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案 1:
我就是这种情况,我自己总结是这样的。如果特别安静,首先你的大脑或者说耳朵,处理声音的基准就低一些(相当于大脑自动降低了噪音的标准),你就很容易收轻微响动的干扰。如果环境嘈杂,大脑就会把这个标准提高,很多声音大脑就不处理了。而且由于嘈杂的环境下,声音没有规律,这样你对听到的声音不容易产生联系联想,大脑实际上也不需要加工此类信息。如果声音很大但是有节奏的比如打击乐什么的,其实很容易影响人。 总的来讲就是大脑在不同情况下对背景噪音划分标准有所不同。 当然其实还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教室里别人都在玩,就我在看书,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牛逼,有时候也是一种叛逆吧。 -------- 以上为自己没事瞎琢磨的,没有科学依据哟~ -
答案 2: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很好吧…… -
答案 3:
环境和气氛吧,在家里可做的事太多,看电视、上网。。。 -
答案 4:
注意力和声音大小无关吧,就算很安静,掉根针也会引起人的注意,吵杂环境因为声音太多,反而没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了,所以就专心了,而且自己也不用怕发出什么声音而变得不自在 -
答案 5:
在厕所看书效率更高 -
答案 6:
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上的安全范围, 这个范围和生长环境有关系. 比如都市里的人安全范围大概是1.5米, 乡村地方这个距离要大一些能到好几米. 家本身是一个放大的个人安全范围, 范围内的东西都会成为干扰, 比如电视, 冰箱, 电脑, 手机, 反而不容易集中精神.而类似图书馆或者咖啡馆就属于一个个人安全范围概念很强但是容易被保证的地方, 周围是陌生人, 座位设计的不是很挤, 比较安静. 这时候人一旦在这样的环境里寻找到了自己的1.5米半径的地盘, 就会舒服的安静下来, 也不愿意再换地方了或者走来走去的了, 因为熟悉/再次确认安全范围又需要时间. 所以这种环境更容易安静下来读书什么的.也就是为什么在咖啡馆看书的人喜欢坐窗边或者墙角, 因为这样个人安全范围被侵犯的可能性要低很多, 不容易分心.注, 安全范围这个词用的可能不是很专业, 但是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
答案 7:
应该不是因为“不是太安静”吧,而是因为有人陪伴,有人为伴,学习起来会比较自在,或者有一些“自我表现”的成分在里面,只不过是潜意识的。 -
答案 8:
自我中心圈,自己事情会成为你最容易把控的,例如阅读,交谈等 -
答案 9:
社会促进现象(Social Facilitation) 1898年,心理学家特里·弗雷泽发现,自行车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多名选手一起训练比一个人单独训练更容易提高成绩。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如果边上有其他人,活儿就会干得更快。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在解数学题和打台球等多项活动中都有相同的表现。而且不仅是人,连老鼠、蚂蚁也都相同。几只蚂蚁一起挖洞比一只蚂蚁挖洞的效率更高。几只蟑螂一起跑比一只蟑螂跑得更快。 维基百科亦有解释: zh.wikipedia.org/wiki...
为什么有时候人在人多吵杂的环境中看书效率反而更高更专心?是什么原因?
2012-01-19 17:31:33 来源: 点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怎样从一个人在网络上的说话习惯看出他的性格特点?
下一篇:如何禁用笔记本自带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