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案 1:
// 好久没回去翻红楼原文了,前后文的细节记的不是太清楚了.... // 权且推测一下吧 : ) 首先,基本可以排除是所有“女性本职”的事务。因为,黛玉作为封建时代的女性,那些针黹女工,都是不太精通的,况且贾府的“女性活计”都有专人安排,也完全没有道理要亲自去麻烦一个主子姑娘;即使要麻烦,也轮不到熙凤去麻烦黛玉。 所以,可以有两种推测: 一、根本就没有什么事要“求”的 因为这句话的前文提到了取茶叶的事情。黛玉向人讨东西,所以让自己的人亲自过去取,是一个礼数。但是熙凤更客气,要主动差自己的人送过来——显然,这是一种格外的关照。然而大家都知道,黛玉其实是外亲,受到熙凤这个实质上的“一家之主”的格外关照,很容易受人闲话。熙凤应该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找了一个“名正言顺”的托词,可以将茶叶主动送过来。 当然,为什么王熙凤要如此主动地关照林黛玉,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这里不细究下去,恐怕说多了就离题了;但是,我个人更多愿意从善意、真诚的方面来理解王熙凤的关照行为 : ) 二、“求”的是文字活 黛玉是大观园里最顶尖的才女,这一点毫无疑问。那么,有什么文字/文学上的事情,去麻烦黛玉最说得通。王熙凤事实上是个半文盲,但是作为当家人,难免在事务和“公关”上要面临一些文绉绉的东西,可能有一些不方便找那些专管文字活计的人去办,这时交给黛玉恐怕是最合适的: (1) 黛玉本身的文才,自不用说; (2) 黛玉是外亲,跟贾府内部的那些矛盾争斗离得相对远; (3) 黛玉是个“聪明人”,但同时黛玉又是个“出世”的人——相比之下,宝钗就要“入世”些,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熙凤没有去麻烦在座的宝钗的缘故; 综合上面这些利害、世故,选择黛玉是最合适的。 当然,在求文字活的假设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些非常单纯的文字琐事,比如请住在大观园的姑娘们为自己的女儿抄抄经书祈个福佑之类的。这样的话,其实王熙凤不仅单麻烦黛玉,还同时会请其他姑娘一起来帮忙——只是现在正好提到这个话头,就顺便说出来了。 -
答案 2:
1 排除没事,在这里黛玉没有追问何事,别人也没问,只能说明:平常也有事,王熙凤不是第一次求黛玉“办事儿”,而且大伙都知道,而且这事还是不能摆在明面上说的,要么太私人,要么太官方,不然以贾宝玉那个好奇心,事出突然,他不问个明白才怪 2 排除针线活...这个,文中曾经提过黛玉做针线活的效率,“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呢.”而且王熙凤不是不知道林黛玉同学体弱多病,所以她没必要这样调戏自己 3 排除记账,王熙凤同学的记账方法很奇特,文中提到过她让宝玉帮她记账,一堆东西写在纸上,看不出来干什么用,而且重要的是:这个账是由王熙凤口述的,而在二十五回这里,王熙凤说:“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让下人“送来”,即使是账目,也是记好的。 4 排除抄经文,这个上边说过了,王熙凤求黛玉的事情是不好放到明面上说的,如果是抄经文,那也一定是王夫人或者贾母吩咐下来的,大家可以一起参与的,不会只说让黛玉做,而且,上边也说了,这“事儿”林黛玉常做,常单独做,那么就排除了抄经文这样的文字琐事。 那个...猜测一下,别扔砖头哈 很可能是算账,算什么账,算黛玉的账,算林黛玉的遗产 理由: 1林如海病重去世,林黛玉回苏州以及贾琏黛玉回来(十六回),几乎都是一笔带过,为什么在黛玉回来之后不办这事情呢,一直到二十五回才讲,因为接下来就是元妃省亲和过年,在这期间,可能只是粗略的账目,需要黛玉过目核对 2 这个账目足够私人,不好拿到明面上说,而且大家又都知道这么回事 3 核对这个账目应该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可能在第二十五回提到的时候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在聊天中,说“求你点事”,比较含蓄的说出来,大家也知道是什么意思,而且不会去问,为了避免尴尬,林黛玉和王熙凤还故意打哈哈 4 林黛玉体弱多病,可能这个“算账”过程刚开始,为了避免黛玉过度悲伤 5 之所以是算林黛玉的账而不是贾家的账,王熙凤曾经说过林黛玉是“美人灯,一吹就倒”,说明虽然贾母有心宝黛婚事,可是实际上却没让王熙凤带着林黛玉管事,而且如果林黛玉协管过贾府的事情,不可能通篇文字只字不提 6 思路基本是这样的:肯定是有事,而且是“文字活”,排除琐碎,只能是账目,但是黛玉又不会是管贾府的账,那只能是她自己的,她的遗产 ~~~~~~~~~~~~~~~~~~~~~ ......开始变得跟刘心武一样墨迹了,捕风捉影 -
答案 3:
应该是布料活计之类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王熙凤求黛玉做的是什么事?
2012-01-19 20:05:01 来源: 点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什么北京联通的网络无法访问一些国内其他地区可以访问的国外网站?
下一篇:南苏丹的成立过程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