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案 1:
众所周知,美国的电脑动画是皮克斯搞起来的。95年圣诞前《玩具总动员1》震惊全世界,让人类知道了电脑动画的魔力,而此时迪士尼还在策划自己的2D《花木兰》(98年)与《泰山》(99年),梦工厂也还在折腾自己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2D电影《埃及王子》(98年)。之后梦工厂迅速转移,于98年同时推出3D《Antz》,迪士尼也在2000年上映3D《恐龙》。但此时皮克斯已经完成了《虫虫危机》(98年)以及《玩具总动员2》(99年)并大获成功。所以2000年开始,美国动画电影全面进入3D时代,而不仅仅只是之前的背景特效。同时巨头迪斯尼的手绘也开始迅速落寞,《幻想曲2000》(00年),《失落的帝国》(01年),《星际宝贝》(02年),《熊的传说》(03年),便再无佳作,直到09年挣扎出《青蛙与公主》,饱受争议,并无力回天。无论是优秀的老画师还是年轻的新学生都纷纷投奔了3D制作,可以说,手绘已死。其实去年的《长发公主》早期策划时讨论过是使用2D还是3D。导演最终用电脑是觉得2D有它无法触及的地方,这技术已经到头了。这就是美国人的观念,有新的,就淘汰旧的,没什么商量。观众如此,制作者也如此。但日本的动画则不同。3D始终是不入主流的。在日本人眼里,脑子非常好使的人才能摆弄电脑,而我们不是,我们需要勤奋的练铅笔。所有的动画培训学校都只教会学生一件事情,了解2D动画制作的流程并会加动画,好能毕业立刻上岗。日本大小动画制作公司无数,无论你去哪,都能立刻上岗,无论你在哪家公司,都能无障碍参与其他公司的制作,全日本的2D制作都是统一的规范的。加之极度反感电脑的宫崎骏带着吉卜力做领头羊,深受全日本民众爱戴,票房每每百亿前后,让好莱坞大片望尘莫及,你3D弄的再好看我日本人就是不买账。且基层各行各业的宅男腐女对2D形象的深度普及,3D基本只存活于游戏公司中。在这种基层没有需求上层无法变更的日本影院里,3D电影永远都是非主流。所以这种差别可能是民族性的。美国人开放创新,日本人顽固守旧。日本动画人对于铅笔的爱,那是任何力量也撼动不了的。无论欧美的电脑技术多纯熟鲜活,看上去多眼馋,在日本这个国土上,铅笔才是动画的一切。 -
答案 2:
日本人无论是电影还是动画,都更倾向于用很缓慢的调子逐渐推进,而在表达人物性格与思维的时候更重视细节,比如眼神,比如嘴角,比如手,都是用很细微的变化来进行刻画。这种细腻的表现方法如果融入3D的话反而不能很好的发挥,因为绚丽的场面很可能会吸引过多的注意力而冲淡细节的感染力。比如日本的恐怖片喜欢利用人的心理来营造恐怖氛围,而欧美更喜欢用直接的血腥场面来造成人的感官刺激以达到令人恐惧的效果。欧美的动画继承了重感官刺激的表现手法,在很多时候都倾向于通过绚丽的画面,强烈的节奏以及宏大的场景来构建故事。说到底,是文化性格的差异造成的这种现状。如果日本的动漫更多的加入3D,那么这对于日本来说就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那么简单了。那也将是他们过去所习惯的表述方式的变革,更有可能是文化性格的变革。日本动漫与欧美动漫的区别,不是单纯的2D与3D的区别,而是一种文化差异。它们一个更重视心理,一个更重视感官,各有千秋。如果单纯的一味注重技术进步而忽略文化内涵而用3D完全代替2D,那将会得不偿失的。 -
答案 3:
个人认为欧日动画最大的区别是在于着重点不同。日本动画在传统中追求创新,创新方向在于细节,如人物动作、体态、眼神等感情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再怎么整改都不会脱离这些细节的刻画,即使在《最终幻想》这样的不多的3D作品中,依然看到这种特质。而欧美系在2D动画方向显得有点西山迟暮,一是没有日本那样产业型的环境资源,二是对“过气”的2D动画投资并不看好。所以技术含量“较高”的3D是其新的发展方向。再说下根源,文化差异,受众不同。日本的漫画业除了深受本国热捧以外,还在亚洲各国有着颇深的影响力,从而带动了周边产品包括2D动画的蓬勃发展。当一种文化被受众所接受,且长存已久,要走向衰落是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因为它已成为一种传统,东方国家普遍如此。欧美文化是一种急速成长的状态,不死守传统,追求新鲜事物,为了迎合观众,欧美的所有作品一直都是翻天覆地的创新——在探索中定位观众的需求,3D在这个过程中显示了其特有的魅力。最后,色彩传达的张力。因为3D追求的逼真效果和技术原因导致其色调很难像2D动画那样随便所欲变化多端。一部3D作品除了主色调,人为设置的配色很少超过10种的。而日本的2D动画,仅一个人物身上的色彩就多达数十种,加上场景、道具、剧情需要,几十分钟的动画所展现的色彩可能会超过上百种。一块绿地,一抹夕阳,2D动画可以有N多种的色调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或慷慨激昂,或低回婉转。但是3D的表现就相对泛泛——随意更改色彩的成本太高了。 -
答案 4:
2D倾向于艺术,3D倾向于技术,简单来说3D便宜容易,给一个审美观正常的程序员训练一会他就可以给你弄个3D动画出来。很多东西3D是不能表达的,空间有时候是种束缚,你想想美国那些3D动画大片如果用2D来做的话其实更有味道。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啦。2D不是落后,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 -
答案 5:
日本的动画产业的很多产品都是以流水线化生产的方式快速制造出来的, 目的是为了满足每周一集的插放频率, 2D 与 3D 的制作时间的区别不是一天两天的; 从成本来看, 2D 已经满足了绝大部分观众的需求, 从 2D 到 3D 的转变带来的成本增加与收益上升不平衡. 再来就是日漫长久以来形成的风格很难从 2D 迁移, "模式化的线条与着色" 已成为日漫的标志;日漫产业的另一大组成为周边与同人作品, 3D 化无疑会大大提高同人作品创作的难度. -
答案 6:
其实动漫看多了2D和3D已经不重要了,所以不存在哪个比哪个先进,只是个现手法不同,也就没必要强调2D还是3D.倒是欧美动漫更注重细节刻画,所以3D用的多.而日本动漫则更注重于人物形象,2D更适合抽象表现一些所以2D居多. -
答案 7:
现在很多日本动画电影已经开始采用二维人物+三维场景渲染的方式来呈现了。不能一定说哪种方式更好,毕竟画面不是动画的全部。 -
答案 8:
简单滴说,日本动画表达的是故事的情感,含蓄深刻;美国动画表达的是科技与效果,逼真恢宏。东西方在电影中要表达的内容不同,决定了其最好呈现形式是2D或3D。其实说白了就是:东方有文化深厚,不用3D依然感人肺腑;西方文化底子弱,只能靠特效吸引你。 -
答案 9:
QQ秀曾经推出过3D版,类似今天XBOX LIVE里面的AVATAR,事实证明中国人并不买账,东西方文化差异是根本原因。欧美的3D如功夫熊猫会加入一些2D点缀,日本的2D如EVA也会加入一些3D点缀,仅仅是点缀。 -
答案 10:
二维动画主要是以手绘之后再经过电脑处理;三维动画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在电脑上处理的,因为产业的结构不同,再加上三维动画的创作成本及电脑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也是制约日本动画的主要原因! -
答案 11:
欧美可是电影起家 一大票的特效公司在那里日本向来喜欢2D 风格 可以到很多3D电影如攻壳 都和美国的3D追求写实的差很多真正追求3D写实风格的就是几个游戏厂商而已 如SE 的FF7 AC说白了日本不屑那种纯砸钱不用动脑的技术活 这也是日本没有很多好的程序员的原因 -
答案 12:
不同意一楼的看法,因为美国20世纪初期就有动画了,那时的美国动画就是2D的,像蝙蝠侠,超人等经典动漫都是2D的。我认为皮克斯公司仅仅是开创了电脑三维动画的先河,美国之前也有3D动画。日本也有3D动画,只是非常少,感觉只要是漫画改编的动画,一般都是2D的。 -
答案 13:
起点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市场需求不同 -
答案 14:
……自从俺们公司研发了二维做得和三维一样快的手法之后,动画的产量就翻了六七倍,质量下降了六七倍不止。 -
答案 15:
美国人崇尚新技术,日本人怀旧 -
答案 16:
二维表现世界的手法应该是东方人的特质(其实我想说中国人来着),欧美更加倾向于先进的技术。
为什么日本更倾向创作二维动画欧美更倾向三维动画?
2012-01-19 17:50:25 来源: 点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如果在韩国买 iPhone,回国可以用吗?
下一篇:星际争霸 2 外挂问题为什么层出不穷而无法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