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郑崇和墓

郑崇和墓
2011-12-03 19:59:55   来源:   点击:

    一、建筑历史沿革

    郑崇和名合,字其德,号贻庵,生於清乾隆二十一年(西元1756年),卒於道光七年(西元1827年),享年七十二岁,去世後即入祀乡贤祠。

    竹堑郑氏祖籍福建漳州府漳浦县,康熙年间始祖郑怀仁迁入金门(浯江),乾隆四十年(西元1775年),三世长子郑国周率四弟国唐、五弟国庆及国唐长子崇和来台,定居竹堑後龙的溪洲。郑崇和九岁丧母,少时好读书,但屡试不第,後来捐为监生。他来台後先在後龙教书,後迁至竹堑,行为十分符合儒家的理想类型,贫困时不肯以刀笔营生,富有之後生活俭约,敬惜字纸,不口角伤人,对亲族尤其恩义备至。在公共事务方面,他扮演着地方领导人的角色。

    郑崇和墓位於昔日後龙竹围子山,即今天的苗栗县後龙镇台六号与台一号省道交叉口上,始建於道光七年(西元1827年),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重修。

    郑崇和墓庄严肃穆,是台湾现存的三大巨墓之一,百余年来依然形制完整。於西元1985年8月19日列定为内政部列管之陵墓类第二级古蹟,更是全台唯一的第二级陵墓古蹟。

    二、建筑特色描述

    郑崇和墓是清制的官墓,占地3,453平方公尺,路旁有神道碑一方,规模宏大,构造完整,气势仅次於王得禄墓。墓依从二品例,前有文武翁仲石象,立於左右,另有成对石马、石羊、石猪,或立或伏或蹲;石马鞍具、缰绳写实细腻,系以马赐骑之意,石羊及石猪型为古拙,作敬献长祭解。

    墓园进口处,竖有一方神道碑,碑文如下:「皇清 覃恩诰赠奉政大夫礼部员外郎 晋赠通奉大夫奉 旨入祀乡贤祠诒庵郑先生暨德配 覃恩诰封太宜人 晋赠夫人恭懿陈夫人神道」,本省现存古墓有神道碑者不多。

    墓塚前立观音兜形墓碑一方,为同治六年重修时所立,碑文为:「皇清诰赠通奉大夫显祖考祀乡贤祠郑公二品夫人显祖妣郑门陈太夫人合葬佳城」,横额为「浯江」,在全省古墓中也是少见。

    参考资料

    1. 内政部资讯网(库存页面) http://sowf.moi.gov.tw/www2/cgi-bin/hi.asp?Xrade=f001
    2. 国立中山大学讨论网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miaoli/M.895656277.A/M.895656555.A/M.953628976.B.html
    3. 後龙镇公所资讯网http://www.miaoli.gov.tw/Houlong/travels/tra1_02.asp?bull_id=35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下一篇:邹族播种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