrade=h023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旧宜兰菸酒卖捌所
下一篇:芳兰大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