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案 1:
真的是这样吗?举两个简单的例子:1.传统时代,使用灯光型胶片,在户外阳光下拍摄,你会得到偏蓝的影像。在没有日光型胶片可更换的情况下,只有用雷登85滤镜才能实现颜色的客观还原。2.近黄昏时分,人的眼镜既可以看到云层天空,又可以看到地面景物,照相机只能拍到一样(以天空测光,天空曝光准确,地面曝光不足形成剪影;以地面测光,天空曝光严重过度,白成一片)。使用中灰渐变能兼得天空、地面。很多时候你觉得司空见惯的场景,简单的摄影却并不能实现如人眼视觉的还原。这时候就需要滤镜来帮你。我要纠正你的第二个错误认识,摄影除了纪实性,在非新闻创作的场合,更重要强调的是审美性和艺术性。滤镜可以使得画面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如强烈顶光下拍摄人像,柔光镜可使人脸光比缩小,影像柔和。黑白摄影滤镜可以强化想要表现的景象,cpl能滤除非金属面令人生厌的反光,珊瑚色镜可使人物的皮肤看起来更健康(摄影数字化后,因后期调节更具操作性,已较为少见)。相比纯客观的记录,艺术化得处理会让影像更具审美价值。3. 摄影还具有创作性。双色的彩色偏振给了摄影师极大的创作自由。秋季的雨后,你可以使用它把雨后的小径拍出蓝色掉,而环境呈现收获的暖色调。(摄影数字化后,因后期调节更具操作性,已较为少见)4.能把滤镜说的头头是道的摄影师好像有点儿不识数 -
答案 2:
首先不是所有摄影都是用来纪实的,有的需要艺术性,思想性;其次,即使是用来纪实,滤镜并不代表着不真实,相反有些情况正应为需要真实的记录才采用滤镜。 -
答案 3:
滤镜有的是改善光线条件的,有的是增加艺术效果的,根据拍摄条件和拍摄对象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目的是相同的,就是拍出摄影师脑子里预想出的效果! -
答案 4:
强调不代表等于,人眼所见也不等于相机所见!摄影所反映出来的光影场景与构图是拍摄者的主观意识,拍摄者使用滤镜是为了呈现他自己认为需要呈现的画面,他觉得这才是最美、最真实的。每个人对纪实都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即便是CNN和CCTV,纪实与滤镜无关。 -
答案 5:
纪实摄影只是摄影家族中一个大类~~~~~~~摄影的目的不同,手法也不尽相同,不能说摄影就强调纪实,这是认识错误。况且,所谓纪实就是记录事实,而相机拍出来,不加修饰的照片只是相机看到的”真实“可能跟人看到的想去甚远(原因很多,人眼+大脑比镜头+芯片强大太多了),后期或者滤镜,在纪实摄影中能起到还原现场人所看到的”真实“的作用,因此,是否使用滤镜,跟是否纪实,并没有必然联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答案 6:
简言之。首先,纪实只是摄影术诞生初期的功能,到如今已经退居众位之一了。其次,滤镜的首要任务是校正色差,再来才是美化和营造特殊效果。 -
答案 7:
摄影,只是如实记录光影,光影的玩法很多,滤镜是一种。 -
答案 8:
纪实可以说是艺术的本真,滤镜可理解为表现的艺术化。 -
答案 9:
你问的应该是纪实摄影为什么还要用滤镜吧。否则你的命题就是错的,因为摄影门类太多,干吗一定要纪实性。 即使纪实摄影也不排斥滤镜。因为胶片,ccd,cmos在捕捉光线的同时已经是在对光线进行处理了,滤镜也是一种对光的处理方式,没有本质区别。 -
答案 10:
简单的说:一种是为了追求照片的视觉真实(更接近于肉眼实际看到的景象),另一种是在追求内心的真实(摄影师希望照片看起来更像是他/她 想的那样的,而非只是看到的样子),最后一种是弥补缺憾(如让作者因为技术限制或别的原因已得照片中未有展现摄影者本身想表现的东西,滤镜可以更好的处理高光或者阴影、色调等,正好处理了作者的问题时,他显然会使用滤镜,包括前期和后期使用) -
答案 11:
这个大多数是因为导演追求艺术化而做出的选择,丰富情感,突出剧情,起到渲染的作用!纪录片哪怕倾向纪实,有的时候也有必要加入色彩的渲染。 -
答案 12:
前者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关滤镜这种手段毛关系。
摄影强调纪实性,为什么还要使用滤镜?
2012-01-19 17:52:40 来源: 点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正常人一般每天上几次厕所?
下一篇:为什么光圈能影响景深和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