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为什么 > 声明个人很喜欢新知,眼见新知偏离社交化问答的轨迹越走越远,不知如何是好?

声明个人很喜欢新知,眼见新知偏离社交化问答的轨迹越走越远,不知如何是好?
2012-01-19 18:26:59   来源:   点击:

    声明个人很喜欢新知,眼见新知偏离社交化问答的轨迹越走越远,不知如何是好?

    新知的问答越来越趋于百度知道,用户随意回答,任意"跟帖";社会化问答在国外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基于经验的真实的分享,借助社会化问答的平台,找到最合适的人来回答问题,而不是回答问题。看到此问题的新知朋友,请包容我的冒失,如果您觉得不合适,请手动编辑问题和问题描述。谢谢。

    12 个答案

    • 答案 1:

      新知公测一个多月了,但是整体感觉还处于内测的阶段,提问、评价的多数还是官方人员。社交化问答产品的关键点应该在社交,而不是问答。但目前这个产品的社交功能基本没有体现出来。客户在这里体会不到社交的收获,只是单纯地为问答而问答。个人认为新知当前有以下几点工作需要完善:首先在测试发展阶段应该重点放到用户发掘方面,将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的砖家拉来一批,但不能像现在挂着的那几位,来了就休眠,没有用处。其次客户群体达到一定规模后,应该重点开发新知的社交功能,如用户群,协作机制等。第三是在问题的引入上要打破常规,多元化引入问题,如可以建立一个团队进行问题的发现与提出,贡献高质量的问题。第四是在问题的后期处理上要有建树,不能是回答完了就算了,要有问题的总结、完善、分类、归档、结集和查询等功能。简单想了几点,有机会再探讨。

    • 答案 2:

      百度做新知应该是这个地球上除了谷歌最合适的公司了,貌似现阶段对百度的其它优势资源利用不够,比如知道、贴吧、百科等,名人和意见领袖们已经在知乎上体验一把了,即使被强拉到新知上,我感觉也会像腾讯微博和搜狐微博一样,缺乏一些感觉。倒是如果把草根“学者”和行业专家做实了,让他们的身份真实和立体起来,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 答案 3:

      我觉得不是用户随意跟帖的问题。还是用户普遍参与不够深度的原因,从人上看,新知里在不同领域的专家数量并不少,但大多数并没有参与。

      我看到,在新知里很多问题都是百度新知的团队成员提的,有刻意制造话题的感觉,我觉得这会让别人感觉这里成内部的社区了,还是先培养一些意见领袖、专业的深度参与者吧,这样会带动别人。相比较知乎就聪明一些,感觉他们的初期活跃用户虽然也是“自己人”,但并不是团队成员,而是发动身边不同领域经验,且能深度参与进来的朋友。多搞定一些网上的知名“话痨”,比那些挂着专家、学者头衔,但对互联网不够了解,不够热情的人管用多了。

    • 答案 4:

      核心的问题就一句话:高质量的问题和回答都比较少。

      用户来了找不到自己想要了解和学习的专业性知识,就会离去。

      低质量的问题充斥导致的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 答案 5:

      简单说两句吧:如果各领域的专业人士是新知的一粒种子的话,那么新知就是要创造条件,让这粒种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其繁茂的枝叶,正是他们精湛的知识。一旦这棵知识树成长起来,不论是对专家本人,还是广大网友,都会是一份厚重且有价值的知识产品。

    • 答案 6:

      目前新知的高质量的问题和回答相比知乎少很多,人气也弱很多。

      新知的官方微博粉丝数只有1000多人,而同时知乎的官方微博的粉丝数有将近20000人,基本上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这是否也说明了两个问答社区目前的人气呢?

      但是新知虽然人气不如知乎,但是在话题覆盖面上给我的感觉要优于知乎;知乎更偏向于互联网专业问答社区,虽然初衷并非如此。

      互联网行业的用户普遍比较活跃,但是比例过重难免让整个社区的定位发生偏移;非互联网行业用户可以扩大话题的覆盖面,但是如何提高他们的活跃度也是个问题。这方面就看新知如何来进行运营了。

      总的来说就是,知乎有优势,但是优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话题过分集中在互联网等少数领域是个问题,可能会成为看似热闹实则小众的论坛;新知的缺陷在于缺乏高质量问答,只要有足够的高质量问答,在网民已经习惯于有问题找百度的情况下,可以将一部分百度知道的流量和相关搜索的流量引入新知,这个优势几乎是其他网站无法抵挡的,也能让新知成为真正意义上有用的高质量问答的平台。

    • 答案 7:

      我提几点建议:

      1、必须改版界面!字号太小,看不清的话要靠近屏幕才能看清,并且主色调为绿色,很刺眼!我不经常上新知,90%的原因不是因为这里人气低,就是这个界面实在太伤眼睛了!用蓝色为主色调真的没什么的,这是经过科学实验的,蓝色在网上是最舒适最能让用户停留时间长的颜色,君不见饭否、知乎、米饭、人人网等等很多网站的主色调都是蓝色的?甚至包括QQ、飞信、Chrome等很多软件的默认皮肤都是蓝色的?用蓝色不会被认为是抄袭什么的!只是颜色而已!绿色真的很刺眼啊!

      2、必须发挥各领域专家和达人的主动性!新知似乎拉来了不少各领域专家,问题是很多都是注册以后就再也没来过,甚至可能注册都是新知的官方人员注册好的,人家根本就没上过!人家专家忙,咱能理解,但最起码新知应该可以做到让专家挤出一点上微博的时间上新知回答几个问题吧?这个努努力是可以做到的吧!不多,一个专家一天回答一个问题总可以吧!

    • 答案 8:

      赞同 风雪里 的观点,关于种子和培育。

      没有生命力的僵尸好像是沙子,数量再多也只能是沙漠;质量和内涵一般的交流犹如小草,数量多起来可以成为草原;有质量并且充分提供延展空间的交流就如大树,可以枝繁叶茂,多元并存,提供绿荫...许多大树可以形成森林。

      百度新知,要做哪一个?

      我相信会在草原和森林之间选择,

      下一步的思考是:

      什么样的草原或者森林?

      是单一品种么?--哪个品种?

      是多元品种?尺度放多大?有没有一个主要种群以形成特色?

    • 答案 9:

      话题范围大与专业讨论的深度没有关系吧?并不是大了就不深了,明白不?本来就知就不会给问题的讨论设置局限性的!楼主让“合适的人来回答,而不是回答问题”,你到底要不要人来回答问题,难道你觉得有技术可以限制某几个人才能回答,某几个人不能回答你才满意?那直接私聊好了,还要这个平台干吗?这个平台的目的就是大家各抒己见的!

    • 答案 10:

      我觉得你说得有道理,感觉话题范围太太广了。。。专业讨论相对知乎少了很多~新知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呢?

    • 答案 11:

      物竞天择,有时候,产品也是如此,海尔没有相到他的洗衣机在农村被用来洗菜,在藏区用来打酥油,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用户可以培养,但更有效地是适应用户的需求,如果新知可能被用户引导到了一条歧路了,那是它的命。

    • 答案 12:

      ""找到最合适的人来回答问题""难度大.哪里去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家对韩寒的这篇文章怎么看?
下一篇:国产动画片《魁拔》成功的借鉴了那些好莱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