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认识古蹟日浏览手册》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2
- 李镇岩《台湾古蹟地图》,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1
- 李奕兴 《古来的天地—彰化县古蹟导览手册》,彰化: 彰化县文化中心,1995
古蹟名称:社头余三馆
古蹟等级:第三级古蹟
建立年代:清光绪十五年(1889)
古蹟位址:永靖乡港西村中山路一段451巷2号
壹、历史沿革
永靖余三馆为彰化地区属於较大规模的客籍宅第,清康熙末年余三馆先组陈智可,属於客籍移民,自广东饶平县可塘埔乡大榕社渡台,原先在淡水厅开垦,後来才迁移到永靖,在十五庄圳灌溉开垦,不久即致富成为地方望族。清末,陈家第十五世陈有光,博学又精通书法,协助清军平乱获取功名,便开始大兴土木,扩建自家宅第,曾从大陆请地理师来看过风水,知道这是福穴吉地,而余三馆的名称,便是陈有光希望後代能够「多福、多寿、多子孙」这样三多涵义中所得名,称为「余三馆」。
在日治时代,日本接收台湾,当军队准备经过浊水溪时,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曾在余三馆留宿三天,而余三馆门前还一度有亲王纪念公园和纪念碑。
余三馆内有着许多珍贵具有时代意义的古匾,如正厅门楣上的「贡元」为清同治12年由福建省布政司授与,而厅内的「创垂堂」匾,则是有告诫後代「创业惟艰,垂留後世」的涵义。
贰、建筑特色
永靖余三馆为坐西朝东的客家宅第三合院建筑,前有水池,後有园林,由门楼、前埕、後院、轩亭、正身、内外护龙构成一中轴线,而余三馆的正身前带轩亭,及外护龙比内护龙外伸的作法,俗称「一字二弯式」的布局,属於散村式的庄园建筑型态。其主体部分仍是清代原貌,而外护龙在近代曾经修改过。
余三馆其精巧的木雕、细腻的彩绘与家俱文物,是余三馆主要的特色。正厅为原木架构的轩亭,并且雕琢龙凤木雕图案,且格扇门之透雕呈现高超的艺术水准。余三馆的彩绘,由知名的厦门师父所绘,其彩绘的颜料为大陆进口的石矿颜料,以红、蓝2种颜色为主,虽历经百年岁月,色泽仍是艳丽如新。在正堂内布置俱全,太师椅、八仙桌、供桌及执事牌仍完整,且太师椅的椅背上雕龙纹饰,更是经典之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