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道东书院

道东书院
2011-12-03 16:00:25   来源:   点击:

    【古蹟所在县市】彰化县

    【古蹟名称】道东书院

    【古蹟等级】第二级古蹟

    【建立年代】:清咸丰7年(1857年)

    【古蹟位址】和美镇和西里和卿路101号

    历史沿革】

    道东书院创建於清咸丰 7年 (1857),是清代彰化县所辖十六座书院中,仅次於磺溪书院,建造较晚的书院。

    道东书院的设立,主要是因为当时彰化县线西保「景徽社」训导阮鹏程宅後设立之「问字处」(私塾)过於狭小,因此於清咸丰7年(1857)由地方人士献地兴建,只用了一年时间,隔年就完工。而在光绪12年(1886),正殿被火烧毁。两年後,由阮种及郑思齐等募款重建。

    日治时期明治28年(1895),台湾割让给日本统治以後,道东书院也失去培育科举人才的功能。随着日本军队进驻彰化,在道东书院设立宪兵驻屯所,而两年後日军宪兵才撤走,改设立日语讲习所。之後道东书院在和美国小与和美国中刚成立时,曾经暂时借给这两所学校作教学教室使用,均可称为此两个学校的前身。

    台湾光复後,除了短暂国军部队驻紮,书院两厢还长期受到居民占用,破坏之痕迹明显可见;而院内文物,遗失殆尽,过去道东书院讲学的庙堂风貌,已不复见。

    民国70年(1981)10月由和美镇公所接管道东书院。民国71年(1982)由和美镇公所委托专家学者勘验整修,到民国74年(1985)全部竣工,成为现今最具规模的书院建筑,并且列入台闽地区第二级古蹟。

    民国88年(1999),九二一地震和余震造成院埕、山门、中庭、正厅和过水廊的地板下陷,磁砖及墙身龟裂,扩大屋顶裂缝,渗水更严重。民国92年(2003),内政部拨款六千万元修复经费,修复工程在民国91年(2002)年底发包,将进行主体工程修护,完工後书院将成为邻近学校的艺文中心,整体工程也在民国94年(2005)2月完工。

    建筑特色】

    道东书院面积约二千五百坪,座北朝南,格局方正,前後均有林木环绕。书院建筑为闽式风格,分前後两进,与东西厢房围成一个四合院;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为正殿。

    道东书院是一座两进两厢的四合院建筑。左前开有照墙门一处,做为书院的主要出入口;右厢山墙前设惜字亭一座,供字纸火化之用。书院的正面造形,颇有台湾传统庙宇的雏形,屋顶为硬山顶式样。道东书院砖色红润,灰斑明显,墙面色泽尤其美观,山墙角柱盘头、山花及屋脊脊饰泥塑作工细致。

    正殿主祀宋徽国文公朱子,故道东书院又称朱子祠。西厢配祀福德正神,东厢供奉第一任总理阮鹏程及六位发起人的长生禄位。讲堂大木结构制作严谨,与檐廊不同的是室内全用圆形木柱,空间感觉柔顺典雅。讲堂中央为主祀朱子的神龛,上有匾题「梯航绝学」。

    参考资料

    1. 台闽地区古蹟资讯网:http://min.cro.cca.gov.tw/cgi-bin/hi.asp?Xrade=h021
    2. 彰化县复兴国小网页:http://www.fsses.chc.edu.tw/~12/taotung.ht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达悟族羊祭
下一篇:达悟族芋田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