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闽地区古蹟资讯网』,http://min.cro.cca.gov.tw/cgi-bin/saelects.asp?Xrade=a086
- 『台北市文化局』,
- http://www.culture.gov.tw/building/index.php?administrative_area=a9&category_id=0
- 《台北古蹟侦探游》,李乾朗审订,远流出版社,214页
- 《台湾的古蹟──北台湾》,李泰昌等合着,远足文化出版社,121页
黄氏祖先──黄启端为福建泉州安溪人,於清乾隆年间来台,後代落脚於大安庄。至1890年代,家族陆续建造了四栋新宅,加上原有的祖厝,合称「紫云五块厝」的大合院;其中,「中块黄」即为光绪18年(1892年)黄家第四代兄弟合建的「濂让居」,是唯一逃过日治及战後拆除的幸运者。
「濂让居」初建时为正身带单护龙,於昭和5年(1930年)向外扩建,并且围墙改用清水砖,再填水塘。昭和10年(1935年)黄家所有田地、屋宅皆划为都市计画用地,此宅也被划定为台湾大学校园预定地,後又改为师范学校宿舍预定地。约昭和15年(1940年),正身及右厢房後方又以混凝土增盖一建物。
日本战败後,黄家田地大多充公使用,其余也成为道路用地,产业仅剩1600余坪。民国58至59年(1969-1970年)间,「濂让居」再度大规模整修,正厅地板改铺洗石子地,大梁抽换,正厅、护龙内侧壁体加铺水泥粉光面。
民国60年(1971年)後,徵收用地一直有所争议。民国84年(1995年)市政府与教育局着手规划「龙门国中」,土地於是被市政府教育局徵收并公告拆迁;後来经过各团体努力奔走下,「濂让居」得以与国中并存,於民国88年(1999年)公告为市定古蹟。
濂让居坐西北向东南,旧有格局为左右双护龙三合院之形制,宽阔的埕前有一马背脊小门屋,双护龙外侧原有一过水廊,现外墙已拆除。地坪原为传统三合土铺面,现已改为钢筋混凝土。「防御性」格局为此宅一大特色,面临合院之墙壁皆为小型开孔,开孔处皆设「铳眼」,周围并绕以连通性走道,围墙内则密种刺竹,也是防御所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治安状况。另外,屋後有一水井,为农家自给自足之水源。
此厝属於「火库起」屋身,也就是砖墙顶部逐层向上出挑以支撑屋檐的作法,而且以红砖为主要建材,正厅中间往内凹形成「凹寿」,厅堂两边设窗,使室内空气流通。屋架采硬山搁檩造,屋顶为直形马背脊、铺仰合瓦,并有双导水、鹅头坠山墙。正厅正脊有镂空花砖装饰,两侧饰有人物、花草、动物等泥塑。主要承重墙下段为砂岩条石丁砌,上段则为「斗仔砌」,也就是墙内包土埆块,墙外再以红瓦片覆盖,但在墙体开口处及门开口处,皆以实心砖砌柱处理。窗户形式各个不一,有石条窗雕上海棠弧纹,有清水红砖的拱卷砌筑,正厅的窗棂则以竹节作装饰。
黄宅之神龛、供桌及牌楼保留初建时之旧有风貌,正厅有黄少谷院长题字之「祖泽长贻」匾额。神龛上方之漏窗及牌楼,采多层出挑斗栱及多样化雕饰雀替及透雕崁窗,颇为精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