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炬:microblogging和微博信息架构产品差距和影响blog.devep.net/virushuo...
- 罗永浩:病态自我中心加弱智的“专业评论”page.renren.com/60000213...
- 和菜头:遵霍炬之嘱而作hecaitou.com/blogs...
- 徐宥:技术文章的质量 blog.youxu.info/2011...
- 也谈 Twitter 与新浪微博的优劣 http://5li.de/wb/
-
答案 1:
不太同意和菜头的说法,比较倾向樊聪的说法和菜头的论述有一个前提假设,就是越是能让信息大范围、快速传播的产品就是好的这个前提有何根据呢?(加一句,这一争论最容易陷入的一个逻辑陷阱是:用twitter作为标准来衡量twitter和微博,结果自然是twitter获胜。。。)一提到新浪微博,大家想当然的就想到名人,想到那些网络图谱中的“超级结点”,可是这只是一面,微博的另一面是,很多普通人的小圈子,好朋友,好同学,已经把微博替代QQ来用了,好友之间的评论就是最有意思的微博活动,对于他们来说,关注几个明星也只是个消遣而已,小圈子里的来来往往才是有意思的生活。所以和菜头所说的“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被人评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实在是有失偏颇了,太脱离人民群众啦。另一句话“用户一旦开始评论,转发的动机就下降了”也不对,凭什么评论的动机就比转发的动机低“机”一等呢,难道用户自己不知道选择什么信息该转什么信息不该转吗?总之,一个回复功能,只是让这个巨大的信息网络更加多层次、复杂化了,其最终的效果绝不是这样感性和理念主导的分析能研究清楚的。确实,Tiwtter更简单、更纯粹,因此其优点更易被人发现和称道。微博呢?复杂不等于不堪,现在下定论为时过早。最后想说,在一个自组织的系统里,你要相信每一个结点的智慧。 -
答案 2:
1、从信息的传播上看,评论阻碍了信息的水平向流动。因为用户一旦开始评论,转发的动机就下降了。而在一个社群之内,转发是使得消息充分传播的必要条件。否则,人人只能去大型信息节点看评论,这是Web2.0向Web1.0的倒退。2、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被人评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只要是消息有价值,通过RT是可以快速传播出去的。因此,推特只有回复,后来增加了官方RT。可见,主要是满足普通用户需求。评论对名人价值很高,他们需要这种放个屁就跟几百屏的“号召力”,所以,评论满足名人。3、从每条信息彼此的关系上看,评论和主贴有依存关系。无论多少楼的跟帖,主贴一旦消失,跟帖也随之烟消云散。也就是说,发主贴的人对于跟帖者有信息控制的能力,这是标准的中心化做法。推特则是每条消息完全平等,承认RT的再加工有自身价值,值得独立成为一条平等的消息。4、从信息和人的交互上看,SNS系统的初衷是利用人肉的力量过滤垃圾信息,通过RT的方式使得有价值的信息不断得以传播和扩散。同时,由于篇幅限制,意味着每个转发者可以对原信息进行淬炼,提取精华。评论跟帖破坏了这种正向淘汰机制,使得传播权被大型信息节点控制。5、从产品形态上看,推特更像是真实的人类社会活动。信息通过人际关系得以穿透各种人际小圈子,最终使得有价值的信息传播到整个社区,让愿意关注的人总有机会看到。这就是耳语+朋友对话题的选择。而评论模式比拟的是电视台和报纸,普通人能做的是订阅和收听,被动接受。说到底,选择何种产品其实是价值观和审美所决定的。选择本身比言辞更加清晰地暴露了一个人的内心真实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不是你选择Twitter,而是Twitter选择你。“We shape our tools and afterwards our tools shape us.”(“我们打造了工具,而工具也会反过来塑造我们。”)马歇尔.麦克卢汉如是说。 -
答案 3:
1、这是2个完全不一样的产品形态。在中国这样的互联网环境下,在这样的网络监管,这样的网民群体,这样的需求层次上去对比这2个产品,完全是闲的蛋疼!2、基本上这些人的争论都是先输出一个个人的价值观的锤子,然后再用这个锤子去找钉子,有鸟意思?3、不过,都“微博”了这么久了这帮人还没被140个字同化,还能写出来这么臭鸡巴长的文章,也真挺不容易的。关键是,长就长吧,还臭长。哎......4、干点正事吧,有人已经依靠在新浪微博做转发月入数万啦,也有人在twitter上提升销售额若干了,还在这里争来争去,累不累啊 -
答案 4:
都是大师,学习了半天,说两点个人感觉:1. 微博和twitter核心都是社交媒体传播网络,但是谁也没有规定传播网络里面不能有SNS互动,原创和转发属于传播网络,评论不属于传播网络,这个有什么问题么?而且是不是这种结构导致微博双向关注比例更接近SNS,还要看……2. 单纯就传播网络而言,微博的转发和twitter的RT相比,还是觉得前者更符合未来的方向,如果一个信息在一个网络中传播会导致歧变,那么这个传播网络相对传统现实社会和web1.0并没有体现出其优势,个人感觉twitter也会向原文转发分离这个方向改造……————————————分割线——————————————(太渣了,居然没有自动保存,不小心按了backspace,居然页面返回了,写了半天全没了)美国之行,做了一些沟通,补充几点新认识:1. 之前俺认识片面了,微博和Twitter核心是完全不一样的产品,站在微博角度看Twitter,和站在Twitter角度看微博,都是不够全面的。2. 一句话概括,就目前而言,微博目标是社交媒体(Social Media),Twitter目标是实时信息网络(Real-time information network),两者确实不是一样的产品,只是都利用了microblog这种形态而已。3. 微博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做一个社交平台,媒体只是实现方式。就概念上而言,社交媒体的核心一是用户要在这个平台互动,二是在平台上生产内容;这个定位是由新浪的长期战略(从05年就开始研发社交产品)以及当时国内互联网的环境决定的(即使在开心网最火爆的时候,中国的中高端人群,特别是高端人群,也缺少一个社交平台),microblog只是实现方式;4. Twitter即使目前在发展上遇到一些压力,其目标暂时也并未发生改变,还是要做实时信息网络;对Twitter而言,用户在这个平台上是否互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他们的目标就是做一个实时传播网络,用户把信息丢进来,可以用最快的方式获得传播——所以从这个角度理解官方Retweet和微博转发的差异性,我们并不能说谁做的更好——微博转发支持附言是为了加强互动;Twitter是为了快速传播,目的不同,方式自然也不一样5. 从用户粘性而言,Twitter自己也很清楚只做real-time network的局限性(Twitter对微博做的跟进研究超过俺的想象,对两个产品基本性能和某些功能的优劣对比,S和T双方意见比较一致:p),但是就其所处的环境而言,Facebook和Google都是其难以逾越的, Twitter对于在其网络上提供社交功能并没有太大的信心,虽然未来并不排除Twitter网络中出现游戏、群组等功能,但是社交性更强的相册等功能看起来并不在他们的计划中。6. Twitter过去两年的问题,更多的在于其架构问题——公司的架构不稳定,技术的架构不稳定;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过去两年就上了一个新功能——宽版twitter,还是失败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内部争斗和解决系统崩溃问题;Twitter用了两年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7. 目前随着dorsey的回归和对原有核心中高层的清洗完成,随着技术架构在今年上半年得以稳定,在俺看来Twitter如果定位清晰,Google+如果定位错误的话,未来一段时间Twitter在产品上有望有快速的发展:) -
答案 5:
楼主发的帖子里面的内容实在是太长了,而且关于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涵盖面实在太广。所以在这里肯定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的。我只针对一点来说——隐私。不管是和菜头的文章还是霍炬的文章都没有提到隐私的问题。有评论确实会拖慢信息的流动速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有一个大事件发生时,比如说某个日本地震发生的时候,你觉得是Twitter的传播速度快还是新浪微博的传播速度快?是的,它们一样快,为什么?因为这个事件绝大多数人都关心,即便有人评论不转发,它还是可以通过其他人的转发通道到达你这里。在新浪微博,虽然有评论功能,但是转发的成本是比评论低很多的,因为转发的动作可以就一下,而评论你至少还要思考以及打字、发送。好了,以上事情发生的前提是该事件关乎所有人时,两者的速度才能趋于一致。但是,如果该事件只和部分人相关时,新浪微博的速度就会比Twitter慢很多。让我们来举个例子,假设我的一个好朋友发了一条微博“我失恋了”,这个时候我是要转发还是评论?这个时候传播速度有意义吗?那我和好朋友接下来关于她的男友的讨论应该是用转发来讨论呢还是在该条微博下进行讨论好呢?如果只有转发,那我朋友的隐私会最大程度地被传播,如果有评论,那我朋友的隐私就不会干扰其他人的信息流(只有原微博出现的那次)。不管是谁,他在微博上都会发送一些关于自己隐私或他人隐私的内容,隐私是非常重要的,隐私需要在一个节点里面停留下来,以供少数人讨论。微博上有很多名人,名人没有隐私,这是由名人自己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但是微博上有多的多的老百姓,他们会在微博上说很多隐私的内容,他们是需要自己的内容快速被传播,但是他们同时也不希望隐私被放大被传播,几个微博上的好友看到了,评论下就过去了,那不很好吗,为什么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要相信,真正有用的信息,大家都是会全力地转发的,这个时候速度不是问题。但是,关于人家(非名人)的那点小隐私,是转发还是评论,那就要看用户的意愿了,用户是有选择权的不是吗?任何网站,只要有人在上面,隐私权都是无法逃避的问题,而且它至关重要,要不然新浪微博还要搞个私信做什么呢,直接发条微博,@一下不就好了么?饭否和Twitter都有”需要我批准才能查看我的消息“的类似隐私设置。可是即使用户在先前已经限定哪些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内容,每一次的信息推送,还是会涉及不同的隐私权限,先前的隐私设置在这里是不灵活的,而评论给予了隐私初步的保障(因为他没有过多地干扰其他人的信息流)。隐私也是要分层级的。由低到高。转发 < 评论 < 私信顺便问一句,你在微博上注重自己的隐私保护吗?P.S.本文并不为驳斥几位博主的观点,因为他们没提及隐私的问题,所以我的观点只为补充他们的观点。内容已根据评论的内容作相应改动。添加了“需要我批准才能查看我的消息”的相关内容。 -
答案 6:
关于 Twitter 和新浪微博的产品设计的争论又多出来了,但如 junyu 所说,这样的争论有很多先入为主的想法。输出个人价值观 > 讨论产品。
我曾经是 Twitter 极深度用户,有非常强的 Twitter 原教旨主义,并且为此在微博团队里有很多讨论,坚持过。但本质上,两者的定位和长期愿景完全不同,指导下的产品设计自然不同,面向的主体目标群也不一样,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不过研究Twitter 和国内微博在信息组织和流通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有趣的事情,眼界开阔。Twitter 有很了不起的创新,这种灵气是新浪微博所没有的。而新浪微博在商业和运营驱动下的产品改进(从最初的引入评论功能、对转发优化,到最近往 SNS 方向上靠),从估值上貌似超过了Twitter。
Jack Dorsey 都说他不知道应该如何描述 Twitter 的定位,它是什么不重要。但新浪微博是什么,其实你我都可以不超过 3 句话讲清楚。
-
答案 7:
说两句,1、网络节点是呈幂律分布的,几乎不可能去中心化,2、名人是大众偏好,追星者有之,消遣者也不少,哪国都一样,新浪所为,唯手熟尔。3、评论不影响传播,网络节点间双向互动或链接,原则上比单向有效,可引发多频次传播,评论还可使信息增值。4、允许评论和不许评论,哪个更平等,这是伪命题。 -
答案 8:
正好昨天对这个话题有所思考,全文如下。本文观点摘要:信息价值生而不平等
网站的定位决定了它的信息架构,但并非一成不变
促进信息的优质需要兼顾速度和价值适用
信息的互动是有界的
锐推存在诸多明显的弊端
名人效应的本质是实名
@抬头365 言论自由和隐私保护都很重要,很难说孰轻孰重。相比之下,对于互联网,美国更重视言论自由,欧洲则更关注隐私;中国的互联网则在两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小轰同学 有四个桃子!都是刘备给我的!!!我只有两滴血!结果我尼玛掉线了!!
@mxwu 新浪微博的用户和腾讯微博的用户到底有何不同,看完这两条微博下面的评论就知道了:http://t.cn/aC1mcn http://t.cn/aC1mcm
@Sam在赖床 我不要面试不要面试不要面试不要面试不要面试不要面试….
多个@ 和 RT 字样,碍眼。微博转发的附言亦如此。
找不到信息主体。转达原作者本意请原文转发,互动请回复,是想表达自己的见解吗?请发新推。
严重的字数限制。保证了信息流的简洁,却是以删改原文作为代价。任何对引文的修改,都极其不妥,尤其是在表达观点时。
-
答案 9:
先总结下两派观点:甲方:@和菜头+霍炬在twitter用户身份是平等的,信息通过人肉来过滤垃圾,筛选优质内容;在weibo由于身份不平等造成信息传播起点不平等,评论而非转发方式又增加了信息传播不平等发生的几率,名人不一定保证产生有价值的信息。这派的观点我总结为“自由派”;乙方:老罗这派观点我称为”精英派“对于不关心的话题,转发制造了大量我不关心的信息,大量无用噪声会增加获得信息的成本,比起转发,评论模式可以降低这种噪声,对于精英用户体验更好。另外,对于大众的沉默用户来说,从信息接收角度看,“精英派”观点可能更适合,体验也更好。“自由派”应该适合中高端——既有说和听的需要,又有平等的意愿;”精英派“则更适合能产生优质内容的精英意见领袖与沉默的中下层大众粉丝。两种思路无所谓哪种更好,也无所谓1.0/2.0,分析完用户就会发现这两种都是合理的。btw,偏好哪种确实暴露了所属的层级和价值观。 -
答案 10:
我的观点:twitter是一个比较超前的产品, google同类产品有过因为太超前不能被用户接受而失败的例子。对于中国人来说,twitter有点太超前, 易用性上新浪微博要好, 这点我觉得老罗说的倒没错,但是语言太偏激。对于用惯twitter的人来说twitter的开放性是非常有诱惑力的,这方面我觉得virushuo走平等路线有点牵强,回答里面 范凯的分析很到位。和菜头的2.0到1.0的倒退说我完全同意,但是配合我刚才谈到超前的话题,再配合国情,就不难理解这个争执的核心在哪里了。中国人需要评论的核心是想要把一条微博的潜力全部挖出来,而不是分成几条微博。国人喜欢一贴爆头。盖个摩天大楼,在评论里面混战,骂战。 -
答案 11:
准确的说,Twitter也好,新浪也好,都是基于一种自组织自维持的架构,信息与社交网络通过自发的连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精心设计的连接方式、连接度,以及背后的真实个体,才是构成稳定连接的原因。打个比方来说,Twitter就像一片完全平坦无限资源的草地,用户就像是羊。羊自然的聚集到了这片草地上,只因为羊是社会性生物,有结成群体的本能。最开始,哪头羊也不比另一头高,看的更远,所以大家都是平等的。但慢慢的头羊脱颖而出,身边的羊开始聚集起来,而这种聚集就像一种正反馈吸引子,造成更多的聚集。不过羊很多,草地很大,就会有很多头羊出现,群落也大量交叉,最后变成布满整个草地的一个自发大群体。但是不可否认,有聚集就有垄断,就有层级,位于不同层级的羊,对于信息依然拥有不同程度的控制力。新浪微博一开始提供的草地也基本上是平坦的,但某些地方会高出一点,人工的把一些羊置于其上,使得头羊的群落可以更快的形成。一开始看来这是不公平的,不过羊的数量够多,新浪对头羊提供的只是启动优势而且也不算多,最终形成的群落在结构上和Twitter也没有两样,仍然是互相交错的分散聚集,也同样有信息不平等的问题。不过新浪还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在草地的外围他布置了不少牧羊犬,防止羊群越过设定好的边界,必要时还可以主动驱动羊群。不过这片草地实在太大,羊也实在太多,对于整个群体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新浪也没有能力驱动整个羊群,除非改变基础构架,也就是草地。但是,某些羊特别喜欢在边界活动,也就会频繁受到牧羊犬的驱逐,对于它们来说,意味着自由受到了影响。对比Twitter草地,那里没有牧羊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看上去非常的自由,但真的是这样么?对于绝大部分的羊,是不能脱离羊群而存在的,羊群在哪里,它就只能在哪里,所以这个自由仍然是有限的。在新浪草地,大部分羊并没有兴趣在边界活动或者极少到达那里,对它们来说,它们所感受到的自由,和在Twitter能够感受到的,并无二样。转发和评论就像高声喧嚷和窃窃私语。假如所有的羊都仅仅高声喧嚷,势必谁都会被吵死,这个群体也就散了。假如所有羊都只在私下里切切私语,那么一片死气沉沉的羊群也迟早散掉。现实是,有些羊喜欢高声喧哗,有些羊喜欢窃窃私语,即使同一只羊有些时候喜欢高声喧哗,有些时候却喜欢窃窃私语,这就保证了系统既不过分嘈杂也不过分沉寂,始终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之中。在Twitter和新浪两个草地,对喧哗和私语提供的助推力度的确有所不同,但是只要信息量足够,这个系统就能稳定的自维持。谁又能说,更有利于喧哗的草地比更有利于私语的草地更稳定更公平更有前途更好呢?如果您能推算准确,建议您去调控气象,让全世界都风调雨顺,从此不再有饥荒。总的来说这次争执是一个高潮中的呻吟引来的某些构架控和意识形态控对于Twitter和新浪差别的过分夸大。构架控是要做产品的人,着重细节夸大产品本身的差别倒也无可厚非,否则怎么能显示出能力的高低拿高薪水。意识形态控则是为了建党大业,我觉得也蛮好的,也能理解。大家还是和气生财吧,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就好了。 -
答案 12:
自己先抛砖引玉1. 一个问题收敛并非都是坏事,太发散有时候容易让信噪比弱化。2. 信息平等更多时候不应该靠平台而是靠信息传播的人。3. 去中心化不一定好,有些人就是有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更新我对霍炬数据的一些疑问:那就我觉得为什么霍炬的数据不具有代表性吧:1. 霍炬是一个IT领域工作者,必然其在twitter这个IT人士,geek比较多(这里假定中文用户,因为他的三篇文章都是用中文写的)的地方容易形成共鸣,而新浪weibo本来就是一个娱乐,消遣为主的地方,他的文章当然转播率比较低下(这个看看他在twitter和weibo上的粉丝数比例就知道)。2. “用户很少有把我blog放入收藏夹定期访问的习惯。因此我判断目前direct访问中有相当比例是来自无法追踪来源的twitter用户”,这个前提本身就缺乏数据支持,下文中他又以此作为依据把twiiter的影响系数扩大10倍,更是说不过去。还有接下来的交叉验证,那几个例子个人觉得不具备代表性,而且和上面的实验联系不大。 所以我才说他的数据分析并不是很有道理,其实验对象,假设和方法都不是很科学。很难做到公正和准确。 -
答案 13:
1. 推上名人 v.s. 围脖名人, 互相看不起对方,但都要代表广大群众,说对方不是,我等草民觉得都是闲的荒2. 观察推特的中文用户和英文用户,中文用户的大量推文呈现对话结构,英文用户多转播有用信息并加上自己评论。因此两者是不同生态圈的产品,中国人而言,我觉得新浪围脖更好,因为中国用户真的喜欢用微博聊天。3. 所谓的信息是否平等,有多少用户真的care?用户care的是我发信息方不方便,对话容不容易,新浪围脖对于熟悉QQ的中国用户而言更容易操作和适应。 -
答案 14:
评论相比只允许RT,的确会切断一些传播链,但是这种截断是一视同仁的,不存在什么“不平等”的问题。评论功能不光光是满足了V用户的虚荣心,还满足了V粉的追星心理,所以片面地说这是为V用户服务,就好比说开演唱会是为了满足明星high一把的欲望,太过片面了。插图片或者插视频这些功能,Twitter和微博都有,只不过Twitter和外部网站一起做,微博自己做了。至于是展开体验更好还是收起体验更好,这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综上两点,其实不存在Twitter的用户体验比新浪微博更好的问题。事实证明(用户用鼠标投票),两者在满足用户体验上做得都挺好的。
至于和菜头对微博类产品的判断,很显然是带有价值判断的,列举几条他心目中的“好”微博产品的标准:
更要命的是,新浪似乎从来也没想过要做一个“纯粹”的微博,一切都是为着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目的。新浪微博是迎合了用户的喜好,这种迎合和一切大众文化产品一样,很可能是低俗的,甚至映射了当前社会的很多丑陋。这种商业上的成功,就好像一部商业电影落入俗套,一个商业电视频道娱乐至死一样,虽无高尚可言,但对其也无可指摘。电影拍成小众艺术片还可以送去拿奖,互联网产品失去了用户,就啥也不是了。
对于新浪微博的其他道德谴责就更没道理了:审查是所有网站、甚至所以文化产品都必须服从的,不然就是一个死字。至于说V用户删了更新,所附的评论就一并消失,这就更无从谴责了。
互联网产品在当前国内争相抄袭的局面里,只能去迎合用户,只有像Twitter、Facebook那样前无古人的模式创新,才可能去实施载入史册的梦想。至于我们为什么出不了这样创新的产品,这不是互联网一个行业的毛病,而是整个社会的毛病,单靠互联网治不了。
-
答案 15:
分析有网络效应的产品只看UI和UE,是不足够的,网络效应如何产生放大,激励更多的新用户是更重要的问题。此外,观察twitter/新浪微博这样的产品,很容易从一个小圈子出发只看到象腿,分析的时候要跳出comfort zone才行。 -
答案 16:
「新浪微博」基本上(不排除少数例外)是用汉语发帖子交流,而 Twitter 是用各种语言发帖子(以英语为最多)。首先是话题上的差异,新浪上的话题主要发生在中国,而 Twitter 上的话题来自世界各国。也就是说,新浪微博的话题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 Twitter 上的话题比较生疏,甚至通过搜索才大致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件。随意打个比方,当新浪在谈论「动车追尾」的时候, Twitter 可能在谈论华尔街及美国经济衰退的问题,或是从阿富汗撤军的问题、或是法国卡恩的官司、。。。。。。如果没在海外生活,可能想融入外国的话题中并不容易。如果在 Twitter 上发汉语帖,还不如回到新浪上更有人气、更有讨论的氛围,当然,除了某类话题之外(大家都懂的)。 -
答案 17:
从商业价值上来讲欣赏新浪微博,不断的推出新的应用以及产品,在微博的基础上做成一个大平台。从产品角度来讲,更欣赏TWITTER,简介方便,更纯粹。 -
答案 18:
我才知道老罗和霍炬之争,对我来说,Twitter和国内那个好,就如同问我黑丝和裸腿你要那个一样。我的答案永远是要双飞。 -
答案 19:
当年网志、blog、博客、网络日志、部落格的名字还争了好几年了。
何况twitter和新浪微博之争?
个人认为这些纯技术帖的意义不大。效率低的网站多了去了,没道德的网站更是多了去了。也没见这些网站有所改进。可见新浪微博要改成twitter不是那么容易。
QQ微博倒是融合了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一些特性,是不是腾讯微博过犹不及?
-
答案 20:
近日,著名英语老师萝卜关于苹果比蓝莓更好吃的言论在蓝莓界掀起轩然大波。众多资深蓝莓品尝家从色泽、口感、营养价值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蓝莓较苹果的优越之处,并指出,蓝莓消费者普遍有教养,智商高。对此,海量苹果消费者们情绪稳定,有消费者表示:苹果好买易储存,价格便宜量又足,我们一直吃它。 -
答案 21:
结论就是,大家都干的“分析师”的活。本人的某领域的成功让人们以为他对各领域都有发言权,不管是twitter的还是新浪微博的架构师和工程师,对产品的理解,把握,和实现,其水准基本上都在这几个人之上的。分析师毕竟只是分析师,创作者永远是创作者。对于分析师,我佩服他们的口才,对于创作者,我敬佩他们的能力 -
答案 22:
有点多余,从产品功能上来看,新浪微博是支持纯评论,也支持评论同时转发。仅在于用户自己的选择。从这点看,这不正是自由派需要的,而精英派也支持的么? -
答案 23:
价值观主导的探讨带入到了技术层面是多么的牵强啊。。。 -
答案 24:
先讨论信息或新闻的传播,不包括日常生活网络交流的问题。单纯的讨论信息的传播是没有意义的,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新闻和信息,这些信息随意性的传播很容易引起个人的信息过载,因此让需要的人得到需要的信息才是关键。搜索引擎解决了一个问题即我想到我需要的信息时,我可以主动的去搜索,但首先要知道这个信息的相关名称才可以搜索。twitter和微博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即个人如何获得,之前不知道,看到就会需要的信息的问题。怎么将未知的信息精确的推送给所需要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微博和twitter的方式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结构,即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的过滤器,每个人都从自己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中对信息进行筛选,然后推送给你的关注者,如此互相关注彼此,则这个群体通过分工合作筛选阅读了绝大多数需要的信息。实际上微博和twitter信息聚合中会有很多信息孤岛,比如说IT人的群子里的人是看不到书法界的圈子里,只有一些重大的,全社会都关注的信息,才能穿破散播到微博的每一个角落。但这也是社会的正常形态,社共的公共事务公众参与,各行各业各司其职。图片和视频的插入我坚定的认为是好的,显然图片和视频是信息的重要表达方式,而图片和视频的文字说明不能让人对内容的必要性快速做出判断,而直接的展示图片和视频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的做出判定。微博和twitter当然不是单纯的行业和公共信息交流平台,还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生活交流平台。这就使问题复杂化了。这就产生了三种信息,行业信息,公共信息,生活信息。(实际更复杂,现在就用这三种简化讨论模型)我的行业朋友,可以接受这三种信息。我的普通朋友,只能接受公共信息和生活信息。所以我该如何向该们推送信息呢?google+的圈子解决方案看起来是个阴阳和谐的解决方案。 -
答案 25:
从分析的角度,我觉得和菜头的分析是真实的。但所谓的争论,这个是没意义的。不同的网络环境,谁能习惯就行。那么多争论,都是闲的蛋疼。你问用户了么。 -
答案 26:
做互联网的,不敢说要救国救民,至少心中应该抱着“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理念吧。国内的互联网产品一味的迁就用户,甚至不断的攻击用户人性弱点以谋取业绩。都说国内的互联网用户傻。依我看,每一个傻逼的国内互联网用户对面,都有一个傻逼的互联网产品经理。 -
答案 27:
看了这么多答案只有一位同学提到了隐私,但是他所说的还是围绕着转发评论来讲。 如果单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说的话,推特的隐私设置本身就是信息传播的一个阻碍,如果我设置了只有批准才能查看我的消息那么我的消息就是闭合的,我发布一个新的事件如果没有followers转发那传播范围也是有限的~~而开放的围脖并没有follow允许的限制,用户也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找到任意一条围脖~这种开放的平台反而是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吧~~ -
答案 28:
人家罗永浩说和Twitter相比,更喜欢用新浪微博,人家喜欢什么是人家的权利,别人都那么激动干什么?关你们什么事情啊,有围攻的,还有摇旗呐喊的,都是闲时间太多了。这几天在Twitter上看见谁还转这个就Unfo谁,都是闲的。 -
答案 29: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twitter和新浪围脖的定位和特征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用户体验肯定不一样,每个人都有喜欢和讨厌的权利,没必要你死我活得争论好几天,老罗他们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对老罗的认识也有所改变,因为受不了话痨,果断unfo之╮(╯▽╰)╭ -
答案 30:
评论应该是很本土化的行为模式吧,而且带来了广告效应,也是新浪微博为了独立上市必须下的一步棋吧。新浪微博的名人效应,这并不应该受到指责。名人带来了人气和精彩的话题,把意见领袖去掉微博还剩什么呢?现在的微博远没到一个成熟产品的地步,新浪微博整合了很多社区或者说社交网络的功能,这和推特的初衷也不是一样的。两个产品有差异性是自然的。新浪微博现在开发了微盘等功能,让人感到分享的功能加强了。看好它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
答案 31:
希望长久维持绝对扁平的信息结构和关系结构都是不现实的。微博的本质是以关注对象来搜索内容,这是一种全新的搜索模式,但同样需要进行内容的重要性分析及排序。微博内容重要性排序应该遵循内容重要性和用户相关性原则。按照内容重要性原则,微博中的内容原创性、转发评论情况、时效性等诸多因素都可用来剔除大量滥、旧、俗、淡内容,以解决内容质量低、甄别成本高的问题。按照用户相关性原则,微博中的内容发布者与用户的相关性可用来强化和突出相关内容,以解决重要内容流失的问题。总之,用户兴趣应成为确定微博重要性的基本因素,具体包括对内容的兴趣和对发布者的兴趣。 -
答案 32:
推特更像是一个信息平台,转发的效率高,优质信息经过人肉后就能传遍整个社区,而对于一些个人相关的话题,适合于圈子内进行交流,国外有脸谱,新浪添加评论,添加照片,视频之类的,估计也是向脸谱靠拢吧,貌似google+在这个上做的不错,不同的话题,分享到不同的圈子 -
答案 33:
一群傻逼 世界是傻逼们的 -
答案 34:
我觉得大家看问题的角度都太局限了,为什么非要从用户体验和传播上来考虑问题。一个是美利坚版本,一个是国内版本,本来用户习惯就不同,所以就无从对比。而且诞生的时间和环境各不相同。而相反,好为人师正是中国人之恶所在。人类的认知差异的基本尊重,即为民主。看待产品,也应当这样。何况是用户习惯有很大差异化的两个国家呢。 -
答案 35:
其实争论的矛盾点大概是在信息的“可管制”与“无法管制”上面。我认为这跟许多政治讨论都是一样的。信息发布者不应对已经传出去的“流言”进行管制,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有对信息的平等的评论权和转发权。但这不代表发布者不应对自己的信息做任何控制,发布者也应当有对初始信息接受对象的选择权。我想这也就是会催生出weibo“评论+转发”这个功能的原因。 -
答案 36:
大部分观点还是赞同的。但是评论会导致转发率降低,这个最好还是要拿出切实的数据啊。没有统计过,但是觉得评论伴随着转发发生的概率比单纯的去评论占的比重要大 -
答案 37:
新浪微博于我几乎是个BBS,个人感觉跟推特不太一样。使用这两个产品的人群有很大差别,在这两个地方能获取不同类型的信息。对于我自身而言,多一个获取信息的渠道 没有什么不好 -
答案 38:
都有合理的一面,没必要争论 -
答案 39:
插一杠子------------------------------------2010年在HoZiN.CoM曾经发表过一篇类似的分析《解剖麻雀之心:微博的信息呈现格式》可惜这里贴不了图片,请去看原文吧hozin.com/Point...都云人言可微,哪怕微言耸听!大小门户齐上阵,且看沙场秋点兵。--定场诗一首前言:回到七嘴八舌的原始社会所谓沟通,就是人们忙着做两件简单事:听别人说什么;自己该说什么。有一种沟通,主席台上某个发言人拿着扩音器讲话,身为听众只能在台下窃窃私语,这个叫门户;有一种沟通,大家都可以轮流上讲台上拿着扩音器说话,并且邀请台下的观众评论,这个叫论坛;有一种沟通,大家都回到自己家说话,张贴标语,然后可以任意的去别人家拜访和聆听,这个叫日志,也叫Blog;还有一种沟通,大家围坐在一起,你可以选择收听那些你感兴趣的人,物以类聚,七嘴八舌,这个外国叫Twitter,到了中国叫“微博”。一个人说话大家听,是信息的专制;大家轮流说话,似乎是信息的民主;有组织无纪律的七嘴八舌,也许可以算作信息的原始社会。平等,是微博的可怕之处,每个人都有话语权,也有选择聆听的权利。微博的任务核心任务、扩展任务、外延任务,这三者组成了微博要实现的沟通目的。反射系统由收听和发送两个部分组成,参与者通常扮演倾听者和发言人两个角色。其实这个世界很奇怪,从很小的时候,我们莫名其妙的学会七嘴八舌,聋哑人通常有两个原因产生:一是无法收听,所以不知道所谓发音,虽然发声系统是完好的,也说不出话,很痛苦;二是无法发声,虽然能听得到,但是无法产生反馈,很痛苦。最幸福的莫过既不能收听也不能发声,因为他们完全与声音绝缘。微博信息格式的核心任务、扩展任务、外延任务核心任务包括:大家说了什么;其中哪些是“我说的话”,哪些是“别人的话”;在别人的话里面,某个人又说了些什么,谁对我说过什么。扩展任务包括:我是谁;哪些是我喜欢的人;谁在和我悄悄对话;某人对他说了什么;大家在讨论何种话题。外延任务包括:哪些话题是我感兴趣的,哪些人喜欢我;他是谁。为了完成这些基本任务,由Twitter首创了一种最简单巧妙的方法:每人一条时间轴。时间轴记录了某个用户所说过的全部的话,你有你的时间轴,我跟随了你,那么你的时间轴也将进入我的视野。就这么简单!解决了微博的核心任务,从Twitter风靡到其模式渗透到国内,大家可以发现一个问题,此微博与比微博的交互模式发生不同,是由其解决核心任务的方式决定的,具体表现为呈现格式,也就是英文中的Format,而在解决扩展任务和外延任务的问题上,各家都是大同小异的。微博除了Format其他的一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分析呈现格式的过程中,会映射出很多不同的思路和问题,不仅仅在于交互、用户体验,也包括运营思路和内容定位。Format的不同,也就是微博的差异。一条Tweets的格式:叙述、@用户、#标签、Url短地址140个字符能解决什么问题?也许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是的确是通用格式。从概念上,微博只有两种实体:用户和内容。用户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联系,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联系,这些实体行为会有N多,如果要为每一种行为定义一个Format,貌似有了章法,但剥夺了用户乐趣。Twitter采用了高度灵活的方法,给用户自定义Format的权力。Twitter的信息格式的与应用@用户直接指向一个用户的页面,同时轻松的提取出与用户自己有关的话#标签用一些关键字将所有有关的内容归纳在一起Url短地址一个超级链接,可能是站外的Twitter的这种格式,是一种仿生学应用,在人类现实语言当中,基本也采用这类格式,用户的学习成本很低。我们总是在追求那些用户易于接受的方式,这就是体验改善。RT开始的转发噩梦转发,是Twitter的功能之一,即“将别人的发言张贴到自己的时间轴”,这种转发是原封不动的,且无法增加新内容的。开放精神让Twitter具有高度灵活,用户自发的突破了“原文转发”的形式,RT产生了。RT最早来自一些客户端应用,后来也成为饭否这样的Twitter追随者的标准功能。所谓RT 就是在140个字的范围内,采用“我对某人发言的评论 RT @某人:他的发言内容”的形式,在自己的时间轴上建立包含他人内容的分支,同时增加新的内容和自己的评论。RT是人工的复制别人时间轴的片段,以接龙的形式产生言论序列,共同讨论。RT是一种爱好者自创的微博关联形式Twitter为什么要坚持原文转发呢?实际上无数爱好者强烈要求Twitter将RT作为官方标准功能,但Twitter坚持“发言的可追溯原则”,所以RT一直作为非官方的格式存在着。RT内容是发言者可以任意更改的,容易产生混淆和篡改;依然有无数的爱好者在140个字的范围内乐此不疲的RT,因为他们不喜欢“原封不动的转发”,更期望说一些什么。于是,国内开发的微博通常包含两个新功能:援引和评论。国内微博的“援引”功能方块字比拉丁字母更节省字节,若不信,请你将中文版的《红楼梦》和英文版的《The Dream of Red Mansion》一起拿出来放在桌面上,看看那一本更厚实。140个字对有着悠久话痨历史的民族来说,反而略显局促了,特别是在版聊流行的时代,RT捉襟见肘。援引功能是要付出代价的,必须给每一条微博记录增加句柄,因为每一条言论都可能要引用别人时间轴上的片段。通过句柄突破140个字的RT局限,让一条一条的言论延续起来,万幸的是,这种引用仅限在原文基础上进行一次,否则,他们也知道会搞出满屏糖葫芦出来。援引微博的信息呈现格式援引微博的传播示意援引的出现让280字的大块文章成为可能,140个字的空间留给原创者,另外140个字的空间留给后面的跟进用户。新浪、腾讯、网易,几乎所有中文门户的微薄都在如法炮制,原创发言后面的产生的多个RT分支,布朗运动一样的乱窜。援引微博的拓扑过程援引让一条原创发言可以有N个方向的拓扑,也的确让时间轴丰富多彩起来,但也存在如下的问题:一旦原创发言被删除,那么后面的多条RT分支就没有了头绪,微博又不允许“关联删除”,会在某些用户的时间轴上留下很多“窟窿”。
因为有“援引”,那么每条微博可能有了身份,要么是“原创”要么是“转载+RT”,这是数据结构上的划分,并非是用户自发的。
RT中的内容还是可以供后续用户任意修改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用户想针对某人的发言说点什么,又怕这个人删除原始发言,那么用户就必须采取“在原创的状态下RT”,又回到了Twitter爱好者级的RT应用。
-
答案 40:
微博源自 Twitter,是多媒体化、论坛化的 Twitter。多媒体化是进化,是后来者对 Twitter 的优势,这种优势来自对 Twitter 经验教训的汲取,来自于平地起楼的无拘无束。对此,Twitter 不会坐看不管,必然积极进取。论坛化是演变,是微博区别于 Twitter 的特征,这一特征本身不体现明显的优势或劣势,更适合被理解为风格上的差异,但确实给产品构架带来了额外的复杂性,好在这种复杂性没有转嫁到大众用户头上。对此,Twitter 不太感冒,因为这不符合 Twitter 的简捷风格。以上引用自「微博源自 Twitter」(wangling.me/2011...),相对于上面那几位更有理有据一点,还有信息流对比图。 -
答案 41:
老罗作为一个普通用户,说了一句”twitter不好用“,就触到广大好青年的G点了。事情从头看到尾,真没觉得老罗哪里错了(作为一个普通用户的感受来说。)非常同意老罗的那句:"twitter上也是傻逼多"。 -
答案 42:
个人更喜欢微博这种方式,因而不太同意霍炬的大部分观点,特别是把一个产品的信息架构靠上价值观或者感情的话,就更偏了。关于转发和评论,俺的体验是这样的1、想把一条微博分享给别人,就转发,而只是想对微博发表点意见,就评论,有四种情况应对四种场景,(1)纯转发—不必说话或者收藏 (2)转发+说话——原微博加上自己的观点后分享(3)转发+评论——分享该微博内容并让原作者知道自己的意见(4)评论 只想对原微博发表意见不想分享给自己的粉丝2、一般微博作为快信息阅读,但对特别感兴趣的微博会去看评论了解更多的内容,想更深入了解的会去看相关人的其他微博 -
答案 43:
和菜头:"因为用户一旦开始评论,转发的动机就下降了。"不知道这个观点是哪个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来的?做过调查研究么?对我本人来说,如果我的每条评论都会以一条独立微博的形式出现在我的TWITTER里,那我在评论一个人之前一定会三思,不知道这样算不算降低和菜头口中“转发的动机”呢?就好比前两天人人网推出的傻逼功能,只要你评论了XXX的照片或者日志,你所有的好友都会知道。这个功能是如此的傻逼,以至于人人网刚推出这个功能两天之后就马上取消了。细想想这个功能跟twitter的“只有转发没有评论”不是一个意思么?可是当有些话我不想让某些朋友看到,比如我用肉麻话奉承某一个姑娘的时候,不想让每天看我冷冰冰脸色的下属看到的时候,怎么办?给那个姑娘发短信么?“你刚刚在twitter上发那张照片真是好看。”功能残缺就是功能残缺,固守陈旧,以为经典,终究会被淘汰。 -
答案 44:
微博适合讨论以及别人对该微博的评论 -
答案 45:
只从使用习惯这一点来说,长期被BBS熏陶下国人的使用习惯,肯定是新浪微博的列表式评论用起来更顺。。。 -
答案 46:
两者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Twitter天生就是现实社会『传播媒介』的数字化再现——在每一条推的内容里,不区分哪些是『原话』、『转发』、『评论』(使用官方Retweet转推的内容也只有它本身,没有掺杂其他言论)——这也是符合现实社会中言论的自然属性的微博?新浪自己都想把它做成SNS娱乐。评论就评论吧,还让『评论+转发』成为流行,还嫌垃圾不够多么? -
答案 47:
嗯,挺好玩。 -
答案 48:
这两天在用google+,突然回想起这个话题,不知这些认为评论侵犯了神圣的平等,以及会降低信息传播速度的人。对于google+怎么评价?神马?竟然可以评论,竟然图片直接显示? holyshit! -
答案 49:
曾经不习惯新浪微博,现在是资源聚集地。 -
答案 50:
twitter和新浪微博就是萝卜白菜各有索爱的问题白~~我对这个没看法但是我最罗永浩王佩很感兴趣~~ -
答案 51:
就国内的用户体验来说,新浪的确更适合中国网民,twitter不仅界面习惯,而且还需要冲破GFW的层层阻挠,对于大部分新浪上只需要晒晒照片炫富晒生活,只求娱乐没有思考的人们,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就像你讨论开车和走路那个更方便一样,加一个堵车的前提就大不一样了。对于新浪厌恶的人们,我相信不是厌恶这个产品的操作,而且厌恶他无耻的行为。 -
答案 52:
这问题也争的这么不亦乐乎,真是吃饱了撑的没有评论,可以。但有了评论,用户更舒服。又不是说上了评论,就不要转发了,何必这么狭隘。实在不行,关注下真实的数据好吗? -
答案 53:
争什么! 掺在一起做撒尿牛丸啊! 笨蛋~ -
答案 54:
凡是用户喜欢的,就是正确的 -
答案 55:
这问题应该当事人回避吧,和菜头你怎么能参与呢?怎么好意思呢? -
答案 56:
无聊的争论 -
答案 57:
都是牛人,只能围观了 -
答案 58:
再怎么争论,中国的绝大数人也上不了twitter,所以争论完全没有必要。另外twitter又是英文的,没有中文版本,所以就算对国人开放,有刷掉一大部分的人。上不了twitter国家,争论这个有何重大意义。我的回答不对吗,为什么没有帮助。 -
答案 59:
争论就让他们争论去吧,我们还得用我们的。作为一个高度it从业者,霍同学跟一个英语培训的胖子争论技术本身就是不平等的。所以,从道理上讲,我建议霍同学牛逼你就把新浪微博干掉,要不你就把老罗灭掉。与其分析一个产品的不好,不如有能力让他变好。白费口舌干啥?盛大研究院的工作就是为了批评么?学习一下知乎,不说百度知道不好,不说新浪爱问不好,只要来知乎的人说知乎好,还有更多的人愿意来,这才是真好。文人做不了企业家。 -
答案 60:
学习了整整两小时,奇迹啊 -
答案 61:
神侃、脏话、臭长、无数据支持的分析、无聊! -
答案 62:
霍炬完全是纸上谈兵瞎歪歪。罗永浩完胜
大家对6月底霍炬、罗永浩、和菜头等人关于 Twitter 和新浪微博的争论怎么看?
2012-01-19 20:00:29 来源: 点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技术哲学在中国发展的怎么样了?有无大师?
下一篇:用户中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