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为什么 > 为什么会有古代中华文化会有唐诗宋词元曲的演进?

为什么会有古代中华文化会有唐诗宋词元曲的演进?
2012-01-19 20:15:27   来源:   点击:

    为什么会有古代中华文化会有唐诗宋词元曲的演进?

    7 个答案

    • 答案 1:

      是因为音乐表演的需要。需要说明一个,词也是在唐朝诞生的。唐诗宋词元曲,都可以算是格律诗的形式,格律诗注重平仄,有节拍,有很强的音乐性,可以套曲子演奏。以诗发展至词为例,在歌妓演唱各家的诗作时发现,唐诗的整齐划一的七言或五言是很难套进多变的乐曲里面的,需要根据乐曲添加散声、泛声与和声这类的声音,多加或改变的部分要删补字词,使得句子变得参差。例如《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变成《阳关三叠》:渭城朝雨,一霎挹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莫遣容仪瘦损。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还有就是,唐以前是流行清商乐的。隋朝时由西域传入燕乐,有别于清商乐,需要作词配合演唱,这也是一个原因。词的用韵更宽,也更适合乐曲。后来的元曲也是为了更符合当时的兴起的戏曲而诞生的。它们都是为了音乐表演的需要(当然,现在诗词曲都脱离音乐单独存在了)。而为什么唐代流行诗,宋代流行词,元代流行曲,并成为那个时代文化的代表?也是因为音乐表演的原因,当中与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歌舞表演在唐代是一般只在出现在大型宴会上(燕乐也称为宴乐);到了在宋代,士大夫阶层和一些高级娱乐场所都有歌舞表演,词比诗更贴近这一批人的生活,也更能表达他们的。元代时,音乐等娱乐更加普及,门槛更低,便出现了戏剧和与之相配的曲,供平民娱乐,进而取代了词的流行。
    • 答案 2:

      这个问题,我觉得在我之前的六七位,已经把这一问题回答得差不多了。再邀我答,也没什么新的补充。概括说几句,就教各位。 这一演变,是一个形式服从内容以及诗词曲本身功用变化的过程。 唐以前,从诗经、楚辞、古风、到汉乐府,除长短不论的杂言诗外,四言、五言、七言,句式大体整齐,用韵宽,不受平仄、格律局限,有一个从民间到文人到宫廷,相互影响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内容丰富,而形式多样的过程。到了唐代,以诗取仕,文人蜂涌而至,格律用韵等,类似于现在的标准答案,故有了特别讲究,从而形成了更适宜于唱,更讲究格式的表达方式。由于文人朝着一个标准的大量界入,从而使格律讲究的绝句、律诗,成了诗歌创作的主流。 但这种形式,既使讲究格律的诗歌创作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时又制约了丰富的思想情感的表达。于是便有了虽有格律,却可以在形式上有更多选择的宋词和元曲。由于不再以诗选仕,词及曲,往往由文人在酒肆与歌妓唱和,涉男女之情的为多,再后又与戏曲结合,平民也能听懂,元曲就更口语化了。 各种词牌曲牌的创立,使得思想情感,有了姿意表达的自由空间。这一影响直至今日,我总有一个感觉,当今的新诗写作,虽不再受格律用韵的制约,但长短句式不论 ,包括像席慕蓉等的情诗,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和句式上,都能看出词曲的影响。
    • 答案 3:

      个人觉得,文学形式的发展与大多数人的文化需求有关。从文学的形式上看,文学已经一步步走下神坛,逐步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很多文学形式,我只以主流文学形式来说明我的观点。多说一点,从春秋战国说起吧。战国的文学似乎都和哲学有点关系,老子,孔子,墨子这些人写的东西,大多数都是辩论和寓言,这个时候其实只有士族们才需要文学,甚至可以说只有哲学家们才需要文学,他们主要用文学来表达主张。这个时候的文学,多半是哲学家在玩,满足了哲学家门的需求。再然后诗歌成为主流了,文学形式开始慢慢表达个人情感。我们可以看出以前的主流文学形式表达的东西大多比较理性,诗歌用来表达感情,又有意境,又足够含蓄。这个时候,所有的读书人,都可以玩文学了,但是诗的限制很多,玩的好的人还是很靠水平。满足了读书人表达情感的需求。接着,比较自由的宋词就成为主流了,因为更多的人要表达情感,或者说是要更加自由的表达情感,而不是被各种对仗,字数所限制。我始终觉得,词增加了自由度,降低了抒情的难度,这样玩的好的人就多了。更好地满足了读书人表达情感的需求。再然后,元灭宋,入主中原,胡乐就流传进来了,更重要的是,元曲代表的是明间文学形式。这告诉我们:不仅读书人需要文学,普通老百姓也需要文学。满足了普通老百姓的需求。到了明清,小说逐渐流行,文学不在是说预言,写诗歌,而是讲故事了,即便普通人看不懂你在说什么道理,至少也能看懂故事,有点趣味性。这样的文学形式适合所有人。到了当代,什么文学形式都可以有了,甚至微博都可以成为文学形式,什么三句话情诗,凡客体,淘宝体。只要大多数人有需求,就会不断的催生新的文化形式。不仅仅是文学形式,我觉得制度的演进也是由需求推进的,比如生产需求,权利需求,甚至知乎的诞生和改版也是需求推动的。为了满足需求,什么样的事物都会诞生,这也是人类不停进步的动力。
    • 答案 4:

      我简单说一下,首先,是情感对语言的突破。也就是说,先前的语言无法表达现在的情感,故而须得有所创新和突破。唐宋元三代环境很不相同,这个无需多说,前面几位已经说了不少。其次,是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王洋 所说从春秋战国一下子跳到了唐代,中间断层未免多了。其实还有汉赋六朝文等,而唐诗也是从六朝慢慢发展过来的。宋词前身则是唐中期的敦煌曲子词,是配乐的需要。到了宋代由于诗歌多用于表达严肃的话题,词成了抒情的场所。元曲传统应当是由金朝而来,分为剧曲和散曲两类,剧曲配合元剧而生,为的是表达剧中情感。散曲则表达自身情感,但是元人往往才气不足,无法在那么严格的限制中闪转腾挪,因此只能进一步放开限制。此外,元代语音大类现代北京方言而不同于唐宋时候语音,这也导致音韵变化最后,明清小说固然光耀一时,但并非如@和菜头 所言那么轻易演变,把XX写完了便出来XX。明清时候,尤其是明末清初,诗词戏剧都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可谓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总结,而小说,普遍而言艺术价值不高——就绝对数目而言优秀的小说实在是少之又少,更多的不过是生财的工具耳
    • 答案 5:

      可以看看林庚的《中国文学简史》,里面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与演变有很详细的描述、分析和阐释。
    • 答案 6:

      个人认为是当一个形式和技巧被一个时代开发到极致的时候,后人只能另辟蹊径在其他形式上创新挖掘新的技巧。当然和时代背景和审美需求也息息相关。唐诗大气规整,映衬着唐代的繁华鼎盛;宋词错落多样,映衬着宋朝的羸弱和文学的向内抒情的张力;元曲了解不太多,只是感觉走下文人殿堂更贴近民间大众了。元后明清小说也亦发展到另一个高度,出现《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巨著,然后就渐渐走向白话文了。不管形式如何改变,抒发作者情怀探究生命哲学的本质不变。
    • 答案 7:

      因为字数不够用,限制太多。唐诗当然很好,但是《全唐诗》看完,能写的诗全让唐人给写完了。在音韵和格式的限制之下,律诗最先完蛋。宋人继续写,发现前人写完了,于是做了突破,用更为灵活多变,字数也更多的词代替诗。但是,宋朝人太能写了,迅速把词也写完了。于是元朝有散曲,明清出现了小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过阿里云吗?稳定性如何?
下一篇:北京哪个饭店能吃到好吃的茄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