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滁州三家村”:滁州地域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仨你认识几位?

2020-07-18 03:23:16 作者: 原创 “滁州

从三人的简历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滁州文化界的时代高峰,是我几十年来仰慕的旗帜。他们三人都是从民间文艺创作和地方文化研究开始的,姬树明先生、吴腾凰先生上个世纪70年代就加入中国民协了,俞凤斌先生上个世纪80年代初也加入中国民协了。他们为滁州文化走出滁州、走出安徽做出了毕生贡献。因为有了他们“三家村”,滁州的历史文化、孝文化、明文化(包括朱元璋文化和凤阳中都城文化)、亭文化(包括琅琊山文化)、儒林文化、山水文化、旅游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才得以彰显、传承、发扬、光大,才得以名扬神州、名扬世界,才更好地为滁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知道,在民众中间传播明文化,他们的《朱元璋故事》《朱元璋的传说》《洪武奇观》远比吴晗《朱元璋传》、陈梧桐《洪武皇帝大传》等学术著作要给力得多。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作为一名狂热的文学爱好者,我非常熟悉“滁州三家村”的名字,但一直无缘结识他们。姬树明先生,代表了滁州地方文化最高峰,我至今还没有结识他,乃一大遗憾。前几天一个朋友告诉我,姬老跟他说知道我,也许是姬老应付我的朋友,也许知道是近两年的事。不过我个人一直认为我是姬树明先生的再传弟子,因为吴腾凰先生、俞凤斌先生都认为他们是姬树明先生的弟子,我是吴腾凰先生、俞凤斌先生的弟子,这样我也就与“滁州三家村”的领军人物姬树明先生攀上了“亲戚”。至于姬老认不认我这个再传弟子,那是他的事了,我是一直以再传弟子引以自豪的。

吴腾凰先生代表了滁州传记文学最高峰,其传记成果在安徽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是我的老师,这是我们俩和全社会广泛认可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为寻求人生出路开始自修法律,不久考取律师资格,于是就将文学搁在了一边。多年后则对历史产生兴趣,因为一篇研究近代历史人物吴棠的文章引起了时任滁州市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吴腾凰先生的注意,吴老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叙述了我们的交往过程:“我认识他是20多年前,那时我任滁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编辑《皖东文史》时发现了一篇研究晚清封疆大吏吴棠的稿件,作者就是贡发芹,我曾两次专程到明光会见他,均未如愿,那时他是明光二中教师兼律师,出差办案了。后来我在家中约见了他,交谈中发现他思维敏捷、勤奋博学、研究深入、为人谦逊,是可造之材。为此我一直关注贡发芹的吴棠研究进展。1998年,我临退休之前又专程去了明光,那天晚上明光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八九个领导陪我吃饭,我特地邀请贡发芹同桌,酒桌上我作为前辈首先敬了后学两个酒,在场的领导很是惊讶!我说:‘贡发芹是明光的一位不可多得的专业人才,你们千万不要把他埋没了。’也许我的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贡发芹很快被推荐位为市政协常委,并任命为兼职文史委副主任,几年后破格调入政协任办公室副主任,又过3年升任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很快,贡发芹就把明光政协文史工作做成了安徽的亮点。经组织推荐,2016年贡发芹被聘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既是滁州在职干部中的唯一一位,也是省文史馆研究员中最年轻的一位。这让我非常欣慰!”这就是我结识吴腾凰老师的过程。

后来,吴老一直关心鼓励支持指导我从事明光籍近代历史人物吴棠研究,为此,我曾自费6万余元,查阅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及苏皖川豫等地30余家图书馆,为撰写《吴棠评传》积累了众多珍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编著出版了35余万字《吴棠史料》一书,书中近90%史料为当时第一次公诸于世,为世人遗忘的晚清皖东唯一的封疆大吏吴棠走进滁州公众视野做出了不懈努力,随着滁州吴棠故居修复并对外开放,滁州文化人不知道吴棠的人已经很少了。这与吴老的教导鞭策是分不开的。我每次到府上拜访吴老,多是其老伴、滁州市南谯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王玉珍阿姨开门,她看到我就会喊道:“腾凰,你心爱的学生贡发芹看你来了!”我听了非常亲切,感到心里暖暖的。吴腾凰先生曾一再跟我说,他关心支持后学,提携后侪,谆谆教诲,循循善诱,都是受姬树明老师的影响。

俞凤斌先生,代表滁州民间文学最高峰,不仅如此,他的民间文学成就在安徽省也是数一数二的,全国也非常著名,他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安徽滁州卷》属于国家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跑安徽省,他《读史阅人录》远比砖头厚重,他主编的《腰铺记忆》一书是古镇文化的样板,他还有许多工作都具有开创性。他在为姬树明《残月庐文迹》一书作序时详述了他弱冠之时拜姬树明先生为师,跟随“姬老师”50年学艺历程,真挚感人。我一直呼俞凤斌先生为老师,他好像始终没有当中正式收我为徒,也许是我学识太浅,不够资格。不过本世纪初与他交往以来,他一直对我关爱有加,是他推荐我加入中国民协、推荐我为安徽民协理事(已三届),他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安徽滁州卷》(7卷)丛书时,分配我为42万字《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安徽滁州?明光卷》主编,他主编《滁州风韵》一书,我未出丝毫之力,仍将我列为编委,等等,等等。他的关爱我一直铭记在心,他虽没有正式收我为徒,但我永远拜他为师。