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为什么 >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是什么?为什么?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是什么?为什么?
2012-01-19 17:40:22   来源:   点击: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是什么?为什么?我能不能这么假设:「他这么大的财力没有理由背叛我」?还是「他背叛我对他没有好处」?还是「他背叛我会有相应的惩罚所以值得信任」?

    98 个答案

    • 答案 1:

      排除感情因素,单纯从理性人假设来看,人与人相互信任必须要为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让路。现代社会的信任是建立在制度和法律(第三方的担保)之上的,有担保的信任则是对第三方的信任。之所以能够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对对方产生信任,是因为人在对未来的预期中,预料到对方会对自己产生有利行为。主观判断占了很大一部分,当然社会惯例也是很重要的。
    • 答案 2:

      坦诚的对等
    • 答案 3:

      看了大家的答案受到不少启发。我补充一点,人和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和公众之间的「群体信任」,这两件事应该分清楚。首先,这两件事有个共同点,就是都应该对个人有利。也就是说,你选择信任一个人,这应该建立在你的信任不会给自己带来祸端的基础上,——而且你的信任还应该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好比倾心交流的快乐,分享知识、经验带来的收获。而群体中的「集体信任」,应该也是给每个人带来好处,并且群体中的人对此有共识的。在单个的人和人的信任关系当中,分析事情相对简单,你可以推算一下自己信任对方会带来什么,不信任对方会带来什么,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推算出自己是否应该决定信任对方,还有信任到何种程度。在「集体信任」的事情上,基本上就是一个广义的囚徒困境,分析起来要复杂许多。但我想根本的解决办法应该不是通过「道德制约」来达到的,而应该建立起一个公众的知识,就是所有人都明白到,拥有「集体信任」是让所有人获利的事情。当然总是会有「老鼠屎」那种例外分子的存在,但哪怕如此,在一个集体中如果超过一定比例的人选择了「集体信任」,那么对大多数人来说,选择「集体信任」就比否定「集体信任」是更得利的事情。——此点应该找寻博弈论中相关模型来进行验证和考量。最后,不得不提到一点,就是不管是什么信任关系,都是随时可以选择「退出」或者说打破的。所以信任关系只能是一种相对的存在,一种动态的平衡。或者说,应该把「信任」看成是变量而非常量,这就象现实中的朋友来来走走一样。
    • 答案 4:

      接受@大果 建议添加一个答案首先,坦诚是一个前提条件,但仅有坦诚是不够的。从产生信任的心理过程来分析,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基础,应可分成两个方面,一、产生信任所需信息的获取方式(正确有效沟通)二、产生信任所对应的根本需求(不同的需求产生不同的信任)下面试剖析以上两点:一、产生信任所需信息的获取方式我们获取信息转变为认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实感;另一种是直觉。对于实感型的人来说,主要通过5种感官获得信息,重视具体信息,信任他人的基础是接受了足够的实感型信息;对于直觉型的人来说,注重于抽象内涵与宏观规律,信任他人的基础是接受了足够的直觉型信息。例1:@柯珂 认为“现代社会的信任是建立在制度和法律(第三方的担保)之上的”,那么他在这方面就属于实感型的,有具体信息的保障才认为可信。例2:一个员工非常信任我,只是因为感觉我和她以前的朋友一个“味儿”,这实际上就是直觉型,通过获取抽象的规律性的信息,转化成了“可信”这个认知。当然,实感与直觉并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度量偏好的标准。二、产生信任所对应的根本需求说到根本需求就不得不提马斯洛,大家都知道,马斯洛需求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马斯洛需求理论】baike.baidu.com/view...为什么要分析需求,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徐静 的需求是【缘分】,你要获取他的信任,靠满足她的安全需求就很难,仅靠满足她的尊重需求也很难,靠啥?归属感需求,“他就是我的福星”,“他就是我要找的人”,缘分~~所以,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需求,不一样的信任基础。嗯,一个例子就足够了。综上,获取一个人的信任。我真诚,但是我拥有的不是TA需要的,没用;我有的是TA需要的,没用符合TA的方式表达出来,没用;我真诚且拥有TA需要的,没用符合TA的方式表达出来,没用;我真诚且用符合TA的方式表达出我有的不是TA要的,等TA要的或我拥有的改变了的时候,有用。谢谢
    • 答案 5:

      受邀题。自欺欺人和侥幸心理。
    • 答案 6:

      "你和我都看到同样的美景",这是友情的基础。“你和我都相信同样的将来”,这是信任的基础。但是不要有利益的牵连。有利益牵连时,一定要按合同执行。并假设对方是不可信任的。我也曾经这么假设:「他这么大的财力没有理由背叛我」?还是「他背叛我对他没有好处」?还是「他背叛我会有相应的惩罚所以值得信任」?结果现在还有一千多万收不回来。有了利益的牵连,而处理不好的话,你会失去亲人,朋友。现在学会了,借钱给亲人,他想不还钱,你就找不着他了。对朋友也一样,如果你珍惜你的友情,千万不能借钱给他。
    • 答案 7:

      坦诚与原则。
    • 答案 8:

      四个字:挺身而出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挺身而出帮助他;当他需要人陪的时候,你挺身而出陪伴他;当他需要爱情的时候,你挺身而出支持他;信任是一枚钱币,这枚钱币就是你自身。信任是一个面包,这个面包就是你自身。
    • 答案 9:

      因为这条答案的评论中扯到了博弈论,我想修改一下答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基础是你首先确信自己付出了足够的信任。博弈论以我的粗浅理解,是研究如何赢——如何选择最优策略而赢的理论,有些童鞋可能因此想到“信任不就是为了赢吗?无论是我赢还是双赢、共赢”,进而把“与人之间的信任的基础是什么”这个问题想成了“实现双赢、共赢的基础是什么”。我不是在抠字眼,信任与赢是完全两码事。信任往往能带来共赢,但不是一定要带来’赢‘的结果。因此在这里也不应讨论’信任是为了什么‘或’为什么要信任‘。信任的基础归根结底就是信任。刚才惊异的发现三表哥的答案再次因为言简意赅一针见血而惨遭折叠,因此我想把他不屑于讲的一些废话讲出来:子非余安知余不信子?如果不是人们脑与脑之间无法逾越的隔阂,就根本不会产生信任与否的问题。虽说无法直接读取思维,但人们总有一些间接的、不甚靠谱的但又只能依赖的办法去读取别人的思维。因此,假如对方有任何办法能够判断我是否信任对方,那么我至少应该提供他一个基础:我信任他。否则即使对方再有办法,也不可能探测到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感到要被欺骗之前,自己总是做不伟大”——《姐姐》 - 张楚。至于如何从制度的设计上减小信任成本,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即使有接近完美的制度,人们仍然得考虑自己是否首先信任此制度,不是吗。
    • 答案 10:

      这个基础在各个社会不一样在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信任的基础是合作本能在古代是道德(古代欧洲可以引申为宗教,其实也是道德)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成本、制度和法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说,暂时还没有这种基础存在 -_-!
    • 答案 11:

      既有或者将有的共同利益,长久的认知以及自我的主观理性判断。
    • 答案 12:

      感谢邀请。我觉得,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基础是:真诚。你的三种假设,我觉得说的只是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换句话说,一个人背叛的理由可以有很多种,并不是你排除了这些原因,就一定能排除他背叛你的可能性。
    • 答案 13:

      共同都相信的东西、共同的信仰
    • 答案 14:

      基础是信任.
    • 答案 15:

      理智,甚至是冷漠。不让自己犯错,作为“信任”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就算信错了也是别人的不可信的错,而“不信任”本身错的就是我们本身。当然,这是极端的。
    • 答案 16:

      自利和利他主义
    • 答案 17:

      1. 感情的亲疏 2.利益关系3.对人品的判断4.是否有共同的想法5.是否权威
    • 答案 18:

      信任的基础是相互坦诚但是实际上就连最亲密的恋人,伴侣,亲人,都无法做到百分百坦诚
    • 答案 19:

      应该是目标一致性,有共同的目标或者没有利益冲突是前提,然后才是平时的情感交流为纽带,双方才能相互信任。
    • 答案 20:

      一半是运气,一半是牵制。
    • 答案 21:

      伤得起的性格。
    • 答案 22:

      信任分两种吧,一种是生意场上的,基于对对方人格的充分认可,或者高度一致的利益或者目标;另外一种就是情感中的信任,这种信任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归根结底,源于的都是‘爱’。不仅有对自己客观正面的认识,也和对方有正面的互动。
    • 答案 23:

      沟通,缺乏沟通的人之间不会有真正的信任。坦诚,一般情况下,如果对方知道了你的秘密,信任你的可能性越大。言而有信,这个不用多说了吧。其实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了解,信任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的。
    • 答案 24:

      我的观点是:利益。无论是财富还是情感交流,都是利益的交换。你从我这获得钱财或者共同创造财富和情感交流彼此关怀是一个道理,只不过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本质就是可交换的。信任本身就是就是彼此互动的过程,处理好利益问题,就处理好信任问题。
    • 答案 25:

      信任是互动的心里感受,是主动的,非被动强制的
    • 答案 26:

      互不干涉
    • 答案 27: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基础 我觉得最好的是"时间" 其次它是相互的,再有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你要知道大家的眼睛才好 ^_^
    • 答案 28:

      经验~~
    • 答案 29:

      沟通,及信仰。
    • 答案 30:

      我觉得价值观很重要。其次是默契。
    • 答案 31:

      相互的尊重。
    • 答案 32:

      相识,并且共同信奉善良。完了。
    • 答案 33:

      基础是没有利益冲突,平等
    • 答案 34:

      从穿开裆裤开始的交情
    • 答案 35:

      相同的性格,思想在同一层面
    • 答案 36:

      某种角度上,人是无法沟通的,世界是隔阂的。如同pain说的
    • 答案 37:

      平等,互信,尊重对方~~
    • 答案 38:

      没有绝对的信任。信任度与利益相关度成反比。
    • 答案 39:

      人与人信任的基础是可以互相交流
    • 答案 40:

      时间
    • 答案 41:

      从三个方面判断,一是失信的可能性程度,二是失信的代价大小,三是信任后可获得的效益
    • 答案 42:

      我能不能这么假设:「他这么大的财力没有理由背叛我」?还是「他背叛我对他没有好处」?还是「他背叛我会有相应的惩罚所以值得信任」?你这不是信任,只是相信,而且有可能是自欺欺人。“信任是相信你不相信的事”,因为信任是一种依赖关系,需要依靠他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即“信任是为了简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从理性的角度

      信任要承担风险能够确信被信任者以信任者或共同利益为优先

        从情感的角度

      个人情感影响信任,比如态度、关系亲疏信任需要理性,否则一厢情愿只是盲从,同时也需要双方的情感纽带,乐意承担风险。
    • 答案 43:

      是真诚的眼神 还有 值得信任的感觉。
    • 答案 44:

      平等、尊重
    • 答案 45:

      正直的人格和两个人间的默契。
    • 答案 46:

      获得长久信任的基础是交流和互惠。
    • 答案 47:

      信任来源于你的识人之明 ,你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确定这个人是否会背叛。这个人的外在条件,以往是否有不良记录,背叛的成本,很多因素都在考虑之列。这些因素大部分相互独立,没有共同的基础。当然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可能性。这时候就看你能承受的风险了。
    • 答案 48:

      文化氛围。
    • 答案 49:

      除了比较理想的人格和关系以外 都是某种利益关系的纠缠吧
    • 答案 50:

      有交易 才有信任!
    • 答案 51:

      共同记忆
    • 答案 52:

      真诚,互相之间坦诚相待!
    • 答案 53:

      信任的基础来自人的逐利本性与道德契约之间相互博弈与制衡
    • 答案 54: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是了解。

        信任家人,朋友,同学,还有同事,是因为共同的生活,因此对彼此的性格,爱好,学习,习惯等都比较了解,可以坦诚,可以交托。

        信任陌生人,是因为你通过他的行为或者他人的评价,对他形成了印象,产生了“了解”,所以信任。

    • 答案 55:

      共同的利益。具体说,过去利益保持一致,未来利益也有共同的趋向。所以现在会产生信任。共同的观点,经历,客观处境也会产生信任,但如果没有共同利益作为前提,这种信任肯定不会持久。
    • 答案 56:

      信任,源于经验吧。
    • 答案 57:

      共同经验。
    • 答案 58:

      1.心理学重点考察个体在社会中的心理活动以及反映,并且心理学中的理性人与宏观经济学中的理性人不同的是,个体不仅仅作为一个元单位存在。在对它进行研究时,理性人应包括合理的情绪反映。这才是一个规范与正确的考察对象。2.信任应是个体对他者表现出较高的接受程度。它表现在“我”能够良好对他人的行为做出积极正面反馈与互动。这是一个如何接受他人,又如何接受自己的问题。3.在社会活动中,我想人际关系应建立在个体对自我行为负责的基础上,也就是说首先确定“我”的存在,能够感知他人情绪,并且可以通过自我行动带来良好结果。(当然信任也属于人际关系的一种状态。)
    • 答案 59:

      对方的人品,行为方式以及建立的情感基础。如果一个人品行端正,言必行,行必果,那么他是值得信赖的。那么如何了解一个人的人品呢?就要靠平时的交往,建立起来的感情。
    • 答案 60:

      真诚
    • 答案 61:

      题目中问的是“相互的信任”,在此简化一点,讨论“如何让他人觉得我值得信任”。在《信任的速度》(book.douban.com/subject...)里,作者归结成三点:1,动机。你的目的不是损人利己,而是双赢,或者多赢。你带来的不是恶意,而是善意,你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和他人共同成长,乐于分享。2,能力。有了好的动机,而无好的能力,犹如空中楼阁一样,可以想像,无法实现。想像一个有着良好动机愿意施手帮助而没有医学训练的人,你无法信任他可以实施开颅手术。3,成果。你过去的经历,过去做的事情,决定着现在他人对你最直接的信任。如果某人有着不好的过去,即便他竭力表达他的动机、证明他的能力,人们依然对他怀疑重重。先写到这里,哪天把书复习一下再来修改答案。
    • 答案 62:

      通过一种筹码是人生利益的博弈过程来获取 = =我如果解释的话肯定会把自己都绕进去 所以我还是不解释了。。。当然在简单博弈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感情因素和两个人是否投缘或者生活中是否有足够的交集互相理解等等人生这东西是说不清楚的。。。
    • 答案 63:

      In God we trust!
    • 答案 64:

      真诚和感情吧。
    • 答案 65:

      在西方人和人的信任是无条件的。我觉得这个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在芬兰你把一篮子鸡蛋放到地上,过几个小时。篮子里面会出现鸡蛋相应的钱。这个是最高境界。我们应该坦诚的对待对方。当然,坦诚不代表愚蠢。暴露自己的隐私等等。
    • 答案 66:

      站在个人的角度,信任需要对你选择的方向有助,如果你是个有方向的人,其实在通向这个方向时,哪怕是失去尊严,名誉,等等。因为你有方向。如果没有,要是谈信任,我相信你更信任陌生人,因为。。。而身边自然的人(近,熟),你自然不用投注太多,这已经是一种信任了。更重要的是,不上不下一般的人,你说呢?该怎么办?我劝你和大多数人走的路一样吧---寻找方向!!!
    • 答案 67:

      信任是个很奇怪的谬论。这种相信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决定。有些人是有这种本事的。
    • 答案 68:

      【利益】 经济基础影响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影响行为
    • 答案 69:

      自利和利他主义
    • 答案 70:

      信任的基础是”已知“,是”中介“。无论是第三方的担保还是两个已经产生信任的人,他们都是把未知的事物,映射到已知上,来完成的。所有的中介,只是为了把未知的不信任的东西,几经辗转映射到已知的事物。比如对朋友的朋友产生信任,中介是朋友。对签约的合作者信任,中介是合同。对朋友产生信任,中介是以前的交往。
    • 答案 71:

      两者:爱情和利益
    • 答案 72:

      是一种在足够自尊的基础上对自我和他人的认同
    • 答案 73:

      抵押。一切信任都是建立在有所抵押的基础上。有时候是金钱抵押,你跟银行贷款抵押房子算是一种,古时国家之间互相交换王族人质也是一种。更多的是情感的抵押。你信任爱人朋友,是因为他们对你的感情你对他们的感情很深很深,如果他们背叛了你,将失去抵押在你这里的这份感情,没有物质或精神层面的抵押,互相信任不可能实现。
    • 答案 74:

      抛开利益交互的链条,打开自己的心扉,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取得互相的信任。
    • 答案 75:

      最简单也最难: 将心比心 换位思考 但能做到的人很少
    • 答案 76:

      应该是相信人性本善吧!
    • 答案 77:

      基于“对方的行为是我可以预测的”的判断
    • 答案 78:

      你对对方信任的程度就像尊重是彼此的。信任也是。虽然你对对方的信任不能换来对方对你的信任,但相对于利益等其他方面,我觉得这样更纯粹,理想状态是感情和利益分开。
    • 答案 79:

      利用你,说明你有利用的价值
    • 答案 80:

      时间
    • 答案 81:

      人品好;长期的了解;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情况下的行为。
    • 答案 82:

      公开透明,你了解的越多,就会越信任他,反之亦然。只是存在一些特例,一些特别的人,不管怎么开放,都很难被人了解。另一些阴暗的人,不管别人怎么开放,看到的永远是自己的阴暗面,也就永远无法了解别人。
    • 答案 83:

      我的理解是,对某人的信任是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的契约。而这种契约的建立,对于你而言,有两点是必须考虑的: 1.你能够为信任支付的成本是多少,即对方如果出现背叛(违约),你能够放弃的是什么;2.你认为对方违约的成本是多少,即对方如果出现背叛(违约),对方需要付出的代价。和提问者的说明基本一致。
    • 答案 84:

      缘分是前提,接下来就是坦诚相对
    • 答案 85:

      先说说信任是什么。信任的汉语词典解释:相信而敢于托付。人与人之间的相信有着程度上的差别,具体由低到高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可预见性:指我们预测对方的某些特定行为是否会出现的可能程度,即一个人行为模式的稳定性。可预见性是信任最基本的条件,那些反复无常、无法预测的人通常无法让人信任。第二层、依赖性:是信任的核心内容,即在紧要关头,感到对方是可靠的和值得依赖的。这一点就是一个人行为模式的倾向性。我们需要判断当某种情况发生时,对方是否会做出有利于我们的决定或行为。第三层、坚信:信任的最高层次,之在没有充分的事实作为根据的情况下,仍然相信对方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自己,从而对其产生高度的信赖感。高度的互信是建立在前两个条件基础之上的。一个行为方式稳定、一向支持、帮助自己的人,最终将成为我们最值得信赖的对象。再说说怎么做。信任的两端有不同的群体和个人,比如家人之间的信任,朋友之间的信任,同学之间的信任,同事之间的信任,竞争对手之间的信任,商业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等等。对待家人: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家人之间通过血缘、婚姻关系联接起来,超越了稳定性和依赖性的这两个层次,需要继续努力以达到第三个层次,坚信的程度。对待朋友:感恩的心,精诚所至。朋友的关系可能处在不同的阶段,也可以停留在不同的阶段。完全依赖于我们如何看待这种关系,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种关系。总的来说,我以为感恩与真诚是促使友谊升华的催化剂;是编制美丽花环的橄榄枝;是摩天大楼的根基与骨架;是生生不息江流的河床;是味道超棒玉林串串的竹签。对待敌人:兵不厌诈,兵者诡道。案例:岳飞传中就有一出故事,讲的是金兀术带兵进犯中原,双枪将陆文龙杀死两员大将,并活捉汤显,汤显自杀,岳飞帐下大将轮番车轮战也敌不过陆文龙。岳飞急得束手无策,盟弟王佐用下苦肉计,砍下自己的右臂,要到金营去卧底,寻机刺杀陆文龙和金兀术。王佐要去卧底,就必须获取金兀术的信任,要获取敌对方的信任,非要很特别的信物才能有效果。故事中王佐砍去自己的右臂,自己就是废人一个,这个苦肉计狠毒异常,超乎一般人的想象,难怪金兀术不由得不信。 同样是岳飞传,秦桧返回中原前,为了获得金兀术的信任,让他放心自己回去做官,用的是对天发毒誓的方法;而康王赵构为了获得金兀术的信任,认金兀术为父多年,最后才得以逃出金国,回国称帝。
    • 答案 86:

      信任关系,我认为跟整个文化体系有很大关系:大到整个国家,她的公平性有多大?她所宣扬的思想精神的主流是什么?小到小团体,团体中的亚文化的价值观又怎样?最后人与人的关系,他们是否互相值得信任?值不值得由很多因素有关,既与他们以往的来往经验有关,又与他们为人处世态度有关,还与他们交往程度有关,还与各方的推测对方有关。。。等等。。。最后,我还是觉得“信任”,跟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具有最大的关系,在一个有强烈拜金主义思想,金钱权力为一切的国度,“信任”难以维持。。。不过,亲密关系之间可能需要另当别论吧-----------分割线-------------------------又看到一些网友的回答,总的来说都脱离不了“互惠互利”原则,当然,互惠互利能够维持互相不背叛,但是真正能否维持信任关系?互惠互利是一种社会约束力,别人给我好处,我当然得报答别人;我给了别人好处,所以我期望得到别人给我的好处? 那么我觉得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也无法长久。我个人觉得,“信任” 是一种纯粹的不带功利性的核心价值观,它没有什么前提,是我们处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契约关系;而特定的文化决定着我们“信任观”的强烈程度,一种文化中“信任观”建立,是难以改变的;如果建立了一种“信任”观念,就会无形地静悄悄地约束着我们的言行。一个国家的法律,道德观,传统文化思想等能够增强信任的约束力。。。我凭什么来信任一个陌生人?凭什么信任与我没多大关系的人? 凭借着我认为他也信任我,而不是我认为他不会加害于我.....
    • 答案 87:

      我感觉信任的基础是大家都是人。一个美国人一个中国人,可能我们更加信任中国人嘛/
    • 答案 88:

      从认识到信任期间必须做到利益冲突最小化。保持这种信任必须做到利益共享最大化。这里的利益除了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比如鼓励,赞美,建议,善意的提醒等
    • 答案 89:

      宗教的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来自于爱。圣经上说,我们有爱,是因为神先爱我们。
    • 答案 90:

      我们可以从纯粹经济学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假定理性人,也就是说每个人在面对特定事件时都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并且会做出利益最大化的决定。基于自然状态下的“霍布斯丛林”,那么要使当时双方相互信任就必须要产生一种激励机制,它能够让当事双方违约的损失(成本C)大于双方违约得到的利益(收益B),同时还要考虑到违约被发现且被惩罚的概率P,如果C*P > B,那么违约本身就是无利可图的,则这种结构本身就可以成为人和人相互信任的基础。在现实中的教义就是,要将违约的损失或者惩罚C定得足够高(C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名誉上损失等等),同时也要提高作弊被发现且被惩罚的概率P(可以是政府干预或者法律救济),让它接近1。那么双方的信任基础才可以被保证。
    • 答案 91:

      互惠互利,彼待我以礼,我待彼以诚。保护自己,不损害别人的利益。
    • 答案 92:

      信任的基础是认同。
    • 答案 93:

      缘分。
    • 答案 94:

      真诚。
    • 答案 95:

      没有基础
    • 答案 96:

      感情的深浅
    • 答案 97:

      缘分~~~~~~~~~~~~~~~~
    • 答案 98:

      沟通。。前提是没有什么利益冲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Vista看天下、凤凰周刊、南方周末和新周刊,这几本新闻杂志大家评价如何?
下一篇:怎么计算有时间关系的数值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