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形势和经贸金融体系加速演变
美西方对俄发动全方位无底线制裁,严重冲击国际经贸金融规则。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西方对俄制裁可谓屡开恶例:冻结俄外汇储备、罚没俄海外资产、对俄出口油气实施限价,更利用美元和金融霸权打击俄国际贸易和投融资能力。这些无底线的制裁措施不仅进一步恶化了国际政治环境,更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规则和契约精神造成严重创伤,严重动摇了国际体系的制度基础和国际规则的信誉。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重新思考美元体系的安全性,多国央行加速建设多元化的外汇储备体系,2022年第二季度美元在国际储备资产中的份额占比为59.53%,降至25年来的最低点。此外,也有更多的国家开始构建多元化、独立于美元的国际贸易结算安排。
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一度飙升,引发多国经济困难。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的粮食和油气出口国。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国际油价和粮价“一飞冲天”,欧洲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接踵而至,高通胀席卷多国,进而导致美欧国家货币政策收紧、美联储快速大幅加息,加剧全球流动性紧张,发展中国家承压尤为深重。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能源和粮食短缺,叠加流动性不足,诱发债务危机。今年,在乌克兰危机持续影响下,全球通胀可能仍具黏性,能源市场也将继续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全球安全态势更趋复杂
美国和北约煽动“安全焦虑”,牵引主要国家加速增军费、扩军备、强战备步伐。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和北约非但未自我反省、化解矛盾,反而深度介入其中、不断刺激危机升级,进而借势炒作“战争恐惧”。美国不仅将其2023财年国防预算增至创纪录的8580亿美元,更助推北约和亚太盟友大幅增加军费。受此影响,欧洲国家普遍提高防务支出,德国2023年国防预算增加17%,法国国防预算也将创下历史新高;日本2022年年底制定《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大幅提高未来五年国防预算。此外,美国和北约高官近一年来借乌克兰危机不断炒作所谓“中俄威胁”,推动北约“北扩”,鼓动中国周边国家以强硬军事姿态对抗中国。种种此类作法,无疑将进一步恶化本已紧张的大国关系,催生新一轮常规军备竞赛,对全球安全态势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美国更借机鼓动“拥核诱惑”,破坏核不扩散机制,使全球核态势遭受冲击。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和军方高官多次声称要更加注重“以核制核”,其《2022年核态势评估报告》鼓噪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渲染特定国家的核威胁、针对特定国家量身定制核威慑战略,严重削弱大国间战略平衡与稳定。同时,美国借乌克兰危机鼓吹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核共享”安排,并声称与盟国加强延伸威慑,损害大国互信,挑起核军备竞赛和核对抗,助长核扩散,严重破坏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
全球治理和国际多边平台博弈加剧
美西方借机将重要全球治理和国际多边平台作为遏俄“角力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西方国家先是在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对俄掀起一系列外交“攻防战”,继而推动终止俄在二十国集团、世贸组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多边机制中的成员资格,并将体育、文化、艺术等国际合作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试图排除一切俄罗斯元素。这导致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治理机制权威受损,诸多国际议事协商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严重削弱了诸多领域全球治理安排的协调力、行动力。
乌克兰危机已经延宕一年,没有任何理由让这场危机持续下去。这场危机深刻地揭示出,要想止戈息战,相关各方需要的是团结和对话。只有相关各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消除乌克兰危机的背后症结,化解俄乌双方的安全忧虑,才能赢得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分裂对抗、单边制裁甚至借危机谋取地缘战略私利,只会使局势更加复杂、矛盾更加激化。和谈是解决这场危机的必由之路,尽管寻求和平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不放弃努力,和平前景就始终存在。
一年来,面对乌克兰危机,中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不拉偏架、不火上浇油,更不趁机牟利,坚定遵循劝和促谈的正确方向,探寻标本兼治的解决方案,坚定做和平的稳定器,不做冲突的鼓风机。在提出“四个应该”“四个共同”“三点思考”后,2月24日,中国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明确提出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国际社会应坚持劝和促谈正确方向,帮助冲突各方尽快打开政治解决危机的大门,为重启谈判创造条件和提供平台。在此基础上,中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和平尽力,为妥善解决乌克兰危机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为劝和促谈、缓解人道主义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作者:杨晨曦,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