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为什么 > 艺术家要生存,寻找「保护人」?

艺术家要生存,寻找「保护人」?
2012-01-19 20:34:51   来源:   点击:

    艺术家要生存,寻找「保护人」?作家(尤指長篇創作者)賺錢似乎越來越難,有人提出恢復歐洲古老的「保護人」制度,由富裕者資助創作者(音樂家、作家、畫家等)。可行嗎?還有什麼良方?

    7 个答案

    • 答案 1:

      保護人的概念,如果放寬的話,任何藝術工作者,不可能離得開這三個字。 凡爾納、羅琳,若沒有識貨的出版社老板,或編輯支持,如何面世? 櫻桃小丸子的作者,櫻桃子,若無ribon雜誌編輯(姓名待查)的鼓勵支持,當然不可能面世。 類似的例子太多了。 但凡現代的作家,你的文本,不管是「文圖音像」任何一種, 只要你想進入公共領域,成為出版品, 某種程度上,那個出版的過程,就是被某個保護人給推動了。 ok,我們把關注點放到過去,杜甫、李白有沒有保護人?韓愈、柳宗元有沒有保護人? 梭羅?王爾德?安徒生?毛姆?雨果?卡夫卡?…… 甚至是寫作佛經的阿難,聖經的彼得,寫作論語的子夏弟子?荀子?老子?等等等等……。 答案是很明顯的,沒有保護人,這個世界上,就不可能有任何藝術、文化作品。 每一個創作者的身後,都有一個,兩個,或是很多個沉默的保護人。 只是,我不贊成把「保護人」變成「政府行為」, 以國外的例子,可以用「基金會」的制度來作這樣的工作,而且,也是行之有年,卓有成效。 但若變成「政府行為」,最大的問題是,公務人員通常是最粗鄙,也最沒有視見的一群人。 加上對公權力的濫用,最終,保護的不會是藝文工作者,而是御用文人。 ps: 有反應說,我把保護人的定義放太寬了,若按此邏輯,讀者也算是保護人了。 按我的淺見,讀者當然不是,讀者是最後環節。無保護人作用,任何東西也到不了讀者手上。 讓作品「面世、傳世、存世」,起到這三個作用的,就是我所謂的保護人。
    • 答案 2:

      为了回答这个答案去翻独眼的旧题,顺便当了回侦探,zhihu.com/question... 言归正传,我觉得独眼的一句话就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了: 「如果我需要用写东西来养活自己,每写一个字都会希望这个字能挣钱,那我就不会有时间和精力花一年半去写一个35万字只为了让自己爽的东西,但这部分才是我喜欢的事。」(zhihu.com/question...) 就算是人家以前被养着的艺术家们,首先你也要做出个名堂才能被养着啊,拿了钱也是要干活儿的,还要按需干活儿。而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不一样的社会里面啊,你可以工作赚钱,然后干让自己爽的事情啊,多好 ^^~ 艺术本身,不就是做自己爱做的事情么? 不过其实资助艺术家,小说家的各种项目,至少在西方是存在的。给艺术家们足够的钱到某个国家,某个城市一年或若干个月,但前提还是你要先做出点东西来哦~ 另外一个例子,是保罗奥斯特,出名以前靠翻译赚钱(主要是各种艺术评论,翻译过萨特的某本书,居然还做过几场会议的同声传译^^),拼命写小说。后来小说赢得了一个奖,维持了一段时间,又赢了一个,再维持了一段时间,最后出名了,就大团圆结局了。
    • 答案 3:

      制度不用人为的去恢复,这种制度也从未彻底消失。 而且这不是制度的问题。艺术家作为不直接输出物质财富的人群,想要无忧无虑的生存下去并从事创作,就必然要有人(在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个人或组织)将他们消耗而不产出的那一部分负担起来。从古至今最优秀的艺术家背后都少不了「保护人」的身影。
    • 答案 4:

      昨天想回答,但晚了。今天一看,咋变了? 昨天我的想法是,啥,反正我根本不看小说,去死吧。 今天想的是,咋把其它艺术扯进来了? 我知道很多艺术品是委托的,而且有不少名作。但,乐曲写了演给大家听,绘画可以装点起来,戏剧舞蹈大家看,房子就是个显摆的纪念碑,雕塑只是小了一点,就连诗歌,也可见当场找人念一念,都是可以风风光光充门面的,但是,还没听说找谁给自己写本《Harry Porter》看看的。 请先给我找几个史上拿的出手的资助写作出来的长篇名作,我才相信这路是所谓的复古。
    • 答案 5:

      艺术本来就是高于温饱的东西。解决了温饱了的生活在自由自在的环境里的人民才会有精力去真正欣赏艺术去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这个东西其实还是要看市场的培育程度。艺术家要生存还是要靠真正的大环境。这个大环境取决于国内的生存环境,这个环境即包括经济方面也包括文化方面还包括社会开放程度。好的艺术市场应该是个百花齐放的市场。所以现在的艺术家在国内要生存首先需要去解决的是大环境的问题,要么直接去国外市场。
    • 答案 6:

      所谓保护人,也就是赞助人,远的说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也好,达芬奇也好,没有赞助人,有再高的天赋,再精湛的技艺,只怕也是见不了光的。“保护人”赞助的当然不仅仅是物质上保证创作的条件,成功的赞助人,其实是在尽可能的挖掘艺术家本身的财富,甚至是通过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和期望,引导艺术家的创作,作为保护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金钱的供给,更多的需要他们对艺术思考的成熟度,这一点来说,并不是所有能出得起钱的人就 能当好保护人。就我们现在这样的环境,艺术家的生存仅仅依靠恢复这样的制度,显然是不现实的,大家对艺术的诉求也不能和几百年前相比,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艺术,自然就能有这个时代的艺术运作模式,办法总是解决问题的。
    • 答案 7:

      反问一下:艺术“家”凭什么来引起资助人的兴趣? 当下,自称艺术家的遍地皆是,中国当代艺术十之八九都是垃圾,包括现在被热炒的一线价位的所谓的四大金刚。他们的作品的确面世了,但绝不可能传世。 艺术家首先要有能证明自己创造力的作品,其次要已经形成个人风格,并必然会成其为宗师流派,否则,其艺术生涯必定是短暂的。现在想一夜暴富的艺术流民特别多,他们充其量算一个匠人,根本又不具备匠人的敬业精神。 能被投机家看上的艺人实在寥若晨星,他们不一定是大师,属于技法高明,懂得在激烈的艺术品投机市场上竖立起自己鲜明的特点。这类人,坚持了很多年,大概就是现在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比较受追捧的那批。中国的当代艺术还完全是一个只存在投机的市场,并不具有成熟的以长期稳健的机制来为大师级的艺术家的出现提供机会。因此藏家们的眼光会追随市场的炒作行为,而不会花费大量的心思去发掘有才气的年轻艺术家,为其提供长期的资助,并利用自有的资源逐步地推介到市场。 所以,在我国,真正具有天分的艺术家,如果穷不死,最好能够耐得住,至少也得用十年的时间来磨砺,积累一定量级的作品,间接地利用一下网络,懂得分寸地推销一点作品,等待那位相士的出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广州如何开一间时尚摄影店?
下一篇:我都快30了,还能听到电视机发出的高频射电声音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