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虎尾糖厂铁桥

虎尾糖厂铁桥
2011-12-03 15:42:49   来源:   点击:

    跨越北港溪(日治时期为虎尾溪)的糖厂铁桥,是虎尾糖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高耸雄伟的建筑,不仅是糖厂小火车必经之地,九十二岁高龄的桥龄,看尽虎尾镇兴衰荣败,早已成为该地的地标。

    虎尾铁桥(又称会社铁桥或虎尾溪铁桥)是由英国人设计,大日本制糖株式会社出资推估建造於明治四十年(西元一九○七年),采三段高低不等钢架的花梁设计,高者为跨梁,低者为护栏,形成不对偁的阶梯构造。高脚镂空极大墩座中有连续拱圈之美,是设计者匠心独到之处。

    铁桥原是供轨距较小(六七二公厘)俗称「五分仔车」的小火车载运蔗糖原料之用。後来,虎尾因糖厂的设立,街市迅速发展,人口激增,为解决当地的客运及货运,制糖会社与台湾总督府铁道部於明治四十三年(西元一九一○年)合作营运斗南(他里雾)虎尾(五间厝)的客运业务,在糖厂工场大门北面四百公尺的地方设货物集散站(货物挂)。为了使斗南的纵贯线火车能驶入虎尾,於原「五分仔车」的窄轨边,加铺一条较宽的铁轨(一○六七公厘),三轨铁道成为了铁桥的特色,在全省十分罕见。而往来不绝的火车,成为时人生活的一部份,也发展出多样而丰富的铁道文化。

    虎尾溪铁桥在历史上曾有五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大约明治四十年(西元一九○七年),铁桥与制糖工场同时建造,此时只有桥墩和铁道,钢梁、护栏尚未搭建。如果年代推估考证无误,那麽虎尾铁桥即是云林县现存年代最久远的铁桥。

    第二次是一九三○年代後期,为因应中国东南沿海的战局,制糖会社决定在桥上搭建钢梁和护栏,保护桥梁和运输的安全。根据当地耆老和一些铁路史研究专家表示,这座虎尾铁桥的钢梁,应该是从日本国内的某座桥拆迁移来的,推估可能是同为大日本制糖株式会社的大里制糖工场(位於日本下关)。而虎尾铁桥也是台湾唯一一座可拆卸收缩的铁桥,相当独特。

    第三次是民国四十二年,虎尾镇籍县议员王玄政向县政府提案在铁桥边搭建人行便道,由县政府及镇公所共筹经费廿三万元,於民国四十三年搭建木板桥一座,解决人车共用铁道之险,并成为虎尾街市与蕃薯、竹围仔等庄的交通枢纽。该便桥的搭建,一时成为南北两岸的新渡头,也成就当时「挑葱卖菜」的繁荣景象。

    第四次是民国四十八年的八七水灾,有监於水劫犯难,造成人民财产相当惊人的损失,遂由农复会水利局及虎尾糖厂共同策划整治方案,双方决议拓宽溪面,延长铁桥以降低水位,巩固两岸,加强护堤之避免冲蚀。铁桥延长工程由糖厂出资,并由铁道课负责工事,在民国四十九年六月工竣,铁道桥梁比原先延长了一百八十五公尺。至此以後,虎尾居民再也没有水患之虞了。

    第五次是民国七十一年兴南大桥新建,虎尾溪铁桥的木板便桥之功能逐渐被取代,於是乎日益衰没,终至朽坏。直到民国八十六年虎尾全国文艺季时,在地方艺文人士的争取下,县府终於承诺编列预算修复便桥。民国八十七年六月廿四日,延宕多时的虎尾溪铁桥木板整建工程动工仪式终於举行,民国八十八年三月六日整修完成,并命名蕃薯庄木板便桥。

    民国九十年虎尾总厂决定移交管理权于云林县政府,并在十一月十日於虎尾铁桥举行交接仪式,未来虎尾溪铁桥两岸将规划为「亲水公园」,结合附近虎尾糖厂同心公园,提共民众一处观光休闲的理想场所,虎尾居民们无不期望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参考资料

    1. 杨彦骐《虎尾的大代志》,云林:云林县政府文化局,2003
    2. 刘铨芝计画主持《云林县历史建筑虎尾糖厂铁桥调查研究计划》,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4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芦竹五福宫
下一篇:西公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