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为什么 > 沟通民意,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沟通民意,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2012-01-19 18:39:55   来源:   点击:

    沟通民意,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2011年8月31日,广州首次举行市领导分类接访活动,16位市领导分赴16个接访点,在有关区(县级市)和市直部门领导的陪同下,面对面听取市民诉求,各区(县级市)领导接访活动同时开展。除了信访,我们还应该有哪些更好的办法,让政府与官员沟通?

    4 个答案

    • 答案 1:

      感谢邀请!

      首先沟通民意的做法我赞赏广东的市领导分类接访的活动直面访民的做法。领导直接面对市民诉求,是解决信访难题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好办法。今年年初温总理到国家信访办直接面对上访民众的做法也为全国各政府机构领导树立了直面访民真诚的合情、合理、合法的解决访民问题的范例。对于访民不能采取堵的方法,要采取积极面对,认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为访民越级上访设定杠杠。其实,上级的信访部门应该定期下基层去接访。这样对于解决访民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是有利的。

      在现有架构下,我认为,沟通民意要发挥人大政协代表的作用。主要是在人大、政协换届时减少领导的比例,大量增加基层各阶层代表的比例,让人大、政协能够真正代表民意,能够在“两会”中反映社情民意,把一些共性的或典型的侵害民众权益的事件的处理意见方式和方法反映到政府部门,让政府部门的权利在人大政协接受真正的监督,减少政府部门决策失误和滥用权利的机会。

      领导要下基层,下基层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开门接访听取民意。不要光是视察好的让人提劲的事物,也要利用下基层的机会真正的接触群众,了解基层群众对政策的看法和建议,了解基层群众的困苦和迫切需求,发现基层的问题,解决群众的关切。

      政府机构在涉及有可能侵害民众利益的项目上要认真开门纳谏听取民意。在诸如拆迁、土地征收、公共服务产品涨价、城市规划、工业项目建设、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出台都要开门纳谏,听取民声、了解民意。

      在目前情况下,官员沟通民意,还可以通过网络。特别是博客、论坛、微博等工具了解社情民意,发现问题积极真诚的与民众沟通,解决民众的关切。对于网络热点问题和网络公共事件,各级机构要主动调查问题、积极处理并及时通报事件处理的结果。另外,政府网站,要设立搜集民众意见和建议的平台听取民众的意见、接受民众的监督。

      其实各级政府机构也可以在微博新知上就决策和工作中的涉及民生的难点问题在新知平台上提问?征集建议和解决方案,新知平台其实也可以成为一个决策咨询的民间智库。(汪亚民)

    • 答案 2:

      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叫“开门”,开门办教育、开门办医疗,开门办春晚什么的,我认为也是时候“开门办政府”了。在新中国六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最初的中国各级政府本来就是没有装门的,也许那时的经济条件不足吧,政府不仅没有门,甚至连围墙也没有建,官员是和人民在一起的,那时的基层人民也就没觉得政府的大门难进,人难见,民意难通。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政府建起了围墙,再后来把门给关上了,关的死死的,还站上了威严的武警,却只在信访办的高墙一角凿开了一个小小的洞(确实不能称之为窗户,就称之为洞吧),让人们把写有民意的材料递进递出。于是有了现在的政府门难进,人难见,民意难通,而那信访的小洞也因太小且不规则,也不能为沟通民意起到有效作用。所以说,要想根本解决沟通民意的问题;不是把信访办的小洞打大一些,或者安上规则的窗户的问题;不是说让官员走出围墙,在门外的树荫下摆张桌子临时办公的问题;也不是说多选几个非官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问题;而是彻底拆掉围墙,打开大门,开门办政府的问题。具体如何开门办政府我不想再这里细论了,因为我们的党和政府曾经是开门办政府的行家里手,即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信只要肯打开门,开门办政府的方法和经验一定会很快得到推广的。想起了政府门前的那块牌子:“XXXX人民政府”,只要这“人民”二字还在,门就能开,民意就应该能通。否则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 答案 3:

      依法行政,有法必依,非法必究。

      政府与人民对立的根源就是利益之争,或为政府不当得利,或为官员非法牟利。

      如果不是被逼到绝路,谁会冒着生命危险上访?

    • 答案 4:

      感谢邀请。

      老师已经说得非常详尽,我就不在专家门前班门弄斧了。

      只说一点,信息工具等出现大大小除了信息的不对称,微博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所以,沟通民意可以多用围脖这类工具,不仅达成了目的,而且树立了政府跟的上时代的形象。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何php工程师奇缺,大学却不开设这门课程?
下一篇:如何能把成品油,通讯费,过路费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