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之战:霍去病斩断匈奴右臂成功夺回河西走廊

2020-07-30 16:44:20 作者: 河西之战:霍

元狩二年,霍去病带领一万骑兵出征匈奴,这是霍去病第一次河西之战。霍去病率兵从陇西郡出发,然后以雷霆之势踏破匈奴五王国,六天之内转战了上千里。霍去病对小王并不在乎,击败之后就迫降他们,但是并没有去搜刮他们的财货,因为霍去病志不在此。霍去病长途奔袭,直接突袭匈奴主力,在短兵交接的情况下霍去病大破匈奴主力。

霍去病此战杀敌八千九百六十人,斩杀了折兰王、卢侯王、邪王之子以及相国、都尉都被俘虏,而且还缴获了匈奴祭天用的金人。此战霍去病受封二千二百户 ,但是并没有其他将领的封赏,而且也没有记载霍去病部队的损失情况。

第二次河西之战

第二次河西之战纯粹是趁热打铁,匈奴以为汉朝发动了一次进攻短时间内不会再次进攻,而汉朝抓住这一心理漏洞,转身就发动了第二次河西之战。第二次河西之战时霍去病是有帮手的(公孙敖),可惜帮手走错了路,并没有和霍去病回合。而霍去病独自率领军队急速前进,然后采用大纵深迂回作战(深入两千多里)绕到浑邪王和休屠王的侧背,然后发动猛攻。

霍去病此战歼敌三万多人,并且迫降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并且俘虏五个王、五个王母、59个王子、相国、将军、都尉63个人,而霍去病只损失了三千多人。

浑邪王和休屠王战败之后就开始率部逃跑,但是迫于单于的压力不敢回国,只能向汉朝投降。汉武帝分析了休屠王和浑邪王的实力(两人手里还剩四万人左右),认为他们可能诈降,所以派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去接受投降。还没等霍去病到达河西,休屠王和浑邪王就拒绝投降,而还发生了内斗。浑邪王杀了休屠王,并且收编了他的部队。霍去病率军赶到时,浑邪王军队人心不稳发生了骚乱,霍去病趁机大破匈奴,并且把浑邪王押送回长安。

河西之战中的细节

第一次河西之战时霍去病千里奔袭,但是匈奴十分警惕,霍去病并没有突袭成功。史书记载:辎重人众慑慑者弗取;合短兵;诛全甲。第一句的意思是霍去病并没有杀匈奴的后勤人员;合短兵的意思是霍去病的骑兵与匈奴骑兵短兵交接,肉搏取胜;诛全甲的意思是人家全副武装。如果匈奴是被偷袭那还可以理解,毕竟没有防备。但是匈奴已经做好了准备,士兵们全副武装,结果被霍去病击败了。这就证明了霍去病的部队应该是精锐部队,毕竟汉朝普通骑兵的战斗力没这么高。

第二次河西之战时霍去病的三位部下被封侯,分别为:高不识(匈奴人)、仆多(匈奴人)、赵破奴(汉人,但是自幼在匈奴长大),这条记载证明了霍去病的骑兵一定有匈奴人,只不过比例多少并不知道。霍去病的部队怎么会有匈奴人?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霍去病在第一次河西之战中收纳了一些匈奴降将,另一种就是汉武帝把三位掌管精锐骑兵的校尉(注释6)给霍去病了。前者的可能性非常小,毕竟投降时间这么短,很难为霍去病卖力。后者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毕竟霍去病深受汉武帝器重。这两位匈奴人熟悉匈奴地形,这很可能就是为什么霍去病不会迷路而公孙敖会迷路的原因。

战争影响

浑邪王和休屠王的部队遭到重创(十万多人剩五万),最后残余部队还投降了汉朝,原本冒顿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几乎被消耗了三分之一。匈奴兵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在之后的战争中节节失利。河西之战胜利后,匈奴彻底退出了河西地区,祁连山、焉支山、阴山等地区成为汉朝的养马场。匈奴悲伤的感叹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番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边长老言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而西域各国陆续归降长安,原本西域各国陆续为匈奴供血,但是现在也开始改变。汉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匈奴的社会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河西地区归汉之后,汉朝西部的疆域就从原本的兰州、黄河一线向西延伸了千里,长安与匈奴之间有了一道广阔的战略缓冲带,关中也更加安全。同时河西地区成为汉朝西北战略要地,在汉武帝的治理下汉军屯田戍边,为经营西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原本汉朝在军事上是劣势,现在也慢慢转变为优势,同理匈奴也从优势转为劣势。此战是汉朝与匈奴的转折点,对汉王朝来说有很大的意义。

注释1: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的信:今以少吏之败约,故罚右贤王,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 国皆已为匈奴。 这句话的要点就是匈奴已经击败了大月氏,并且西域以及北方的二十六国皆归顺匈奴。《史记·匈奴列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这段话的重点就是匈奴设置了一系列的官职用来帮助单于治国,而且冒顿单于的王廷与月氏、羌族接壤,并且一直延伸到代、云中两郡。2:晁错著《言兵事疏》: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3:《史记·平准书》:汉兴七十余年之间, 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4:主父偃: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筑城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5:《平准书》:漠南之战:“汉军之士马死者十余万,兵甲之财转漕之费不与焉”《卫将军骠骑列传》:漠南之战: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这两条史记记载大致相符,漠南之战汉军死伤十余万,而且得到的收益很低,可以说虽胜尤败。6:汉武帝创立了八校尉,而其中有三个校尉非常特殊,分别为:越骑校尉、长水校尉、胡骑校尉。越骑校尉:掌越骑,秩比二千石。长水校尉:掌宿卫,秩比二千石,主乌桓骑。胡骑校尉:掌屯于池阳的骑兵部队,因大量使用大宛进贡的优质马所以战斗力颇高。这三位校尉是武帝的亲信,掌管的骑兵是精锐中的精锐。战争时期校尉也会参加战争,而河西之战又是非常重要的战役,所以河西之战很有可能就有这三位校尉的身影。另外补充一条史料,八校尉的标准就是每位校尉掌管七百人,赵破奴是霍去病的部将,曾带领七百人大破楼兰,这个数字如此巧合,赵破奴有没有可能是三位校尉中的一员?因为缺少更多的史料佐证,所以只能说非常可能。注释1: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的信:今以少吏之败约,故罚右贤王,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 国皆已为匈奴。 这句话的要点就是匈奴已经击败了大月氏,并且西域以及北方的二十六国皆归顺匈奴。《史记·匈奴列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这段话的重点就是匈奴设置了一系列的官职用来帮助单于治国,而且冒顿单于的王廷与月氏、羌族接壤,并且一直延伸到代、云中两郡。2:晁错著《言兵事疏》: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3:《史记·平准书》:汉兴七十余年之间, 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4:主父偃: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筑城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5:《平准书》:漠南之战:“汉军之士马死者十余万,兵甲之财转漕之费不与焉”《卫将军骠骑列传》:漠南之战: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这两条史记记载大致相符,漠南之战汉军死伤十余万,而且得到的收益很低,可以说虽胜尤败。6:汉武帝创立了八校尉,而其中有三个校尉非常特殊,分别为:越骑校尉、长水校尉、胡骑校尉。越骑校尉:掌越骑,秩比二千石。长水校尉:掌宿卫,秩比二千石,主乌桓骑。胡骑校尉:掌屯于池阳的骑兵部队,因大量使用大宛进贡的优质马所以战斗力颇高。这三位校尉是武帝的亲信,掌管的骑兵是精锐中的精锐。战争时期校尉也会参加战争,而河西之战又是非常重要的战役,所以河西之战很有可能就有这三位校尉的身影。另外补充一条史料,八校尉的标准就是每位校尉掌管七百人,赵破奴是霍去病的部将,曾带领七百人大破楼兰,这个数字如此巧合,赵破奴有没有可能是三位校尉中的一员?因为缺少更多的史料佐证,所以只能说非常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