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为什么 > 你怎么评价余秋雨?

你怎么评价余秋雨?
2012-01-19 19:38:42   来源:   点击:

    你怎么评价余秋雨?

    11 个答案

    • 答案 1:

      余秋雨开创了“大散文”的模式。他从宏观的历史中去抓取碎片,然后以民族化的视角去进行情感解读。《文化苦旅》开篇的《道士塔》,便是最好的例子。这种视角一方面非常容易打动人,另一方面却失去了历史本身的厚重和残酷。简单说,就是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和煽情化。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中国人正在经历改革开放的价值观冲击和重建,一方面国人意识到对于利益的追逐,但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在精神上有所追求。余秋雨的恰逢其时地出现,满足了这种需求,极大地降低了中国人谈论文化的门槛。因此他红极一时。当时有一个著名笑话,上海扫黄,小姐的包里有避孕套和《文化苦旅》。《文化苦旅》因此被讥讽为“文化避孕套”。客观地说,余秋雨推动了中国最后一波的文化热潮。同时,他也传达了一种简单滥情的文化视角,回避了历史本身的苦难,这种历史回顾方式是有害的,但在彼时彼刻,却又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 答案 2:

      用高深的语言讲简单问题的是假大师,即装B张口不离文化二字的是假大师,自以为文化人。自夸自擂的也是假大师,真有才学者懂得谦虚。微博上遭屏蔽者,是假大师,真学者坦荡,不惧评论。
    • 答案 3:

      我觉得余秋雨在学术、在文化上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只说说我不喜欢他的地方:1过分炒作自己,学者不像学者,文人不像文人2过分煽情。这个很重要,有时候你写的东西不管有多一般,只要用滥情一股脑倒给你,大多数人就热泪盈眶却莫名其妙得感动了,然后就佩服死了(春晚、四姑娘就是这种类型,当然还有许多用这种手段迷惑你的你却至今仍未发现还特佩服的)关于煽情我还想说一句,对比汶川地震时国内媒体的报道和今年日本地震时日本媒体的报道,国内媒体依然非常非常喜欢用这招
    • 答案 4:

      如果现在他挂掉的话,微博上肯定是怀念大于批评。我觉得郭沫若是他的前辈,中国这种文化犬儒不少。
    • 答案 5:

      青春期读物,适合自爱自怜的阶段装逼用。过了那个阶段会独立思考了,会觉得极其矫情。
    • 答案 6:

      我对他倒是比较中立,毕竟初高中的时候还觉得他的那几本书还挺牛逼的。
    • 答案 7:

      我的启蒙作家之一,在心底仍保留对他一份谢意。文字过于厚重,内容宣扬担当,人品存有异议。
    • 答案 8:

      中学的时候看过余秋雨的全集(盗版的,10块钱吧,还记得余大师在后记里头好像说,看在文人什么的东西上来着,不要买盗版书,呵呵,愧疚啊.....),当时觉得挺煽情,挺厚重的,现在再翻来看下,越看越觉得煽情的比较装,做作....大老爷们的,干嘛老看到什么都要热泪上心头的?
    • 答案 9:

      《文化苦旅》,第一本我看了两遍的书。 作为游记的看的。多么真诚、有深度、有感情的游记。至今仍觉得是建国后最好的游记。 除了《文化苦旅》,还买了《山居笔记》,但是没看完。之后的书再也没买。 一直觉得他的那几篇文章挺好的啊,为什么会矫情?《文化苦旅》从头至尾还是比较真诚的。 关于他这个人,没什么评价。是人们的期望值太高,还是他人品不行,不知道。关我何事。 反正很多人都咬牙切齿。 我只是没事的时候看看他的一两篇文章而已,看的很过瘾很舒服很长知识,不就应该感谢他写出这样的文章吗?通过他的文章,我就更想去看那些生涩的历史和文化史,也发现了经典的林语堂《苏东坡传》,这不就是很好的嘛。 至于他之后做的事情,我还真不知道。也不会用之后的所作所为来咀嚼之前的作品。 他写那几篇好文的时候,还默默无闻。 关于独立思考、独立人格的事情,还是从看他写王阳明的文章开始反思,标准答案对我身心的毒害。
    • 答案 10:

      他的书看看就可以了, 没必要深究.
    • 答案 11:

      活着的大师没一个真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怎么看待图虫的这次改版?
下一篇:单机FPS游戏《孤岛危机1》中的“生化纳米装”目前有实现的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