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适应,即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周边环境变化,学习压力骤增
学习压力的增加带来不适应。学生以学为主,孩子对学校的不适应,首先是因为学习遇到了困难。从小学升入中学,他们的学习任务明显加重:课程门类增多,教学内容加深,能力要求提高。从学习内容的变化上看,初中学科的知识点增多了,知识内容更加抽象,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复杂。
从学习要求的变化看,中学要求的学科能力素质更高。比如在数学学习上,在原来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掌握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
从学习方式的变化看,初中的自学时间增加了,老师更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学会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新的学校环境带来不适应。升入初中后,孩子们便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校园是陌生的,老师是陌生的,同学也是陌生的。有的学生需要在学校午休,更有的需要在校住宿。生活需要自己安排,衣服需要自己洗,作息时间需要自己调整,他们再也不能依赖父母了。
总之,他们所面临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而环境的变化肯定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和紧张感。社会角色的转变带来不适应。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要进入青青期,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不再把他们当成不谙世事的“小毛孩”,他们自己也在经历从身体到心理的巨大转变。他们不再完全有所依靠,不再随心所欲,有许多事情需要他们去思考、去解决。
因势利导讲策略,思想行为需转变
引导孩子学会主动转变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让孩子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减少被动受挫的心理。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学习:一为生存,二为发展。通过学习,教孩子掌握生存的本领;通过学习,让孩子实现个人的发展,同时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家长要告诉孩子:任何人享受了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应回馈社会;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平白地消耗这个社会的资源。
到了初中,孩子们一般都会有自己的爱好。家长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些爱好让孩子爱上学习。比如,我接触过一个男生,他升入初中后开始厌学,但特别喜欢汽车。于是,家长给他买了大量关于汽车的书籍,带他参观了好几个车展,还经常与孩子“聊车”: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世界上最贵的汽车、最新款的汽车,以及世界顶级造车技术甚至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
说到这里,男生真正明白了父母的用心良苦:他应该好好学习了。后来,这个男生考入了一所重点大学,学的是汽车制造类专业,他用自己的行动一点点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帮孩子战胜焦虑和恐惧。孩子不适应新学期的一个显著表现是焦虑情绪弥漫。
从心理学上说,破解焦虑的有效方法就是紧张有序地投入到自我设定的具体目标中,用行动克服虚妄的焦虑心情。孩子在新学期的巨大学习压力下,容易焦虑和懒散。身体的懒散会使孩子淡化学习的目标,失去学习的动力;精神的懒散会让孩子找不到学习的规律和兴趣,丧失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