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案 1:
国内的应试教育压力主要体现在高考之前。由于中国高考采取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成绩成为学生做事及周围环境对学生要求的主要激励,甚至成了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这样也是无奈之举,是高考制度决定的。我认为,要推进素质教育的话,最根本的方式是对整个教育体制进行变革。然而这在国内实行起来过于困难。因此,应当考虑的问题是在现有的体制下如何提高孩子的素质。对于普通家庭,应该重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塑造孩子合理的价值观。对于思考能力和价值观,我在大学里体会特别深。现在国内的高等教育相对来说较为自由,然而由于先前学生经历了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很多学生的思维已经僵化,缺乏对价值的思考,甚至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在大学里开设哲学必修课应当会对这一情况有所改善,但国内有能力教授哲学的大学老师又很少,如果因为老师水平有限没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那就起了反作用了。就我在大学期间的经历来看,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仍存在对学生束缚过多以至于限制学生自主思考和发展的情况。希望高等教育的工作人员能够在这一点上有所改进,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但不是放任,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我曾经跟一个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长,因此要提高孩子的素质,家长的素质密不可分。现在有各种各样给孩子设的培训班,但却没有教家长怎么教育孩子的培训。如果有办法能改变家长的观念,孩子也会受到积极影响。我认为通过开设这样的培训引导家长给孩子更好的影响是可行的,希望能早日在社会上见到这样的培训机构。 -
答案 2:
我一点儿不反对学生学习。作为学生这个职业而言,他的责任就是学习,学好习,能够成为对社会,说大点儿,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我也不反对分数,毕竟,任何的选拔制度都需要一个标准。在中国也好,在外国也罢,进入优秀的学校(指从事基础教育的学校,不是艺术、体育等技能特长类的学校),除非你在某一个学科领域有出类拔萃的能力,而且,其他的学科也不是很差,可以得到一些照顾外,除了按照分数选择优秀的学生,看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问题在于,该如何定义分数所代表的评价标准,以及该如何为了达成这个标准而采用怎样的教育方式和内容。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差别。有些考试,比如tofel,gre之类,就是纯粹应试。对于这个,那没有别的办法,标准基本上可以被量化。因为人家就是单纯的在测量你的语言掌握水平。你认识多少单词,能不能听懂对话,看不看的懂文章,这是硬指标。然而,在成长性教育中,一定存在一些软性指标,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能力。有些人可能会讲,考试一样考得的是能力。没错。但教育教的不是能力,这是根本的错误。单纯的通过记忆一些技巧,解答数学的难题,这固然是一种能力;但它没有给予学生对数学真正能力的掌握,换句话讲,它没有给予学生真正的数学思维能力;单纯的背诵文章,按照标准去阐述作者的思路,固然也是一种能力;但它没有给予学生驾驭语言,表达内心,用文字与世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我们的教育过多的是结果论,是答案论,而不是过程论,不是分析论。知识是一个明显的案例、参与知乎,更多的人的兴趣不会在与仅仅获得一个答案上。事实上,很多问题并没有一个很完美的答案;我们真正所能发现的快乐,是我们知道我们在思考,别人在思考,我们一起在找寻答案。我们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在与行业大哥,专家,能人的思想分享中,获得了分析一个问题,完成一个工作,取得一个成就,达成一个目标的知识和能力。我相信很多朋友,如果认真的把知乎中一些关于工作,关于生活,关于思考的内容消化为己有的话,是会成长的。但这一切,不是靠分数,靠生硬的教材,靠单纯的说教实施的。这样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方式,我觉得就是一种比较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教学形式。我所言的教育不关注素质,事实上就在于此。不是个别老师如何努力,也不是少数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如何努力,是根本上的评价的标准的建立,是教育内容的改变,是教育思路和形式的变革。素质教育的另外一个内涵是教育孩子如何为人。我们常常看到国外孩子的数学教材如何简单;但我们是否看过国外的科学教材是何等的丰富和厚实?我们是否看到过诸如麦克劳希尔,dk,aep等著名的出版机构,每年的儿童教育读物的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我们还在给孩子留着诸如《我的一天》这样的日记的时候,是否看到过美国儿童如何被开放的给予一个研究命题,假如我是总统?我们所有的为孩子选择的补习与培训,有多少人可以说不是为了获取一个成绩或者等级?目的不是为了上个填坑班,进个好学校?我们又有多少人真的在乎对孩子独立思考的引导,对孩子视野的开拓,对孩子真正的兴趣的养成?更何况,我们还有多少人,在独生子女的现实下,能够把爱的教育,把责任的教育,把公平竞争的教育,把独立自主,自信的教育传递给孩子呢?当一个孩子,从小就能够知道爸爸妈妈有本事,能花钱让我进别人进不去的学校的时候;从小就看到开车可以不用排队,吃饭可以不用节约,甚至承诺可以不用兑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可以不用照顾不用尊重的时候,我们怎么会认为我们是在给孩子素质教育?很多人确实在提倡着素质教育却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不过,他们并不该被定义为一楼所言的反素质。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素质都未曾定义的教育,怎么会是素质教育呢?我相信,在很多家长心中,都有个隐隐的素质。这个素质怎样才是好的,是需要我们大家去共同努力的领悟和改变的。 -
答案 3:
首先亮出我的观点:只有提升国内高等教育质量,降低学生获取优质高等教育的门槛,才能真正让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大多数家长只关注分数问题与“为什么中小学无法改变应试教育局面”“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为什么越减越重?”这样问题的含义相同。关于这个问题,举国上下包括教育主管领导都非常关注,在十几年“减负“喊声中,教育主管部门也确实想了不少办法,包括改变高考的形式、自主招生、改变教学模式、行政规定学生的作业量,等等,但没有效果。近日教育部又开始重视这个问题。相关人士表示,从今年6月起,向社会征集学生减负良策。造成当前中小学教育局面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包括专家在内的多数人认为是高考制度的问题,认为通过采用高校自主招生等方式能让中小学教育回归本质。我以前也曾这样认为。近期,我有了新的观点,认为:中小学教育问题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与国内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的结果。我感觉,十几、二十年前,家长也好、学生也好,对于上大学的渴求并没有现在强烈。可能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就是财富,所以想通过读好大学来提升自己的需求越来越大。现在虽然上大学容易了,但是很多大学读了等于没读一样,专业上感觉不到明显的提升,也就是能够真正符合人们读大学目标的大学数量仍然没有增加,造成大量学生竞争有限的好大学里的优质教育资源,竞争越大,负担越重,素质教育也无法推行。假如中国有一百所清华这样的大学,几百所吉林大学、南开大学这样的大学,高考竞争还会如此激烈吗?我想不会。因此,我认为,从中小学自身、高考层面来改变中小学教育的思路难以奏效,国人多年的努力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中国教育部门欲改变中小学教育,必须先从高等教育改革开始。 -
答案 4:
在这些家长的孩子们成为家长后,不这样想和做,就好了。 -
答案 5:
这里有三点是需要明确的:基础教育是谁?何谓素质?关注不关注的衡量标准?我通常定义素质=常识+基本能力,基础教育从业人士不关注素质这个讲法是不靠谱的,基础教育的体系设计也是关注素质的。早在素质教育这个口号喊响10年前,新教材和分层次教学的试验已经展开,这个节奏与我国社会从工业社会的标准化倾向转向当今信息社会的个性化倾向是同步的。在实践中,还是有那么一批特别好的学校,各方面条件都允许其对升学率不用太忧虑,也就不用太搞应试教育。这也是我经常建议挑学校要就上最好的,要就就近,不要去那些很好但不是最好的。不过,再好的学校,也承受着来自家长的巨大压力。举一例,若干年前我在某市最好没有之一的学校教书,班上有个成绩稳在前十的学生对电脑非常感兴趣,常来找我,结果家长找到校长要求我们让他专心学习,上大学在研究电脑不迟。另外,由于素质这个词每个人的定义不同,按我的定义,很多人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反素质的(如果够不上反人类),是要培养精英甚至天才。 -
答案 6:
我想什么时候取消高考制度,才有资格谈到素质教育。 -
答案 7:
何谓素质,素质又指的是哪一方面,这是人们要想清楚的,也特别是教育管理者要想清楚的。现在的教育,不管弄什么形式,依然是在看分数,最终去评定学生的还是考试,这样有悖于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果不改革评价机制,永远也别想提素质教育!虽然前几年搞了新课程,但是教学方法没多大变化,即使是教学方法变了,依然没有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制度,还是看考分多少。如果把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考虑到了,那样会有点改观的:比如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好多方面。 -
答案 8:
为什么分数很重要,其实要去问教育部.根本上的东西就是错的,底下的人怎么努力去纠正都是无效的. -
答案 9:
不看孩子的学生手册,我就是这样,你做得到吗? -
答案 10:
最根本解决之道是国家花大价钱解决教育资源稀缺和不平均的问题我原来以为关注分数的问题仅仅靠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变可以,但是这不是根本原因.不解决教育资源问题而只是把追求数学成绩转变成追求"素质教育"结果,很可能将素质教育也变成一门应试学科,会不断有机构学校出来揣摩素质教育该怎么考试怎么评分,音乐怎么考,体育怎么考,考纲怎么样,最后,还是一项变相的应试考试现在可以看到现在艺术类加分体育类加分免试的情况,是让教育从以前一味追求数理化变成数理化体育美术音乐全面追求,小朋友的压力更大,有更多的标准和证书等待他们考核因为教育资源的稀缺,需求量过大,分数这种定量的方法才能成为相对比较客观的评价体系,另外也由于贫富差距过大,社会资源的不平均,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对于偏远内陆的人,上学仿佛是唯一可以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的机会,对城市的小朋友,18岁之后除了念书,大部分人也并没有手段方法和保障可以去做别的事情,导致大家都要挤进高等学府所以在现在的教育资源和保障体系下,一味提倡素质教育,根本就是在数理化的基础上加负担只有当教育资源不在稀缺,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才有可能抛开对分数,证书的关注,塑造全面人格素质的发展.或者针对家长个人,就是当家长有了一定的雄厚实力,可以保证小朋友即便只是碌碌无为按自己的兴趣发展成一个人格完善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以后也可以过上还可以的人生,不会穷死不会活不下去不会讨媳妇没房子转头回来怪老妈子或者,就去当美国人的爸妈吧...... -
答案 11:
我们改变不了任何人 除了我们自己 从自身做起吧 你怎么看待分数 你的孩子也会有这样的感受 大环境很难改变 如果对国内教育制度失望 可以到国外发展 现在都很开放 有条件就送到国外去吧 -
答案 12:
家长关注分数源于学校老师给的压力。学校里只关心分数或许有它的苦衷:现在学校争取经费与考试成绩直接关联,老师的奖金也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关联。而家长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一生,而不是一时的成绩。在目前,推进素质教育只能寄希望于家庭。 -
答案 13:
学美国的模式呗。大学自主招生,大幅提高学费,同时给好学生足够的奖学金。 -
答案 14:
非常同意@品雪老师的一个观点:基础教育不关注素质这个讲法是不靠谱的。中国的素质教育,逐步落实到基础教育的各个区域部门里的做法,大概是10年前开始,我这一代的大学生,参与到了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例如,毕业和升学要求里会有素质报告,而报告的评比过程就采取了以班级为单位的互评机制。除了同学之间,不同的老师,家长都需要进行评比。我认为,这个办法,是一个基础教育关注素质教育并且具有诚意的愿意付诸实践的体现。至于效果的不好不关乎态度问题,而是高考制度的一考定终身特征带来的巨大连带性将开展不久的素质教育微乎其微的作用给完全冲击掉了。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一个期限,高考是最终最重要的考试门槛,以高姿态跨过它能带给你未来以一种更光明的希望和可能性,在13亿人众的国情下,上一代的父辈教导我们要敢于争先,这是时代印记的影响力,大学资源又是明显的供不应求,所以强竞争,高压力,分数的要求就从大学下移到高中在下移到各个对口初中,甚至到小学。这个时代的中国家长保留的一个较强的特点是凡是都提前准备,防患于未然。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孩子从小就各种辅导班,钢琴课的现象。都是处于提高未来竞争力的考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还在胚胎就会被压制再压制,被掰弯,所具备的素质教育的功能和初衷都会逐渐消失。而@品雪老师说的上学就要上最好的学校,是一个现实社会中我认为,处于相对矛盾地位的问题,譬如说,一个全市重点高中的入学标准是中考较高的分数线,那么的确,进入最好的高中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分数上的压力而获得更多的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比如奥赛,发明大赛,艺术生,特长生),然而进入这个高中所需要的分数压力就会转到初中生上,也就是说,你依旧需要为了分数而幸苦奋斗三年,换来下一个三年稍轻一点的分数压力(这个轻的程度也是值得商榷的,现实总是残酷的)。最后,我认同的一个观点就是,高分压力其实很能锻炼一个人的能力,心存一个坚定的目标和健康的态度,正视现状,都是一个中国学生成长过程中能够学到的素质。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度,做学生,不能偏执,不能颓废,再恶劣的环境也能逆流飞行,我相信或许我们自己完整的具备这样的能力的话,素质教育问题将没有如此突出。 -
答案 15:
为了推进而推进会很难。我觉得得推进综合能力的公平竞争制度。等到大家普遍意识到综合素质和公平制度才是最重要的,自然而然选才方式、教育方式也会跟着改变。这如果花一代人的时间能做到,我觉得就比较快了。 -
答案 16:
正是因为群体里的大多数都只关心分数,要这个群体摆脱使用分数作为衡量素质的标准,是很难的一件事。如果你在街上问100个人分数是不是最重要的,我估计大部分人都说不是,虽然嘴上都这么说,但到实践的时候,就都回到注重分数的怪圈中去,因为如果不是这样,至少短期内你会落后于人。这可能也是柏杨先生所说的酱缸文化的一个表现吧。不是大家意识不到这个问题,而是短期内大家没有法子去改变,更何况,分数毕竟还是一种衡量标准,不是说不注重分数,就绝对不看分数了,这个是要搞清楚的。 -
答案 17:
改变国家的教育制度而不仅仅是改变高考制度 -
答案 18:
在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很难改变。除非有大智慧者,从体制上改变。每个家长都是身不由己的。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共同大声呼吁,救救孩子,让孩子们从分数、作业中解放出来。心智的提高要比分数的提高重要得多。你呼吁了吗? -
答案 19:
当前教育体制、教育特点、教育目标决定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
答案 20:
呵呵,问题其实可以扩展到很多方面,到达文化的层面。比如公司里根据什么给人定工资,学校里根据什么给教师定职称,国内博士生达到什么标准才能毕业,人有多大的名气或多少钱算成功。其实你仔细想想,都是一类问题,即评价体制的问题。高考不用分数、公司不用绩效表、学校里不用奖项和论文,又能用什么?在国内的大环境下,不用这些会出更大的问题,更难量化,会有黑幕,恐怕更多人不愿意看到了。应该以量化和各种评价综合,从事教育评价体制改革的人该思考这些的。扯远了,回到这个问题来说,大多数家长关注分数这点再正常不过了,他们很可能很忙,不懂或不想深究教育体制的问题或者想也无能为力,另外分数对于有想法的农村孩子可能是通过公平竞争获得的唯一出路了。 -
答案 21:
这个现状目前很难改变,即使有些家长也反感这种制度,但现实中还是会关注分数。从我教过的学生当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而且也清楚目前分数比较重要,在好好学习的基础上会为以后多做打算。而有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不爱学习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在学习或者考试中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分数,长期积累就开始逃避这个问题。但有些学生如果明确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有这个执行力,可以不用去追求分数。 -
答案 22:
还是将孩子送出去读书吧,国内的全面发展是不可能的。在国内教育系统中,要不就分数说话,要不就家底说话。 -
答案 23:
这个问题,你想要解决全国这样的问题,很难。。。希特勒时代,让民众从小就在莫名的竞争中长大,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好统治。你能说当初希特勒的大臣们不懂教育,那是屁话!你能说,那是德国特色要走希特勒主义的道路,也是屁话!其实,希特勒时代的大臣们的孩子们都送到外国去接受教育了,他们懂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国内的教育算个鸟啊。。。但是,他们却还是坚持着说:**特色的教育,**改革不是说改革就能改革的。。。哎,他们还想一直愚弄大众的。 -
答案 24:
因为目前高考是以分数为杠杆来决定上哪个大学,要上好大学,就要考高分数。所以家长才会看重分数。但分数是结果,只是家长不能只关心这一个结果,因为孩子的性格,潜能,兴趣与爱好,也是家长要关注的,因为工作中,高分数的人未必就一定能在社会上得到肯定。综合素质与综合技能的整 体发展,才是真正的高分。 -
答案 25:
管好自己,管好自家的孩子,然后再考虑所谓“中国”的宏大问题。 -
答案 26:
当教育公平,中国人“走关系”现象减少,各种李刚的儿子都自立更生时,中国才能真正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教育。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不赞成所谓的“废除高考”,分数可以量化,从这方面你可以比各种富家子弟优秀,但素质不能量化,这样的情况下“走关系”的概率很高。这样会造成穷人没有发展的机会。古代尚有科举,如果高考取消,中国就会更加的悲哀,至少目前是这样的。我觉得现在大学教育的改革会比初等教育改革更有价值 -
答案 27:
什么时候分数不是最重要的选拔指标了,什么时候就可以实现了.... -
答案 28:
当着一代都是这种教育体制的受害者掌权时,他们现今的意识,就会变成社会的主流意识。时间是最优解。 -
答案 29:
短期很难改变。因为资源少,出路少,人又多。大家都要上学,又要抢好的学校,而考量的指标,最简单、直接的就是分数了,教育部门才懒得去搞那么复杂,去推崇什么素质教育。 -
答案 30:
其实家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太大了,父母也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 -
答案 31:
等老的死光了,就好了 -
答案 32:
小孩聪明,能验证的就是成绩分数。成年人牛逼,能验证的就是赚了多少钱。一个产品好不好,能验证的就是用户量。能想出其他能验证的人们认可的指标吗?
大多数家长都只关注分数,该怎么改变这个现状?
2012-01-19 17:54:12 来源: 点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钱江晚报》开始连载日漫《海贼王》,大家有什么看法?
下一篇:写分镜头剧本时,如何构建空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