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案 1:
中国的消费者,大多数,一年之中,可以不吃牛羊肉,但不能不吃猪肉,猪肉是更为大众化的食品,具有不同替代性。同时,牛羊是食草牲畜,猪的饲养要耗费粮食,会受到粮食供给和价格的影响。因此,猪肉,是一种大众化的容易受到物价波动影响的必需品。此轮物价上涨,盖因流动性过多,货币超发而起。但猪肉价格达到历史高位,作为食品类价格领涨食品,还有其特殊原因,最主要的是,猪少了,产生了严重的供需矛盾,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矛盾就更显突出。按粮猪比,养猪的盈亏平衡点为6比1,即6斤粮食(指玉米)的价格,相当于一斤猪的价格。今年1至6月,在粮价上升有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情况下,猪价却上涨了57.1%。所以,单说是粮价上涨影响到猪价上涨,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猪这个东西,需求弹性系数极小,多也多不得,少也少不得。猪有最佳出栏期,一旦过了,只喂饲料不长肉,越喂越亏。所以,一旦猪多了,价格起不来,2010年上半年,粮猪比直逼4比1,哪怕贴本,养猪户也得卖。从2009年春持续到去年年中的猪价低迷,导致许多饲养户罢养。于是猪少了,上半年与去年同期比,猪肉供应量减少,价格一路上扬,超过盈亏点,还一涨再涨,直至涨到满足能出高价者的需求为限。养猪户从每养一头亏一百来元,到今年可挣四百来元。各种中间环节,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和粮食与蔬菜不同的是,猪的价格波动周期长。粮食易于储藏,一旦价格上扬过多,开仓放粮,可以有所控制,种植上大季还可接小季,蔬菜生长期短,一旦紧缺,速生蔬菜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就能应市。猪则不行,冷冻肉卖不起价,还增加储藏成本,况且数量很少,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从改革开放到2007年,我国猪价的起落,大体为6年一个周期。这次从2008年的高位到今年的高位,周期为3年。过去农户养猪多为散养,一般养个三四头,自食以外的销售,不太容易出现大波动,后来农民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腾出空间给饲养大户,养50头以上商品猪的大户越来越多,一旦亏了难以恢复元气。保证猪的供应,关键在母猪。在农村,一旦农民养不起猪,开始杀母猪了,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意味着猪价必然出现大波动了。这是什么道理呢?一杀母猪,就意味着猪仔要大幅度减少,猪仔少了,商品猪就少了。要命的是,要补充母猪决非易事。一头母猪从出生到育龄期需要8个月,从二元三元配种怀胎到商品猪的猪仔出生,要三个月,从小猪再生长到出栏,需要半年。最理想的状态,也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这个事情,还做不到起步走,实际恢复期,还要长。最近几年,国家也注意到母猪的问题,记得是在08年猪价高时,给能繁母猪(母猪要经过挑选,具有好的繁殖水平的称为能繁母猪),每头补贴50元,前不久,又宣布增加为100元。问题是,这种逢价高的补贴行为,往往会火上浇油。什么道理呢?想想啊,价格早已起来了,饲养户又开始大养了,你在这个时候,再去补贴,等于加大刺激力度。饲养户就可能会超量养殖,下一轮的猪多猪贱伤农的来临期就缩短了。这种做法,现在已被称为“逆向调节”,是帮倒忙。应该是在养殖户最困难最不想养猪时,补贴才有作用。但是,这个时候,市场的猪肉价低,没人着急。从最近两三个月的情况看,养猪大省的猪的存栏量,一直处于上升态势,猪肉的价格涨幅会放缓,直至下跌,只是还需要点时间,就这么个周期,急是没用的。猪的养殖,集中养殖多了,疫病会多发,疫病防治是大问题,还有能繁母猪,究竟怎样才能保证有一个合理的需要量,这里面都涉及到许多问题,说得够多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
答案 2:
养猪的养的少了,饲料上涨了。 -
答案 3:
又不是只有猪饲料上涨。 -
答案 4:
主要是货币供应量的问题吧,存栏量和饲料价格都不是主要问题。
与其它肉类价格相比,为什么猪肉价格会涨这么多?
2012-01-19 17:59:47 来源: 点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咖啡馆独自一个人喝咖啡时,若有陌生异性向你亲切地打招呼,你会怎样对待?
下一篇:深圳有没有类似雕刻时光、光合作用、奇遇花园一类调调的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