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为什么 > 互联网是否让个人隐私的定义和界限产生了新的变化?

互联网是否让个人隐私的定义和界限产生了新的变化?
2012-01-19 17:32:41   来源:   点击:

    互联网是否让个人隐私的定义和界限产生了新的变化?个人隐私相关法律未来进行修改的可能性多大?

    3 个答案

    • 答案 1:

      隐私是一个疆界不断变化的岛屿。农耕时代之前几乎不存在隐私,今天非洲的某些部落也不存在隐私,你的一切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家都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中,没有隐私也相安无事。隐私是随着城市出现而出现的,在城市中,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中,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东西不想让人知道。但今天十几岁的小孩对隐私的理解,已经跟成年人完全不同。他们是天生网络化生存的,他们感觉自己生活在“熟人社会”中,网络就是他们天然的社交平台。从这个角度说,地球村不仅仅是你可以随时随地跟世界任何地方的人互通信息,地球村甚至可能就是数字化的农耕社会,我们重新生活在众目睽睽之下。尽管这种新的无隐私状态,可能会带来某些安全隐患,但如果用户不在乎,它就是一种新的隐私状况,也就必然要求相应的法律配合,隐私相关法律未来一定会发生变化,以反映变化了的隐私疆界。以上所说的只是全球趋势,不包括中国。中国不存在隐私相关法律。
    • 答案 2:

      谢谢邀请,因为我对这个领域了解有限,只能谈谈自己的浅见,权当抛砖引玉,有错误之处还望大家指正。网络隐私权可以视为个人隐私权在网络上的延伸,相比传统的隐私权,它的内容与外延势必会有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当事人浏览过的网页,接收到的垃圾邮件,甚至自己的位置信息,这些内容都可能涉及到侵犯个人隐私权。从技术角度上讲,采集和传播个人信息在网络上变得越来越容易,而且在运营商不事先告知的前提下,当事人很多时候是无从知晓的,也很难有所预防。网络隐私权的范畴有所扩大,同时保护的难度大大提高,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首先,网络自身的特性,为窥探他人隐私提供了便利,事实上,很多网民对网络隐私的保护一直缺少应有的注意,加上相应法律规定和行业自律的缺位,维权显得困难重重。从长远看,在立法和行业自律两只拳头都很硬的前提下,建立一整套互联网的伦理体系才是根本解决办法。就像互联网产业一样,美国有关网络隐私的立法也比较完善,比如《隐私权法》、《信息保护和安全法》、《网上隐私保护法》、《反网络欺诈法》等等。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尚未出台,执行力度就更有限了。高法的司法解释将网络隐私权归为名誉权的一种,《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和《网络安全管理办法》主要保护和调整则是用户在电子通信领域的权利义务。对于隐私权进行专门的立法是很有必要的,2005年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意见稿)就提交给了国务院,但是法律草案却迟迟没有面世,除了要平衡各方利益之外,网络隐私权领域存在很多立法难点,技术进步的同时,新的问题也会随之产生。比如在计算机数据安全领域被视为隐私的内容,到底算不算用户的个人隐私?如何定义个人信息数据的范畴?
    • 答案 3:

      在中国,隐私才刚刚写入法律,在《侵权责任法》之前,人根本就没有隐私权~互联网改变生活,但是不会改变生活的定义。所以我个人认为,互联网对于隐私的定义没有也不会改变,但对于界限肯定改变并且不断变化中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万网租服务器有内部渠道吗?
下一篇:为什么浏览器的图标大都是圆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