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阿拉丁”什么样?京东数科资管科技再进阶

2020-08-26 23:26:16 作者: “下一代阿拉

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在神话故事中,可以满足愿望的“阿拉丁神灯”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而在资管行业,也有一个“阿拉丁”,京东数科把围绕投研、交易、风险管理等资管核心业务环节的技术及业务解决方案形成“JT2智管有方”智能资管科技平台,在京东数科内部,这一平台的代号就是“下一代的阿拉丁”。

“进入金融科技下半场,金融机构将不局限于上半场对互联网流量的追逐,而是要实现从纯线上到线上线下相融合,从弱金融到强金融的转变。”在8月25日举行的“第二届资管科技行业高峰论坛”上,京东数科CEO陈生强如此表示,他认为未来的行业趋势是,企业融资、资管业务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不断向线上移。

京东数科CEO陈生强

数字化已经成为各行业共识,在金融数字化的进程中,“下一代的阿拉丁”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TIE”模式打造“科技+业务+生态”体系

资管科技是金融科技下半场的核心,尤其自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以来,资管新规的推动以及净值化理财产品的比例不断提高,大量资管机构加大了在智能投研、多资产智能交易、全场景风控、综合投后管理以及智能投顾等方面的布局。

尽管不同规模类型、不同开放度的金融机构选择的数字化路径有所差异,但市场主流模式依然是金融机构与有场景、有用户和运营能力的数字科技公司融合与共建。

早在去年2月,京东数科就推出了智能资管科技平台JT2,目前,京东数科搭建起了T1金融云和JT2资管科技平台两大金融数字化服务体系,其中,JT2既是一个云端一体化资管科技服务平台,用智能化的系统和工具帮助金融机构解决效率问题,又是一个生态层面的开放平台,提升各类资金和资产的联结性,方便资管机构进行跨市场、跨品种、跨机构的交易。

“通过应用+核心系统本地化部署的云地协同模式,打造更开放、更智能的资管科技生态,成为符合当下国内资管行业所需的‘下一代阿拉丁’。”京东数科副总裁、资管科技部总经理徐叶润表示。

JT2的开放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通过牵手各类资管科技生态服务商,将JT2搭建成为开放的研发平台,持续丰富平台的应用服务;二是通过API服务等,实现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的本地化部署,助力金融机构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打造API资管业务。

目前,JT2智管有方的核心解决方案包括资讯&数据、智能交易、风险管理、智能投资以及基础技术与工程化能力。以智能交易模块为例,本地化部署的JT2智能交易解决方案可以针对多资产交易提供投资交易管理、风险管理、投后管理和投资组合管理工具,与多个**交易系统进行联通,实现关键信息交互;也可以从投前分析、投中限额监控,投后动态跟踪、数据挖掘与价值发现等核心环节,对持仓资产进行多维度的风险跟踪与预警;还可以针对不同岗位职能人员需求,提供投资业绩、风险、流动性管理等指标的多维视角分析,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如果说本地化部署的工程化能力是京东数科的一大优势,AI技术应用则是另一利器,基于AI在金融建模、实时计算、动态解析等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资管机构实现智能化的风险分析,辅助投研策略、量化交易、资产配置等核心能力搭建,目前已经有智能投顾解决方案和FOF投资管理解决方案等专门解决方案。

用陈生强的话说,就是能够让实体产业更好地获得金融服务,为金融和各产业带来“科技(Technology)+业务(Industry)+生态(Ecosystem)”的全方位服务,也就是“联结(Tie)”模式,JT2扮演的正是“联结器”角色。

金融科技为资管机构带来巨大能量

在海外,投研风控技术平台“阿拉丁”支持了贝莱德集团万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是资管行业的标杆。在国内,市场成熟度与有效性的提升,为资管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无论是资管机构花了很多的资源配置在金融科技方面,还是投入很多精力运用金融科技发展自身的资管机构,前景是很好的,换句话说就是运用好金融科技可以为资管机构自身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能量。”在中国证监会原***、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看来,如果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跨入资管行业,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对于丰富资管机构的业态、形态都会产生催化和化学反应。“过去资管行业分布在不同的领域,承载在不同的金融机构,会有监管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出现,现在资管市场与政府监管的互动会为资管行业市场化改革和资管市场本身的自律和规范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

中国证监会原***、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

但不可否认,低利率和资产荒是近期资管市场的主要特征,疫情等“黑天鹅”的出现也为市场增加了不确定因素,而这些都将是资管机构需要面对的新挑战。而在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融合共建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亟待攻克的挑战。

在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赵晓光看来,金融机构的核心是围绕优质的资产布局,要从“数据”和“人”入手。“数据背后的逻辑是很重要的,数据要跟行业的特点做深度的结合,另外,70%-80%的行业数据应该是依托于人去做研究判断的。但目前部分金融科技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法扎根于行业,无法扎根于产业最真实的、动态的、全面的情况,无法把行业的精准数据掌控。因为这些是无法用大数据找出来的,这些信息都需要人来扎根行业,把行业图谱做下来。”赵晓光说,过去这个行业是基于业务分工在做资产服务、挖掘,未来应该是对某个行业进行深度扎根研究,把这个行业慢慢变成数据化、变成信息化、变成科学化的一个完整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