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遗址曾由臧振华在民国62年9月所发掘,俗传乃林爽文革命被清兵袭击,途经此地,遗弃草鞋堆积如山,因以名之。本遗址的遗物分布状况方面,在2004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调查计画时并未发现石器,但是在圣音禅寺寺庙後方的土墩及其下方未被水泥覆盖的地表,则拾获一些红色夹砂陶。根据史语所查到的文献资料显示,遗址的面积约有7000 m2。而遗址的保存状况方面,由於遗址地表上建筑圣音禅寺与附近的文光托儿所,除了禅寺背後的土墩及其庭院部分保存尚佳,其余都已经造成破坏。
本遗址是少数经过孢粉科学分析的遗址之一。遗址的史前社会环境,经过孢粉分析的研究结果,本遗址地层40 – 110cm的样本显示,在史前以草本植物的花粉为主,且以禾本科花粉数量为最多;这显示遗址在史前主要以草原性环境为主。但是在遗址地层90 – 110cm的地层则显示本地区由近水性环境逐渐向潮湿草原性环境转变的迹象。由此判断,在至少1000年前左右,已经属於潮湿草原性环境了。
遗址的文化内涵,目前归属於距今4500 – 3500年前的牛骂头文化。陶器方面,有红色夹砂印纹陶、褐色夹砂绳印纹陶和红色泥陶;在石器方面,则曾经发现打制斧锄形器、打制石器残片、和磨制石器残片。在内政部的评监等级中,在1992年时宋文薰先生等建议将本遗址指定为「古蹟」,现在评监等级同等於已定等古蹟。
(本文主要参考自《台闽地区考古遗址―南投县》之内容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