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案 1:
Windows 8设计最大的变化在于引入了Ribbon元素,关于为什么需要引入Rbibon元素,Steven在文中给出的理由是: 1. 以直观醒目的形式将最为重要的命令展现给用户 2. 对于用户来讲,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命令 3. Ribbon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将大量的命令组织起来 4. 跟Office, 画图相似的风格,对于用户来讲应该容易学习 个人看法: 不喜欢Ribbon风格的界面,原因是因为太复杂了。既然用户反馈的数据证明大量的用户使用ContextMenu,为什么不考虑改进ContextMenu呢?ContextMenu至少可以让我不用费力把鼠标移动老远到屏幕顶部,而使用Ribbon风格UI我得移动鼠标好远到屏幕顶部。微软的思路似乎是:Ribbon风格的UI是最棒的,但是大家都不怎么用,那我就把所有功能都做到Ribbon界面上,强迫你用。 不过,以上的假设是基于用户的操作是基于键盘和鼠标的,如果换一个思路来想,如果用户使用的是一个触屏设备,Ribbon风格的explorer与传统的windows explorer比起来,或许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更新--------------------------- 在CNBETA上,有一位同学投递了一篇关于ribbon的长文,谈了他对ribbon的看法 cnbeta.com/articles... -
答案 2:
个人认为ribbon界面对鼠标键盘用户意义并不大,相信大多数还是会用快捷键,但对于触摸界面还是很有用的,更直观操作也更简单。。 -
答案 3:
繁,重 对于文件管理操作,鼠标拖拽是傻瓜方式,键盘热键是高级玩法,介于两者之间的工具按钮,应提供容易辨识的图标和不易误操作的按钮,而不是用密密麻麻的「手册」表现其自身的份量。大而全的文本项目,菜单项才是最好的归宿。 求全设计,不知取舍,失败!另外,对Ribbon寄希望于触摸屏表现的同学,难道都没意识到自己手指头的尺寸吗? -
答案 4:
我想微软虽然列出了很多理由,但主要的考虑应该是要减少右键的使用概率(甚至不用),以达到一个系统同时适应触屏和鼠标两种交互方式的目的。 但这个设计思路需要考虑“可点击性”的问题,例如在iOS设备上,20X20像素通常被认为是最小的“可点击块”,如果demo里面的ribbon式工具栏直接出现在10寸左右的平板电脑上面,估计有些按钮会点不到,有些点了还会出现二级菜单,误点率会更高。 -
答案 5:
office 用ribbon我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因为office的软件操作需要大量用到menu里的命令。ribbon将深藏menu中的命令视觉化效果是很不错的。但是,对于资源管理器而言用户主要的使用内容实在查找、操作文件,无非就是运行、复制、粘贴,对于这类比较简单的操作而言,其他的那些命令都是很少用到的,这个时候ribbon的这个占用很大地方来视觉化命令的东西就变成了累赘。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从使用上都是。 另外,所谓针对触摸优化也未见得,就像上面的同学所说触摸需要大按钮 -
答案 6:
把给office这样堆砌feature的软件设计的ribbon拿到explorer来,除了说不解,还是不解了 -
答案 7:
这个ribbon界面很明显是给触屏用的么。。。鼠标该用ContextMenu还是用啊。。。触屏的contextmenu真的太难用了。。。 -
答案 8:
我不清楚为啥都在说太复杂,右上角不是有个向上箭头吗? Ribbon不是都可以折叠的吗?! 不喜欢的话折叠起来呗,折叠起来不久和Win7的样式差不多了? 不是还很简洁吗?! -
答案 9:
喜欢ribbon,专门,美观,只是稍稍复杂。界面色块和线条大爱 -
答案 10:
不喜欢,感觉太复杂了。 -
答案 11:
不喜欢资源管理器的改版,把原本可以右键调出的命令挪到大老远的顶部,费劲,浪费空间
如何看待微软 Windows 8 中的 Explorer(资源管理器)设计?
2012-01-19 17:29:49 来源: 点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视频编辑领域是应该用为屏幕显示优化的字体还是用为印刷优化的字体?
下一篇:58、赶集对市场、运营的投入都很大,两虎相争,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