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案 1:
非常不建议生造问题,为问而问,很明显这个案例只是个如果而根本没有发生过,在医患矛盾如此尖锐的当今中国,这样的问题难以得到好的答案,我也不知道你心目中的答案是什么样的。
没有什么奇迹。绝大多数人在放弃治疗之后都会沿着疾病预期的轨迹转归,那些寿命长短的差别也不过是个体差异和后期生活方式带来的一些统计学上的变异,像我见过的病人,例如我的两位亲人,得了类似的癌症并都选择了姑息治疗(包括你说的止痛药,以及家人告诉他这个药效果很好),但最终的结局也只有活了三个月和活了十个月的区别,你可能会说十个月已经很长了,但你无法判断这几个月的差异是“乐观”的结果还是后者的经济实力可以吃更多的药。作为医生更不能寄希望于这点,凡事都有因果,不干预的话结果肯定由不得谁。
现实是,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是医学最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是每一个医生、研究者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知情权也是基本人权。各种国际准则、我国法律规定都强调这点。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天然的有标准答案。
也就是说,医生必须告知实情,至少是要告诉患者的委托人(通常是其家人)整个病情的严重性,预后,现在面临哪些选择,每个选择所意味的风险和收益,以及各自的成本,患者家人可以全家一起商量。所谓美丽的谎言是不允许的,是有违伦理和法律的。我们甚至认为这有违医德——医生没有权利替患者做如此重大的决定,还不让其知晓。
更重要的是签字,这是法律程序绕不过的。
-
答案 2:
我想我会和患者的亲人说实情,让他们保密,让他们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争取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来接受手术。 -
答案 3:
我相信所谓“深得患者的信任”的医生,要么是一直如实告诉患者病情的,要么是最好的骗子。骗子的选择必定是利益最大化,医生则应该如实告诉对方,把如何生与死的选择权留给他本人,那是对他最大的尊重。另外我要说的是,在中国,前提一基本不成立。 -
答案 4:
不是告知书要患者或委托人签字的么。哪儿那么多假设。 -
答案 5:
在我看来,哪怕代价是失去生命,自由选择权也应交由你自己。生或死只能靠自己决定,谁也帮不上你!
如果你是医生,碰到下列情形会怎么做?
2012-01-19 20:23:15 来源: 点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数字产品的版权该如何理解?
下一篇:“不甚感激”与“不胜感激”的用法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